智慧幸福
幸福与快乐是一种感觉,是一种追求与信仰,而支撑这种心态、追求与信仰的因素,少不了“智慧”二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古人兴味盎然的生活之乐,寄寓在千古流传的诗句里,启迪又安慰着一代又一代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这是对爱情满足的最好诠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代诗仙徜徉在友谊的春风之中,即使是离别也显出一种诗意之美、灵秀之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友人远在天边而互相牵挂与遥祝,让我们心灵不再孤单与寂寞。
纵观古今,人们常把幸福的希望寄于美好的爱情之中: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彼此信任与忠诚,当然是我们崇尚的传统的幸福观,似乎也亘古不变。拥有这种爱情的人,是幸福的;可是,一对伉俪情深,却又无奈地分手与离异,甚至反目成仇,这是失恋之痛,甚至分手之恨。转过来想,当他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回忆起相爱的历程时,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幸福呢?当我们感叹命运的捉弄、生活的不公之时,何不又感谢命运、感谢生活、感谢那个人呢?是这些让我们得到一份缘尽则不再相爱的真实,少了虚情假意的奉迎与迁就,多了解脱的轻松,多了与命运抗争的力量与勇气,难道这不也是一种特殊的幸福吗?而且,有的时候,默默走开的人,并不就是不再爱你的人,他或她也许知道,自己的爱再也不会带给对方幸福了,所以选择智慧地淡出与退让。明白这种以己之痛、成就他人之美的君子举动,不也是一种智慧之中的幸福与满足吗?
幸福作为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所产生的愉悦状态,是追求完善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享受,它存在于追求享受和追求完善的有机统一之中。人不可能成为单纯的神性存在物,但也不可能成为单纯的理性存在物,而应该成为既有神性,又有理性,又有感性的存在物,也就是成为有智慧的存在物。所谓“人性”就是既要追求享受,又要追求完善,而智慧恰恰是实现人性幸福的根本途径。
要实现幸福,那就是要智慧地生存。有智慧地生存就是要遵循智慧本性的要求行事,注重整体观照,恪守推己及人,适度入世出世,追求既优质又雅致、既成功又完美的人性化幸福生活。是的,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尽量做到“理想化”,也就是用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他人,和沉重的现实作斗争,那么就可能获取最大化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智慧者,善于驱散天空的阴霾,让心灵充满阳光;善于辟去路上的荆棘,播种鲜花与希望,让人生之旅四季如春!
只有智慧才能使人走向优雅生存之道。优雅生存,从一般意义上看,就是优质地、雅致地生存。所谓优质地生存,就是生存的质量高,也就是人的各种需要得到充分、协调的满足,人的各种才能得到自由的、尽情的发挥。所谓雅致地生存,就是生存的规格高,也就是在人的各种需要中更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在各种才能中追求高层次才能的发挥。
拥有智慧可以创造自由的、平等的、公正的、和谐的、殷实的生存环境,那么就可以带来有学习、有专长、有责任、有尊严、有创意、有情趣、有格调、有智慧的生存状态。如果我们社会中每一个家庭都能这样地智慧生存,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绚丽多姿,更和谐有序!
对于生活,知足常乐,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幸福。
对于事业,不懈追求,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