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日志

追求幸福

gmz88   430
2011-04-06 15:47
追求幸福
 
          既然幸福主要来自我们每个人的自身感受,那么我们应该通过控制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获得幸福。人的幸福不能仅仅确立在感官快乐上,尽管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动物性,但真正的人不应该让自己的幸福追求永远停留在动物水平上。我们应当追寻一种超越自然物欲的心灵快乐和精神幸福。也就是说,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应该统一起来。在一定意义上,幸福是一种可以由主体自我把握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掌握良好的心态,去追寻属于我们的幸福。
  
要有一颗道德心。苏格拉底说:“有道德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道德是人生幸福不可缺少的精神资本,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具有无私性。道德观与幸福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道德的人是不会有真正幸福的;有错误幸福观的人,也是不会有高尚道德的。在全社会倡导道德,既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努力锻炼并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学习道德,践行道德。要使社会和谐发展,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道德生活的实践中,努力磨炼自己的道德意志。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应该毫不动摇地践行道德,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人遵守道德,大力弘扬道德,净化社会风尚。
  
要有一颗事业心。事业能够给人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我国的《劳动法》规定劳动也是一项权利。当有的人因为工作的忙碌而感到辛苦,产生这样或那样抱怨的时候,无数人正在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其实真正到了工作不再需要你的时候,那种失落感和孤独感,可能会远远大于工作给你带来的烦恼。国外做过一个实验,把100名25岁至45岁的人好吃好喝地养起来,每天可以看看电视,逛逛街,在家里呆着,什么工作都不让他们参与。两个月后,有20%的人要求退出,半年后,70%以上的人都不再想过这样的生活。在采访参加试验的人时,被访者普遍认为,试验带给他们的感觉就是,他们是没有用的人,是被社会遗忘的人,好像失去了人生的价值。因此,在我们现在可以工作的时候,就要抓紧时间好好工作。不仅如此,还要以一种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尽心尽力,高标准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要有一颗平常心。内心平和才能体会幸福,如果我们把自己当作千里马,就可能经常抱怨没有遇上伯乐,只有把自己当作一头普普通通的耕牛,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因此,我们每个人,应常怀一颗“平常平”。首先,要学会辩证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公正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把心态放平,把位置摆正,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树立自信乐观的工作生活态度。其次,要清醒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要敢于自我剖析,善于自我反思,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和存在的不足都能够积极、正确地面对。再次,要善于激励自己,在本职工作和自身生活中,多一点谦虚,少一点盛气;多一点自励,少一点自负;多一点奉献,少一点报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健康,使自己的工作更有质量,使自己的生活更有品位。最后,要有宁静淡泊的健康心态,不要过分计较名利与得失。我们取得的利益必须是正当的,是应该属于我们的利益,而且是通过正当的、合理合法的渠道和方式取得的利益。对于别人得到的利益,切忌盲目攀比,心理失衡。
  
要有一颗宽容心。人的情感是具有互动性的。我们宽容大度,与人为善,那么别人才会对我们更加宽容,更加友善,我们才会体会到幸福。从这个角度讲,对人宽容就是对己宽容,就是为自己缔造幸福。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与我们相处的每个人的经历、性格、观念等各方面都有差别,不可避免地会有分歧和磨擦,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这时,如果大家能够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所谓的问题很可能迎刃而解。相反,如果相互之间勾心斗角,揣摩算计,互不相让,那么小问题也会发展成大问题,最后必将是两败俱伤,损人不利己。因此,大家都应该培养和锻炼自己,使自己拥有善待他人的品格。上级要尊重下级的个性,容忍下级的失误;下级要理解上级的难处,体谅上级的苦衷;同级之间要多看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宽容别人的缺点。每个人都应该真诚、主动地去宽容和善待别人。
  
要有一颗感恩心。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再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我们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也深深地滋养着每一代人。学会感恩是追寻幸福的捷径,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智慧品德。因此,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爱岗敬业,顾全大局,坚决服从组织需要,自觉维护组织的利益和形象;以感恩之心对待工作,竭尽全力做好、做实、做细每一件该做的事,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以感恩之心对待别人,关心、体谅他人,随时伸出自己的热情之手,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常怀感恩之心,才能换来心灵的健康,才会感到幸福的降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充满感激,并且将这种感激转化成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营造一个于人于己都能感受幸福的社会。
  
要有一颗知足心。一个不知满足的人,不可能追上幸福的脚步。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时代,但今人的幸福度却不如过去高,这当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但其中一个原因,是受形形色色的幸福观所累。有人以做高官、当名人,或者是以金钱、豪宅作为幸福的标准,所以他们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成为“像某某一样的人”。但是殊不如,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不是所有人都能企及的。因此,我们要想获得幸福,就必须要有一颗知足之心。正如拉罗什福科在《道德箴言录》中所言:“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看来是那种从很少的东西即可得到满足的人。”人只有内心平和,才能感受到幸福。否则,即使你得到再多,你根本不会看到已经得到了什么,偏偏看见你还缺少什么,那你就永远也不可能觉得幸福。
  
要有一颗诚信心。“以诚待人”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要素。古人云“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恶”。所以说,诚信是一个人交往的原则,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待人失去了诚信,别人就会认为你不可理喻,难以理解,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和支持,更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幸福又从何谈起呢?因此,要与别人真诚交流,实事求是,力戒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要信守承诺,言必行,行必果;要真诚合作,出现失误不诿过,取得成绩不揽功,荣誉面前要谦让,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
  
要有一颗奉献心。有一位在石家庄打工的河南省的打工妹名叫单晓霞,2002年被查出乳腺癌,饱受病魔折磨的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毅然决定死后捐献眼角膜,她说“我要把眼睛留在这个世界,让他人看到光芒。”2004年,她当选为“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而正是这样一位癌症患者,却是我们河北省的“志愿劝捐第一人”。人的价值的实质在于其对社会的贡献。比如雷锋,他在奉献自己的时候是非常幸福的,也是心甘情愿的,是一种崇高感。作为我们每一个人来看,奉献不仅体现在对社会、对他人的无私给予,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工作是基础、是后盾、是奉献精神的一切力量的源泉。如果一个人连工作都做不好,何来奉献精神?又何从谈起奉献精神?奉献前必须做好本职工作,把本职工作做完善,而不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混日子。应该说敬业是奉献的基础,乐业是奉献的前提,勤业是奉献的根本。
  总之,人类在对幸福的永恒追求中进步,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史。人们追求幸福的道路不会平坦,只有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把握追求幸福的手段,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评论

gmz88
gmz88 2011-04-07 11:29
谢谢先生捧场!
云游四海
云游四海 2011-04-07 11:06
“应该学会控制自己,掌握良好的心态,去追寻属于我们的幸福。”说得好!说到底,幸福最终取决于良好的心态!
gmz88
gmz88 2011-04-06 19:40
xinjin: 高老师对幸福观理解的全面、深入、系统,值得好好学习。谢谢房老师捧场!
xinjin
xinjin 2011-04-06 19:25
高老师对幸福观理解的全面、深入、系统,值得好好学习。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