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日志

清明节缅怀遵义会议的总书记——张闻天

青青   827
2011-04-06 16:13
    

      遵义会议后,谁是党的领导?按照官方通常的说法,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可是会议上并没有选举毛泽东代替博古,而是选举了张闻天为总书记。当时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不高,六届四中全会后还受到“左倾”中央的压制和排挤,他在中央势单力薄,掀不起一场有望解决问题的斗争。由于张闻天、王稼祥的支持,毛泽东由政治局委员升为常委,协助周恩来指挥红军。所以推举在中央位居第二的张闻天为总书记,是顺理成章的事。

     遵义会议以后的几年里,召开了100多次中央会议,都是由张闻天主持的。三十年代初,张闻天在走上中央领导岗位时尽管执行过王明的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但是在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特别是在长征中,他深刻认识到倾冒险主义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认识到只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才能指引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毅然与倾错误决裂。在遵义会议上,他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受委托起草了会议决议,为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实现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历史转折,作出了重要贡献。

     遵义会议以后的三四年是中国革命的转折时期,不但胜利完成长征,而且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变。作为新领导的一员,毛泽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他分管的军事方面。在这一时期,有关全局的政治形势和策略方针的报告以及决议的起草,都是由总书记张闻天完成的。代表党中央同各方面联系和处理重大组织问题的,也是张闻天。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前夕他主动提出应推举毛泽东担任总书记,毛泽东经考虑认为还是张闻天担任合适。会后张闻天却主动让贤,将工作逐步转交给毛泽东。中央政治局会议地点也由他的窑洞转到杨家岭毛泽东住处。

     建国后张闻天被先后任命为驻苏大使、外交部副部长,1956年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1959年庐山会议上张闻天由于剖析了大跃进的错误,提出了党内民主作风问题,触怒了毛泽东,被打成反党集团分子。毛泽东又算起了三十年代初的老账,指责张闻天犯了“左倾”错误。实际上那时毛泽东也是很“左”的。他给扩红队的批示是:谁反对扩红的就杀。说是扩红,事实上等于抽丁,江西兴国那里抽得就根本没有什么丁了。文化大革命中张闻天更是惨遭迫害。被发配到广东肇庆。197410月,疾病缠身的74岁的张闻天给毛泽东写信;“希望回到北京生活和养病,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要求了。”此信是托王震转交的。当时几近失明的毛泽东听完此信,表态:到北京住,恐不合适,可另换一地居住。张闻天又要求到上海,还是不批准。不得已75年张闻天只好转到无锡定居,第二年7月一日病逝于此。

     江苏省委当夜急电中共中央,请示丧事安排问题;73日,有关部门向中央提出一个方案遗体在无锡火化,并在无锡开个追悼会,由江苏省委一领导同志主持,无锡市委一领导同志讲话。同时报送了草拟的一份讲话稿,说张闻天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位老同志。他在南京参加过著名的五四学生运动,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随伟大领袖毛主席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对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事业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可是,这样简到不能再简的仪式,低到不能再低的评价,上面都不同意。

   江苏省委一再催询,迟迟没有答复,直到78日下午,中央有关部门才电话指示江苏省委:不开追悼会,骨灰盒存放在无锡,《新华日报》发一消息,刘英由江苏安置。在这之前,省委组织部干部曾向中央反映:遗体告别时如送花圈,写张闻天还是写张普?家属说:人都死了,还保什么密!”答复是继续保密。所以,79日下午向遗体告别,张闻天这个名字都不许出现。刘英献给几十年风雨同舟的伴侣的花圈上,也只能写献给老张同志。绝情悖理,一至于此! 张闻天遗体于10日下午火化,骨灰盒被锁在无锡公墓办公室的一个木箱里面。又过了3天,713日,才在南京的《新华日报》第三版右下角以本报讯的报道方式,登出张闻天逝世的消息。这则消息由北京方面拟定,仅78个字: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张闻天同志,因长期患心脏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六年七月一日在江苏无锡病故;张闻天同志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终年七十六岁。首都报纸一概保持缄默。 呜呼!一代伟人,就这样无声息地殒落!他能够安息吗?

     杨尚昆晚年曾回忆:在延安我觉得毛主席最忌恨洛甫(即张闻天)的一件事,就是反对他同江青结婚。我是看到过洛甫写给毛主席的那封信的,那时毛主席住在凤凰山底下,他把罗瑞卿抓住写那个抗日游击战争的政治工作,他把这个信给罗瑞卿看了,罗就给我看了。洛甫那个态度很坚决的,不赞成他同江青结婚。以后不是经常毛主席开会就骂么,说我无非是吃喝嫖赌,孙中山能够,为什么我不能够?我看他最忌恨的是这件事。那时真正是中央的同志写信给他表示的就是洛甫。(刘英插话:他那时是党的负责人,因为好多老同志都有意见。当时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王世英,过去在外头搞情报工作,说江青这个人在外边桃色新闻太多,毛主席同她结婚对党的影响不好。给中央写了信,信上签名的一大串。闻天告诉我,这样他就写了个信给毛主席送去了。毛主席看了信后把桌子一拍,老子就要同她结婚,谁管得了,后天就结。)

 

 

评论

sijiqing
sijiqing 2011-04-09 07:01
是这样的,我不知道这一段故事。你对党史也很了解啊
军事发烧友
军事发烧友 2011-04-08 23:28
张闻天解放战争时期去了东北,初到东北时担任一个省的省委书记,貌似是牡丹江省,那时候土匪很猖獗,去佳木斯还是牡丹江的路上,张闻天只带着一个警卫排,当时差点交代了。
sijiqing
sijiqing 2011-04-08 20:29
老了,身体零件容易磨损,不容易好。谢谢啊
sijiqing
sijiqing 2011-04-08 20:28
这么好的诗不放在唐诗宋词里可惜了
sdzzmfj
sdzzmfj 2011-04-07 17:25
sijiqing:    三日不见,如隔半年。你成了大诗人了,这两句真好,上口、有韵味,雅致。真该放到唐诗宋词里去。怎么能放到唐诗宋词里去呢?晕瓜混球!嘿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