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幸福
当代幸福度量研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以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的研究为代表,侧重度量微观个体的幸福感,常用方法为幸福指数测量。社会学的方法丰要通过发放幸福感度量表,对受访者反馈的信息进行统计处理,以推断相关群体的幸福状况。另一类则是以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为代表,侧重度量宏观总体的幸福程度,典型方法为核算国民幸福总值。总的来看,后者的研究运用更广泛,但前者的突破和发展近来也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界公认,“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他认为,不丹这样的小国不应该跟着别人走,不应只是单纯注重GDP的发展,而应该更全面地重视人们的幸福感。幸福比GDP更重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多年来,人均GDP仅700多美元的小国不丹,人民的生活总体来看算得上比较幸福。
不丹国王归纳说,人生基本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国王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冶、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追求GNH最大化成为了不丹政府至高无上的发展目标。
自从不丹国王提出“幸福指数”概念以后,世界各国研究机构纷纷跟进: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开始计算“幸福指数”;英国创设了“国民发展指数”(MDP),包括了社会、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本;日本开始采用另一种形式的国民幸福总值(GNC)。
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认为,全球幸福指数是看各国在生态资源利用上是否台理、有效,是否以较少的消耗实现了较大的价值。包括“生态足迹”度量指标、生活满意度和人均寿命。其中“生态足迹”度量指数是指在现有消费水平、技术发展和自然资源背景下,一定数目的人口需要多少土地才能养活。用生活满意度乘以人均寿命,再除以“生态足迹”度量指标,就得出了幸福指数。“全球幸福指数”旨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尊重有限的自然资源的同时,为人民赢得了多少幸福。
按照这个幸福指数衡量,我国总排名并不靠后。但是,如果我国利用这个指数的含义衡量某些地区,那么,数值绝对不会高,甚至可能是负数。在生态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其他生态指标上的状况,大家都有目共睹。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对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产等在内的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式的开采利用,已经成为严重的大问题。以这些指标来度量我国的幸福指数,如何可能高?
但对个人来说,幸福是一道多解的难题,度量起来也有不同的标准和说法。
说幸福是多解的,是因为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幸福也是一道难题。幸福是上帝的恩赐吗?幸福人生的真实内涵是什么?到底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幸福其实是人一生的追求和长远的谋划,有成就的事业和有价值的生活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奠基石。幸福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上帝的恩赐,幸福人生需要自己去打造。我们或许很难给幸福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可以从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中得到理解幸福的智慧,幸福就像缄默性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幸福是属于自己的,就像别人的思维代替不了自己的思考;幸福的感觉需要即时捕捉,就像教学中需要把握稍纵即逝的情境。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幸福,幸福对于多数人来说都是“大数目”。但是常常有人“生在福中不知福”,这是为什么呢?对大数目的估计,有的人很敏感,也有的人很迟钝,关键在于有没有数感。同样,能不能知福,关键在于有没有幸福感。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用长度来刻画,因此人生的幸福应当也可以用尺子来度量。我们应当为自己的生命设计一把度量幸福的尺子,用这把尺子对自己的幸福进行划分,让幸福变得可以测量、可以计数,进而可以感受。和其他的尺子一样,这把尺子也有刻度和单位,有所不同的是,它的刻度可以由自己确定而不必追求统一的标准,度量的结果专供自己享受而不必与别人比照。
我门可以从几位大家的幸福智慧中获得灵感,设计一把度量幸福的尺子:它的起点(也就是0刻度)就是洪老师所说的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它的基本度量单位就是张老师所说的坚持,它的使用方法就是蒋局长要求的教育责任,它的终点就是朱老师所讲的智慧生活,感受幸福的人生。如果说我们都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为什么还感觉幸福离我们很远呢?那是因为我们在事业上坚持不够。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我们能像张老师这样坚持五十年吗?如果说我们已经尽了自己的责任,为什么不能感受到幸福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智慧的思考和理性的思辨。对别人,对自己,对工作,我们真的能做到心安而且理得吗?几位大家的报告,与其说是教我们怎样做学问,不如说是教我们怎样做人,与其说教我们怎样做人,不如说是教我们如何为人生的幸福奠基。
有了为生命度量幸福的尺子,解答幸福这道多解的难题似乎也变得简单了。概括地说,人生的幸福就是感受幸福的人生。时间不可逆转,生命不能重来。我们不能到了古稀之年再来度量一生有多少幸福,更为重要的是活在当下,在泥土中了望灿烂的繁星。泥土与繁星,只是一念之差,世上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惟有认真的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幸福与不幸福,只是一字之差,人生很多的幸福都是没有被感知的,如果将这把尺子随身携带,那么幸福其实就在你的身边。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幸福可能是无限的,如果每个人都用好这把度量幸福的尺子,那么,就有可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度量出无以计数的幸福。
有人提出了中国国民幸福感度量的要素由以下“八感”构成。
富裕感
富裕感是指被调查者对于自身物质生活状况满足程度的一种感受,这类指标可以通过被调查者对物质生活方面的总体感受反映出来。国内外研究的共同结论是,国家或地区的富裕程度与人们的幸福感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生存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幸福体验息息相关。
愉悦感
愉悦感是指被调查者总体上的乐观感受,该指标反映了个体幸福感的最直接感受。
期望感
期望感主要通过被调查者对个人以及家庭成员生活及工作等可预见未来前途的一种预期,来反映被调查者对于未来的信心状态。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是否具有信心,能否有信心实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
安定感
安定感是指被调查者对于自身周边环境状况所体现出的内心一种安然的心理状态。该指标主要表现被调查者心理承受力、心理平衡感、安全感、心胸宽容度、以及放松从容的心理状态等。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埃尔佐?卢特默说:“我们的幸福与我们邻居的富裕程度成反比,如果你被富有的邻居包围着,你就会感觉不幸福。”
归属感
归属感主要是指被调查者对于自身所处环境及地位的认同程度,包括职业归属、家庭归属与婚姻幸福状态等。社会交往是人的存在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人的地位。当一个人离群索居,飘泊异乡时,他就会因在陌生环境中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而感到孤独。所以说,归属感与幸福感不可分离。
向心感
向心感主要是指被调查者对于国家政治、民族、民主以及社会发展现状的认同程度和自豪感,是特定群体社会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向心感的核心是民族自豪感,它与民族自卑感、民族虚无主义相对立。
自由感
自由感是指被调查者在日常行为中,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在心理上和言与行过程中无所拘束的一种感。
情谊感
情谊感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注重亲情与友情,喜欢交往的个性,对于个体幸福感不可或缺。
这八个指标是从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来反映人的幸福状态,是基本上能完整体现一个人的幸福感的。但因幸福指数研究仍处在探讨阶段,科学性也有待不断完善。
我认为,不论怎样度量,只要您对幸福有了准确的把握和认知,幸福之星一定会落在你的头上,只要你去寻求幸福,我肯定你就一定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