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日志

幸福与苦难

gmz88   345
2011-04-20 10:59
幸福与苦难
 
     苦难是一种磨练,是一种见证,也是一种幸福。
  苦难只能使人一时沮丧,不能打倒人的意志,努力拼搏,让苦难成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你会愈挫愈勇,在苦难中找到一丝丝的成功,感到一缕缕幸福沁人心脾。
    没有苦难的人生是平凡,庸俗的,不完整的。方仲永曾是天才,一出生就会计算数学题,懂诗词书画。但他的父亲并没有让他上学,而是带着他四处游览,四周炫耀,以致他的才识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变成了一个庸才。他的人生平淡如水,曾有过锻炼的机会,但他没有抓紧机会,让机会白白浪费,只落得个一生平庸的结果。
  苦难这把刀,一方面划破了你的心,一方面又掘出你生命的新源泉,苦难是化了妆的幸福。于生活之下,无法逃避的现实不断鞭打着向前进,我们会寻找一个叫幸福的希冀,无关情爱,无关金钱,只是一场有关生活的精彩和欣慰。
  
生活的苦难,让我明白幸福的平淡。没有惊天动地的苦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幸福,我想这就是上天对我最好的恩赐!与此也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和婚姻的真谛便是与苦难同行,而幸福就是一直在苦难里爬行,在苦难里瞧见阳光,几许的光明后转身又是一处处意想不到的苦难。  
    幸福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它使我们由衷地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义,人生是多么美好。因此,幸福的体验直接地包含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得到了实现。不管拥有这种体验的时间有多么短暂,这种体验却总是指向人整个一生的,因为她包含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总体评价。
    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很幸福时,他的心中就会响起这样一个声音:“为了这个时刻,我这一生值了!”如果你没有这种感觉而又说自己”幸福”那就是滥用了大字眼。所以,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幸福只是灵魂的事,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
  我们可以想到好多人
因为所谓的苦难而有所得,变得幸福。比如司马迁,写《史记》那个。他如果没受宫刑,能激发出那满腔的热血,满胸的愤懑?他纵有再好的才情,也只能消耗在那一本本的奏折上。为一朝高官,一代重臣,仅此而已。再看史铁生,若不是因身有残疾,行动不便,又怎会撞开文学这条路?他或许这会儿正站在那个公司的讲台上高谈阔论,或者站在田地里拽着老牛耕地呢。这样的例子多不胜举。你知道的一定也不比我少。因祸得福,否极泰来,不无道理。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苦难,也没有绝对的幸福。只要我们应对得当,可相互转化。我们该想的是,为何非要受挫了才肯觉悟呢?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变得比司马迁更聪明点。在自己还没受宫刑前,就提前退出朝野,钻入深山,好好写自己的那本书。这样的要求,对人而言,似乎太高,高不可及,不近人情。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苦难与幸福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都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遇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有灵魂的出场。外部的事情在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也只能是一个精神事件,却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那他一定有某种精神价值。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的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完全属于灵魂。
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两者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幸福是生命意义得以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因为苦难与幸福并一定是互相排斥的。当然,在更多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但是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原来,
苦难才能考验真情,苦难才能磨练性格,苦难才是一种幸福!

评论

gmz88
gmz88 2011-04-25 15:07
谢谢先生捧场评点!
gmz88
gmz88 2011-04-22 06:48
谢谢蒲老!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