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格律诗词中的“绝句”
何谓诗?诗者,志之所在也。诗是情感的表现,其缘情而绮靡;诗也可以界说为想像的表现,它是一种最能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诗在语言艺术中,是一个最敏感最易冲动,也最富于可塑性的特殊品种,它以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见长,以强烈的抒情和丰富的想像力为生命。诗被誉为艺苑中的一株奇葩,是文学中最高、最雅、最美的语言艺术。
习作诗词应由易而难,循序渐进,需先要从绝句开始练习。绝句分七言和五言,七言绝句28个字,五言绝句仅有20个字,如掌握得当,亦同样便于写景抒情。绝句是诗中最常写、最易学也是最难学好的诗体。它的28个字就像28位贤人,每个字都有一定的位置和作用,字数虽不多,但每字均有很深的内涵,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被世人所熟记,自古就有许多诗词名家所做的绝句广为流传。今举两例分析如下:
其一是王之涣边塞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诗人透过两眼,便把辽阔的宇宙天地纳入胸中。而人的一生,面对永恒的、依旧的青山,又能历经几度的夕阳红?后两句诗人用双关的语意,来达陈他的生命情调之抉择。“欲穷”“更上”是一种多么坚定的生活态度,一种多么可爱的生命情操。
其二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诗节奏明快,音响奔放。第一句,把白帝城地势的高峻与江面上的水流和船速,同时托出。猛一回头,白帝城已没入云霞缭绕之间了。第二句透过“千里”与“一日”的对比,着笔船行的快速,充溢着澎湃的热情。接着第三句景象转移刚才的明快变而为一片阴郁,原来是高山峡谷里传来阵阵猿啼。最后,重新提起轻快的语调,船像锐箭飞驰一般,瞬息千里,顿觉豁然开朗。“早发白帝”更是李白生命情调、理想心程的独白。
从上述诸例中,可见近体诗的章法大都合乎起、承、转、合的规律。所谓起句或起联要扣紧题目,善于发端,力图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笼罩全篇的气势,不可稍涉平庸。次句或颔联要紧承首联中意思来铺叙、抒发,不能轻松,更不可使脉络中断。第三句或颈联是转折之处,既要笔锋陡转,别开天地,突起波澜;又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意转而脉不断。尾联或结句或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收束全篇;或宕开一步,生发新意,引人遐想,都要努力做到有弦外之音,味外之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绕梁之音,不绝于耳;醇甘之酒,回味幽长”整首诗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意脉灵通,浑成一体。
所以我们习作绝句,必须下工夫抓其要领、克服难点,坚持不懈的练习下去。有道是功到自然成。对绝句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情感深挚、神与境汇、意在言外、节短而韵长、语近而情遥、令人一唱而三叹,低回想像于无穷。
绝句的布局在这里今介绍以下几种:
1、 起承转合法。
起—诗的开头(扣题)
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连贯)
转—转折,开拓新意(新颖巧妙)
合—结束全局(含蓄、铿锵有力)
2、 并列组合法。用两组对仗分别写四个事物或分别写一
个事物的四个方面。
3、 承对合用法。一首绝句前两句用起承法,后两句用对
仗法或反之。
4、 对比法。把性质相反的两事物或情况迥异的两种景,
写在一首绝句中,以进行对比。常用有悲喜对比、贫富对比、劳逸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