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幅傲霜斗雪的墨竹画,栩栩如生,潇洒动人。轰动画坛、风靡一时的《将军竹》是贺晋年老将军挂甲后的艺术奇迹,也是他多彩人生的写照。
高风亮节《将军竹》
“壁上风来声簇簇,数竿潇洒遗尘俗;多能真见贺公才,自是胸中有成竹。”这是赵朴初先生为贺晋年题的诗,从中便能领略老将军墨竹画浓郁的特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贺晋年的《将军竹》多次现身国内画展,还应邀到海外参加文化交流。在香港一个艺术中心的画廊里,老将军100余幅竹、松、菊、梅、兰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香港各界人士争相前来一睹老将军画作的风采。一时间,媒体纷纷报道画展情景,推崇《将军竹》的刚劲挺拔、活灵活现。
贺晋年1980年从军委装甲兵副司令员(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岗位上退下后,开始拜名师学画,锲而不舍,如痴如醉。他的书房桌上摆的净是纸笔画具,墙上挂的满是竹画,“叶垂千口剑,杆耸万条枪”,新朋老友见了惊叹不已。彭真同志见他拿惯了枪的手又添新招,信手在一幅画上题:“晋年同志七十学画竹,老而益壮,四季常青。”江泽民同志在他的梅竹图上挥笔题写了“俏也不争春,劲节满乾坤”。
戎马陕北壮军威
有道是:文如其人,画亦如其人。贺晋年《将军竹》刚劲、潇洒的画风与他饱经风霜的戎马生涯一脉相连。
贺晋年是陕西子长县人,出生在一个穷羊倌之家。他于1932年参加陕北红军,曾任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副支队长、支队政委,陕北游击队总指挥兼参谋长,红15军81师师长、红27军军长。而这军长之职,还是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的呢!
那是1936年12月的一天,贺晋年和王平同志奉命来到毛主席的住处。毛主席看到当时只有26岁的贺晋年,血气方刚,称赞道:81师是一支在陕北土生土长的部队,打过许多仗,是一支好部队。毛主席向他们讲了全国抗战的形势,宣布了中央军委任命贺晋年、王平分别为27军军长、政委的决定,并亲笔写了任命书。
贺晋年在陕北红军中早就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战将,至今他的许多传奇故事还广为流传。一次,他和一些战士夹杂在群众中,远远看见一个敌军官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贺晋年向部下吩咐几句,迅速隐蔽。当敌人靠近时一齐开火,那敌军官应声栽倒马下。贺晋年一个箭步跃上马,后边的敌人还没反应过来,他就骑着马一溜烟不见踪影了。后来,贺晋年把缴来的这匹战马送给了刘志丹。
1935年夏天,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被敌人盘踞的李家塌分割成两块,那里有敌人一个民团扼守。这个据点四面都是斧劈刀砍似的绝壁。为拔掉这颗“钉子”,刘志丹让时任团长的贺晋年带队主攻。红军那时缺少火炮,几次强攻都未奏效。刘志丹从望远镜中看到寨南的陡壁中有一处裂缝,就让贺晋年带着30余名敢死队员,猫腰钻到山崖下,抓着石缝树杈,如猿似猴轻手蹑脚地攀缘而上。不料,有人蹬落了一块风化石。敌人发现动静慌乱地向下射击,山寨上的滚木礌石“轰轰”滚下。有块石头正好砸在贺晋年头上,他被砸得晕了过去,但“噼噼啪啪”的枪声很快又唤醒了他。他急切地大喊“快往上冲啊”,带领战士们冒着弹雨跃身冲上山寨,打开寨门。红军勇猛地冲了进去,一鼓作气荡平了这个“土围子”。
贺晋年被任命为军长不久,西安事变发生,国共联合抗日,在西安成立了八路军办事处。一次,周恩来乘车前往西安途中,遭到土匪袭击,这就是震惊一时的劳山事件。事后周恩来把彭德怀找去说:“老彭啊,看来后院也不安全哪!你派人收拾他们一下吧!”贺晋年领受了这项特殊任务。他向干部战士紧急动员,揭露政治土匪兴风作浪的卑鄙行径,把大家的士气鼓得旺旺的。那些土匪狡猾多端、出没无常,在大山里和我军捉迷藏。贺晋年带领部队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在各个要道隘口设点监视,发动群众探听匪情,实行穷追,追得敌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终于把那帮袭击周副主席的土匪生拿活擒。接着他又带领战士乘胜追剿,消灭了10多股土匪。从此,延安到西安的道路通畅无阻了。
林海雪原建奇勋
合江省位于黑龙江、牡丹江、乌苏里江交汇处的三角地带,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抗战胜利后我建设东北根据地的后方。但蒋介石为了抢占东北,大肆网罗伪满时期的残余势力和反动会道门头目,对他们封官许愿,其中被委以“挺进军”中将司令的就有谢文东、李华堂、张黑子、孙荣久四人,号称“四大旗杆”。各路土匪横行合江,乌烟瘴气、天怒人怨。1946年8月15日,佳木斯市数万群众集会庆祝抗战胜利一周年,并公审数名罪大恶极的日本战犯和汉奸。突然,场外枪声四起,土匪叫嚣着要劫刑场。与此同时,好几座县城也发生土匪暴乱事件。
在陕北就享有“剿匪英雄”称号的贺晋年,此时刚到合江担任省军区司令员。他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分析了土匪剿而不灭的原因,布下天罗地网。北起黑瞎窑沟,南到大夹皮沟;东起老爷岭,西到牡丹江,他们在这个东西长南北窄的广阔地域,撒下一张大网,大网中又有许多小网。当匪徒聚集时,就集中优势兵力围歼堵截;匪徒溃逃进深山密林,就派小部队穷追;还派小分队装扮成土匪迷惑敌人。原始森林莽莽苍苍,难辨方向,当地猎人在解放军的教育感召下,主动当向导。他们从杂草倒伏的方向断定匪徒的去向,从马粪的干湿判定匪徒逃出多远。有时,乌鸦也成了“信号兵”:乌鸦觅食发现吃剩的野味,会来回盘旋“呱呱”直叫,剿匪部队就循声摸到敌人的密营,打他们个落花流水。
匪首谢文东的贴身护卫是穷苦人出身,在我剿匪部队派人假扮土匪,用土匪黑话套出他的真实身份将他逮捕后,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使他有了悔过自新的觉悟。贺晋年放他回去当内应,为防生变,又请猎人跟踪深入虎穴探虚实。狡诈的匪首怀疑猎人是探子,命人把他捆绑起来烤打,猎人便大喊大叫起来,让跟随在后面的我剿匪部队清楚自己所在位置。我随后跟进的小分队闻声冲进匪窝,那反正过来的护卫的枪口也突然对准了谢文东……
我剿匪部队在捣毁李华堂的巢穴时,李匪用“金蝉脱壳”计,让面目与自己相仿的一个匪徒当替身,骑上他的白洋马,把我追兵引开,他却独自反向逃窜。我剿匪勇士追上他时,他谎称自己是“商人”,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两支枪想顽抗,也被我眼疾手快的勇士击倒制伏。就这样,张黑子、孙荣久两大匪首随后也一一落网,“四大旗杆”全被砍倒。树倒猢狲散,一股股匪徒困在深山老林弹尽粮绝,在我武力进剿和政治攻势下,不得不乖乖地举着白旗出来。
在林海雪原剿匪的特殊战场上,贺晋年身先士卒,带领部队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过着天当被、地当床,茫茫雪原作帐房的艰苦生活,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一次攀山过崖时,他的战马掉下悬崖摔死了,他幸亏落入雪窝,才与死神擦肩而过。在徒涉牡丹江时,他那带病出征的马顶不住激流,眼看要被卷进漩涡,多亏警卫员催马赶上,用枪托猛捅了一下他的坐骑,那马受惊后猛地发力才跃出险境。上岸后,这无言的战友被冻僵咽了气,贺晋年的衣服也在寒风中变成冰盔银甲,靰鞡鞋变成了冰疙瘩……
成竹在胸为哪般
汹涌奔腾的“三江”奏起威武雄壮的乐章,征战林海雪原的将士奔向新的战场。贺晋年后来率部队参加了塔山阻击战;辽沈战役一结束,他们又挥师入关,攻克密云,兵抵平郊,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汗马功劳。
百万大军渡过长江后,时任东北野战军11纵队司令员的贺晋年率部长驱入赣,与兄弟部队并肩战斗,解放江西全境,就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头一次下江南的贺晋年在带领部队追剿国民党的残兵败将和散兵游勇时,看到满山遍野的毛竹迎风挺立,似乎在向他点头致意。他细细品味翠竹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品格,很是兴奋、激动。也许,这就是他几十年后画《将军竹》的起因。
不久,贺晋年调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职位多高,贺晋年脑海中不时浮现毛主席与他一次谈话的情景:
那是1939年,贺晋年任三边警备区司令员的时候。一次他从定边回延安,途中下大雨,到一个老乡家要求住下。老乡非要他去区政府开条子,好说歹说才让住下。贺晋年带点埋怨情绪,在毛主席面前讲了这件事。毛主席却说:我看这是件好事情嘛。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敢不让你这个司令员住,说明你是人民的军队,只有老百姓把你看成是自己的军队,才会和你一条心。毛主席幽默风趣而又富含哲理的话语,一直在他耳边回响。他铭记领袖的谆谆教诲,为了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何所惧,风霜雨雪不觉寒,淬炼了铮铮铁骨,陶冶了高尚情怀。
贺老将军潜心绘画,无意成画家。但他以心作画,刚毅豪放、敢于迎风斗雪的气质,自然而然地融入画作,使《将军竹》意境深邃、韵味无穷。难怪,他的画连驰名画坛的画家们都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