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年过六旬的退休兄弟,自制“感恩号”人力房车,完成了八旬老母亲周游全国的心愿,一段感恩的旅程铸就了中国孝子的典范。2014年1月,王凯、王锐共同创作的《带着父母去旅行》一书出版,对“感恩号”旅程进行了真实记录,让读者分享他们一路的欢笑与感动。
拉着母亲看北京游香港
1952年6月,王凯出生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县城,弟弟王锐比他小两岁。2007年春节前夕,他们的父亲离世前留下遗言:“你妈不容易,一辈子哪里都没去过,有机会带她出去转转吧……”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兄弟俩决定徒步拉车带着78岁的老母亲,圆她游遍全国的梦想。“母亲用乳汁养育我们,我们用汗水回报母亲!”哥哥王凯深情地说。
经过半年的准备,王凯、王锐自制了一辆人力房车,取名“感恩号”。2007年9月24日,兄弟俩拉着母亲上路了,目的地是北京和香港。进入吉林省,兄弟俩体力明显下降。到达长春时,两人脚掌都磨出了血泡,行走时感觉还不太明显,一旦停下来休息,稍微碰到就疼痛难忍。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他们一路和母亲说说笑笑。而母亲王玉霞每天也坚持走上一二十里路,以便减轻车体重量。渐渐地,兄弟两人脚上的血泡变成硬茧,腰酸腿疼的症状也消失了。18天后,他们拉着母亲到达沈阳,身体基本适应了每天40多公里的奔波。一路上,王玉霞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儿子啊,快到北京了吗?”王凯、王锐就回答:“快了。”
2007年10月30日,他们仅用37天就到达了北京城。王玉霞将头探出窗外,东瞅瞅、西看看,自言自语:“这就是北京啊,真好。我这辈子没白活。”在长安街,交警拦住了他们。了解情况后,交警向上级请示,“感恩号”被特批通行,两名交警护送着他们到达天安门。王玉霞看到毛主席挂像,眼睛湿润了:“老儿子,快,扶妈下车,我要走过去看看。”老人走得缓慢,步履深沉,她终于实现了几十年来的愿望。离开时,王玉霞一直回望渐行渐远的长安街。
2008年1月24日,他们从皇岗口岸过境,在旅行社的帮助下游遍了香港的主要景点。在星光大道,王玉霞停住脚步,蹲下身来把手掌与成龙的掌印合二为一。
经过268个日夜,兄弟俩拉着母亲途经了17个省、两个直辖市、一个特别行政区。2008年6月16日,他们的“感恩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组建“感恩号”车队
受台湾睡眠障碍协会邀请,2009年9月11日,王凯、王锐拉着母亲又踏上了从黑龙江到台湾的征程。这一次,他们对房车进行了改装,车子从700斤减轻到100多斤。因为等待办理赴台手续,他们在福州待的时间较长。一位40多岁的市民几经周折找到他们,一见面就冲他们磕头,磕得头皮都流出了鲜血。王凯、王锐连忙把他扶起来。这位市民说:“我有兄弟4个,父母生活条件较好。每次分东西,我都觉得父母偏心,自己分得少,为此,我已经3年不和父母来往了。看到你们的故事,我觉得自己不仅没给父母什么,反而嫌得到的少,想想太不应该了。”听到这位市民发自内心的忏悔,母子3人很是欣慰。
由于“感恩号”无法通过安检,他们去不了台湾。王玉霞感慨地说:“不遗憾了,‘感恩号’虽然没到台湾,但是我们的心到了。”
2010年9月,王凯、王锐在浙江宁波领取了“第二届中国十大慈孝人物”奖。2012年1月,他俩被评为“2011年中国十大孝子”。
随着兄弟俩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传颂,各种演讲邀请纷至沓来,许多人要求兄弟俩带领大家一起尽孝。兄弟俩一起演讲一段时间后,决定兵分两路,王锐带领“感恩号”车队继续前行,王凯则专门进行孝道演讲。2013年4月22日,王锐很快挑选了5个家庭组建成“感恩号”车队,开始了从上海徒步到北京的旅程。上海一家企业免费为车队制作了统一的“感恩号”房车。车身后面贴着“百善孝为先”几个大字,左侧为“孝行天下,情暖万家”,右侧为“落实弟子规,做好中国人”。谢淑华63岁,退休前是徐州某商业学校副校长,家里仅私家车就有6辆。她每次带九旬母亲出游,母亲都晕车呕吐。谢淑华在报名参加“感恩号”车队时说:“虽然我是个妇女,但是为了满足母亲开开眼界的愿望,我愿意加入‘车夫’的行列。”一路上,谢淑华的老母亲连连说:“太舒服了,一点儿也不晕车,难得有你们这些孝子啊。”6月3日,“感恩号”车队顺利到达北京。
演讲出书 传播孝道
对待演讲邀请,王凯一直坚持这样的原则:讲课不论听众、地点、人数,只要有时间,他就去。“哪怕一堂课只感动一个人,就会多一个孝子。多一个孝子,就会多一个和谐的家庭。多一个和谐的家庭,就会多一对幸福的老人。孝是传承的,不是教出来的;爱是传递的,不是灌输的。一个家庭有了孝、爱,就会充满幸福和谐。”针对不同的听众,王凯精心准备了不同的演讲稿。他用生动的事例,启发中小学生的感恩之心;从孝道入手,引导大学生立志成才。2013年3月,他第一次面对一批特殊的听众——广西南宁监狱关押的犯人。当他讲到:“犯罪就是给父母脸上抹黑,是最大的不孝。如果大家早想一想,如果我犯罪了,我一死了之,父母怎么办?也许就没有那么多人犯罪和放弃生命了。”所有犯人听后痛哭流涕。一位犯人说:“王老师,我明白了。出去以后,我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当一年义工。我对不起妈妈,如果我早知道孝道的话,就不可能犯罪了。”
2013年中秋节,在上海浦汇书院,王凯和北京大学教授、香港专家同讲孝道,与另外两位不同的是,他讲课是免费的。从现场反响的热烈程度看,王凯受欢迎的程度并不比专家教授逊色。在上海聋哑学校,面对这些无声世界里的孩子,王凯心里没底。“与他们交流,能行吗?”王凯特意学习了手语“孩子们,我爱你们”。当他打完手势,场下一片掌声。在特教老师的帮助下,王凯的演讲出奇地成功。王凯说:“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下孝的种子,早晚会生根发芽。”
王凯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办的孝道论坛上说:“传统文化道德讲堂一般在城里开设,偏远的农村乡镇较少,而问题恰恰最多出在这些落后地区。我们有责任用快捷的方式把孝道传递到全国各地。”一位叫朱江的企业家当即捐赠他一辆七座商务车,车体两侧喷着金灿灿的“中华孝道万里行”几个大字;浙江宁波音王集团则免费为王凯提供了投影仪、电脑和音响设备。在各方的大力帮助下,王凯传播孝道的脚步走得越来越坚实。虽然天各一方,但王凯和王锐经常通过电话询问彼此活动开展的情况,交流心得。他们还共同创作了《孝的长征》《感恩号之歌Ⅰ》《感恩号之歌Ⅱ》等5首歌曲。《孝的长征》已经由新疆青年歌唱家王启明谱曲唱红网络,点击量超过30万人次。
2014年1月,王凯、王锐的旅游纪实文集《带着父母去旅行——“感恩号”在路上》正式出版。王凯说:“我们没能给母亲荣华富贵,但让老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尊重,作为儿子,我们是幸福的。”王锐的儿子表示:“你们这么受人尊敬,影响了这么多人,我要向你们学习。等你们老了,我一定拉着你们重走‘孝道长征路’。”王锐听后开心地笑了,他知道,他和王凯奉献出的“孝道文化”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