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托朋友办事,应约到他家商议。
朋友家住某部干休所。头一次来,电话里的门牌号码我只听了个大概。
我摸到一幢单元楼,咚咚地敲着离楼梯口最近的那户人家的门。这时,头顶上有一浑厚的声音轻轻飘下来:“喂,小伙子,轻点,你找谁呀?”
猛抬头,一身材高大,鹤发童颜的老者立在楼上,正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望着我,我告诉他要找的人,他招手示意我上楼。我蹬蹬蹬地往上跑,老者挥手打了个暂停的手势说:“哎,别跑,慢点,轻点—— 哎,对了,再慢点轻点。”
老者俨然一个将军,指挥着我这个士兵。
我正欲开口,老者掏出钥匙打开门笑着说:“来,进来吧。”我一怔,“我孙儿在里屋等着你呢。”我眨眨眼,冲老者点点头,一脚已跨进屋,老者这时几乎又用命令的口吻说:“且慢!你先换上拖鞋。”
我眉头一皱,有点不高兴。虽然听朋友说过他爷爷也曾是位叱咤战场的将军,但时过境迁,现在是和平年代,他还喜好这般发号施令。
朋友把我招呼进屋,我坐在客厅沙发上,眼往外一瞟,唏嘘道:“他老人家对你们一定很严厉吧?而且我猜他还非常爱干净。”朋友笑答:“嘿,没错,你咋猜的这么准?”
我斜睨着脚上的拖鞋,这拖鞋很独特,鞋底儿上还粘着一层绒步,走路时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此时,老者正欲出门,朋友一努嘴说:“你这事嘛,还得请老人家帮忙哩。”
朋友喊:“爷爷,您进来坐一坐吧。我朋友有事求您呢。”
老将军迈着方步进来,坐定,点燃一支烟,笑呵呵问:“求我?我能帮个啥忙呢?”
朋友说:“您那位老战友的儿子不是教育局的头头吗?”
老将军警惕地瞅我一眼,我脊梁一阵发凉。
朋友说:“他爱人在县城当老师。他夫妻俩分居多年了,想进市里任教。”
老将军铁青着脸说:“这是走后门,这个忙我不能帮。”他顿一顿,又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呦,你知道,农村教育落后,更需要老师啊。”
我忙着解释:“当地教育局了解到我们的实际困难后,已同意放人。现在关键是找接收单位,而且她们学校已培养出几位能接她班的骨干,她若占着位子,他们也转不了正呀!”
老将军无语,默默踱出屋。
我很失望,心想这事泡汤了。
过了两天,朋友来通知我,说那事有眉目了,我喜出望外,说:“我得好好谢谢老将军。”朋友打断我的话:“你先别高兴,是这么回事,那天你走后,我爷爷就四处打听。后来他在报纸上看到市里新组建的一所民办学校招聘老师的消息,就亲自过去询问,了解到学校是向社会公开招考,能不能考上那就得靠你夫人的本事了。”
我说这条信息很重要,我们一定把握。我想了想又说:“多亏了老将军惦记着。老将军爱干净,我看我送他台吸尘器做酬谢吧!”朋友哈哈大笑接过话茬:“你还为那天换拖鞋的事耿耿于怀呢?”朋友笑过后,一脸严肃地说:“我家楼下住着爷爷的老战友。战争年代,他们并肩战斗,一同出生入死。离休了,老战友这些年心脏一直不好,喜静怕嘈杂,尤其怕头顶上的声音,为避免楼里的老将军们被惊动和打扰,爷爷亲自设计了这种鞋底儿粘绒布的拖鞋,目的就是走路时尽可能消除鞋底与地板的撞击声,无论是谁,进屋必须换这种特制的拖鞋。”
我长吁了一口气,一位将军的高大形象赫然映入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