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习近平在会见星云大师的时候说:大师送我的书,我全都读完了。对此,星云大师日后笑谈:习总书记一句话,我的书都销完了。虽然是玩笑话,但在大陆、台湾、香港甚至是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持久不衰的星云热却是不争的事实。6月8日,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在山东省博物馆开幕。当天,博物馆一到三层的大厅走廊都挤满了人,大师魅力可见一斑。星云大师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推崇呢?
星云大师原名李国深,江苏扬州人。 1949年春,他组织僧侣救护队到台湾,后因国民党溃败台湾后全岛戒严而无法回到大陆,但也因此开启了他坎坷、艰辛却又波澜壮阔的一生。
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
要了解星云大师就不得不说他创建的“人间佛教”,或者说他进行的佛教改革。 星云大师自认为自己比较保守,不是一个改革派,但他坚信当典章制度不合时宜的时候,就要勇于除弊,而不能因循苟且。
在星云大师刚到台湾的时候,不管是布教还是出访都很受限制,从大陆迁到台湾的僧人三天两头被盘查。大师的很多同行都转信他教。但大师告诉自己,即使佛陀告诉我说大家都信基督了,你也去信吧,我也要坚持下来。可是如何弘扬佛教呢?
星云大师觉得佛教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很多出家人以自了为满足,慢慢地佛教都到山里去了,成了寺庙所有,离人间太远;另一个是过去讲佛经,都谈玄说妙,动不动天地怎么样,对人没有用。于是,星云大师认定要进行佛教改革。要把佛教带到家庭,与社会接触;要把佛教落实到人的生活里。而“人间佛教”就是星云大师确立的宗风。
什么是“人间佛教”?就是家庭里的父慈子孝,社会上的人我和谐,国际间的平等和平,人人本着佛法的慈悲智慧,彼此尊重包容,欢喜融合,真心实意地相待,共创圆满自在的人生。
于是,我们看到星云大师成了一个最会讲故事,最会写书的佛学大师,他跟青年人谈“如何读书做人”,对妇女谈“如何家庭和谐”,对老人谈“安度晚年之道”,对企业家谈“现代管理学”,对作家谈“文学之美”,对科研者谈“佛观一钵,八万四千虫”,对政界人士谈“佛教的政治观”……社会各界,不分国籍、不分长幼、不分阶层从他那里都能得到启示,而我们也通过星云大师,发现佛学原来离我们的生活,离我们的内心这么近。
值得一说的是,经过近60年的革新,星云大师不仅使佛教在台湾复兴,还使佛教从高雄播散到了全球,并先后在美国建立了西来寺;在澳大利亚建立了南天寺;在南非建立了南华寺;在巴西建立了如来寺。度化的人种包括了黄、黑、白、棕。
星云大师的“佛光山”
有人在评价星云大师的时候说,他是没有学过建筑的建筑师。这指的是位于台湾的佛光山。
1967年,一对越南华侨夫妇借钱跟人合伙买下了位于台湾高雄的百多亩山坡,欲建一所海事专科学校,后因双方意见不和,计划夭折。因为山坡土壤贫瘠,无人愿意接手,越南华侨一家顿时陷入绝境。他们辗转找到星云大师,求他买下这块地,否则他们还不了钱,只有一死了之。星云大师慈悲为怀,伸出援手。他也考虑到在台湾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寺庙,“难觅容身之地”,若能在这个穷乡僻壤建一个落脚点,也是一举两得。
“连鬼都不来的地方,谁会来这里?”当星云大师
带弟子们到山坡察看时,无人响应他,弟子们连车都不想下。星云大师独自下车到山上勘察,亲自动手规划设计,最终感动了弟子们,并得到各方支持。经过16年苦心建造,1983年,佛光山大功告成。而整个山上所有的建筑都没找过设计师,都是星云大师一张白纸一支尺画出来的。
听去过佛光山人的描述,很容易让人想到三个字“乌托邦”。在佛光山,不见内地寺庙惯有的烟雾缭绕,一炷香恨不得收你上百元,佛光山是另一种景象:安静却又生机勃勃。佛光山像个小联合国,花园里锄草的园丁、端菜洗碗的服务生、负责接送的汽车司机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利用休息日来义务劳动;佛光山的福利项目洋洋洒洒,医疗服务、养老育幼、辅导教化、社会关怀、临终安慰等,人的生老病死,从呱呱坠地到辞世往生,只要有需求,都在佛光山协助照顾之列;佛光山所有场馆都免费开放,中西餐管饱,餐费没有定价,随心给。最多的一天佛光山接待了十几万信众,暑期每天都有三四万的游客。
对此,弟子们有时会和星云大师争论:“师父,我们全都不收费,没有钱了怎么办?”会计有时也会找到星云大师:“都没有钱了,您还要请这么多人来?还要办这么大的活动?”每一次,星云大师都淡定地说:“有佛法就有办法。”星云大师从不看账目。他告诉弟子们,佛光山的账簿挂在墙上,要用“因果”的笔来记账,用正直的心来理财。因此,佛光山管账理财的多达百人,但在金钱上从无差错。
星云大师的家国情怀
曾有人称星云大师是“政治和尚”,因为星云大师无论走到哪里,当地的最高级别领导人都会出现,特别是在台湾,马英九、吴伯雄、连战都是他的座上宾。马英九还曾专门写文章,回忆他与星云大师的交往。对于“政治和尚”这个称号,起初,星云大师很不能接受,他甚至在刻意远离政治人物,他不想因为一些交往而在日后去违心地做些什么。但他要求自己一定要关怀社会。
21世纪以来,台湾社会族群纷争,人心动荡,星云大师不时投书台湾主要报纸,消泯争议和仇恨,如2003年的《没有台湾人——在台湾居住的,都是台湾人》,2004年的《大和解,救台湾》,2005年的《去中国化之我见》,而最轰动的是2006年的《上台下台——论施明德“倒扁”》,他以公民身份表达“无关挺扁倒扁,只为全民幸福安乐,吁请陈‘总统’下台”。
另外,他最大的心愿是两岸的和平。他经常说,走到国外,人家不认识你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只认识你是中国人。他举过这么个例子:说20多年前他在美国看奥运会,中国女排打赢了美国队和日本队。当时,台湾一位政要也在美国看比赛,中国队每赢一分,他就鼓掌。星云大师故意开玩笑说:你刚才鼓掌的照片我都拍下来了,我回到台湾要报告,说你到美国来看排球,替中国共产党加油。这在台湾那个时候是很严重的罪名,但在那种情况下,一母同胞还是会给中国人鼓掌。
所以,星云大师经常说:不要把我只看成一个和尚我还是一个中国人,我80多岁了,我感到时不我待,我想对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星云大师开始频繁开展推动两岸“宗教统一”的活动,为内地高校、书院、论坛捐钱,到内地搞讲座等等。对他来说:“全国好、大家好就好,个人的生死荣誉都不重要”。
在6月初山东省博物馆的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媒体见面会上,星云大师说,我今年88岁了,因为糖尿病,眼底钙化基本上看不清东西了,腿也只能靠轮椅了,但我要残而不废,因为我还有心,我可以写字,可以把中华文化用字宣扬到全世界。
(文章内容部分参考《环球人物》《南方人物周刊》)
相关链接:所谓“一笔字”是指星云大师因为眼睛看不见,所有的字必须一笔完成,否则就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了。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将在山东省博物馆持续到7月6日,如“家”人无法观展,可登录“家”网www. lgbzj.com——导航“报刊”——山东《老干部之家》——“家·资源库”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