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行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拥有50多万台银行存取款机,中国已是ATM机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但不可否认的是,ATM机一直是公共卫生的死角,其携带的细菌量堪比公厕,日常生活中人们又难免经常接触使用,这就构成了一大健康隐患。
北京市退休老人李远谋从中看到了商机,他从ATM机保洁做起,继而扩展到为自动售票机、公用电脑等公共设备的保洁和消毒业务。在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帮助企业提升自身形象的同时,他也通过几年的智慧打拼,将这个国内冷门行业做得风生水起,赢得了千万财富。
一次偶遇,慧眼发现冷门商机
今年68岁的李远谋退休前是北京市第三机械制造公司的质检员。2007年退休后因为其身体健康,技术过硬被一家私企聘用。但偶然间的一个发现,让他走上了创业之路。
2008年7月里的一天,李远谋和朋友出门办事,在一个ATM机前排队时,有位女顾客不满地发起了牢骚:“这个机器真脏,取个钱弄得身上都过敏了。”原来,她在ATM机上操作完后,随手在脖子上轻轻挠了两下,留下了几道红肿的划痕,不一会儿,在汗水的刺激下,这位女士的脖子上竟出现了过敏反应。轮到李远谋取钱时,ATM机上的污染程度着实令他大吃一惊:由于整天暴露在施工的马路边,灰尘落满了机器表面,金属按键上,操作台的缝隙里,冰淇淋滴落的糖水和油渍随处可见。加上长时间无人清理,操作台和显示屏上结成了一块块污垢,擦都擦不下来。
这时,朋友也对李远谋说起了自己的经历:“有一次我在ATM机上取完款后不小心揉了揉眼睛,随后就感染了‘红眼病’,害得我那一周只能戴着墨镜出门,烦死人了。从那以后,我宁愿多跑几里路去干净的机器上取钱。”
亲历过肮脏ATM机这一健康杀手的危害后,许多人只是抱怨几句,发发牢骚,但爱动脑筋的李远谋却在想:各家银行都会在远离营业厅的不同街道放置一些ATM机方便大众取款,可这些机器一向缺人管理,操作台和键盘上往往又黑又脏,肯定会滋生细菌。那么,有没有好办法为ATM机保洁和消毒呢?
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时,李远谋看到了一条令他吃惊的消息:英国科研机构的医学专家,在对城市中心区域的一些ATM机进行检测后发现,其键盘与公厕马桶一样,上面都含有大量假单胞菌和杆状菌,这两类细菌均可导致恶心呕吐和细菌性腹泻等疾病。而我们每次使用ATM机,至少要接触十次键盘。这则消息把李远谋吓了一跳,他做梦都没想到,大家经常使用的自动取款机上的细菌种类和数量竟然堪比公厕。
李远谋不由灵机一动:如果我能率先涉足“ATM机保洁”这个在国外很普遍,但在国内很少有人问津的行业,发展前景应该十分广阔。
研制独门配方,掘出全新领域
李远谋首先拿出家里淘汰的一部白色电话,做起了清洁试验。一番试验后他郁闷地发现,用金属产品去污剂来清洁塑料产品,明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腐蚀性,而用塑料产品去污剂清洁金属产品,清洁效果不佳。ATM机的操作台是塑料的,键盘是金属的,有的部件则由二者混合制成,如果使用这些去污剂势必会对机器产生损害。
怎样才能调制出一种适合用来清洁ATM机的清洁剂呢?思前想后,李远谋决定去一些高校向化学教授们请教。连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大学教授和几位业内人士的指点下,李远谋终于配制出了独家配方。试验中,他欣喜地发现,当他用新调制出的去污剂配合特殊材质的布料,在电话机上轻轻一擦,那些陈年污垢居然马上不见了,电话机光亮如新。李远谋兴奋且激动得彻夜难眠。
第二天,他拿着自己的产品在银行ATM机上做起了试验。没想到,只是拿抹布沾着清洁液在操作平台、键盘、插卡口处轻轻擦拭,取款机上黑糊糊的污渍就被去除得干干净净,而且无论对金属还是塑料,都没有丝毫损伤。
李远谋决定开拓市场,他一家接一家地上门向银行推销自己开发的去污新产品。但各家银行对清洁ATM机的兴趣并不大,也对李远谋的产品持怀疑态度。
直到2009年3月,宁夏银川市一位女律师因怀疑在银行ATM机取款后“携带细菌回家”,导致她染上了腹泻和眼疾,并将那家她经常光顾的银行告上了法庭,自动取款机上有大量细菌的事才被媒体报道出来。此事引起了各家银行的高度关注,解决离行(不在营业厅网点室内)ATM机的清洁问题,成了他们的当务之急。
李远谋看到此消息后,立刻觉得这是一个推销自己的好机会,于是他再次到北京各大银行推销他的保洁业务。在一家银行里,分管ATM机管理的领导和李远谋谈了很久,最后让李远谋尽快拿出一个计划书给他看看。
当晚,李远谋通宵达旦地在电脑上敲出了一份计划书。第二天一上班,李远谋就赶到银行交出了计划书。拿着计划书,银行分管领导佩服地说:“老人家,我因为担心你的身体,所以才让你尽快写出计划书,没想到你是一晚没睡啊。就冲你这份敬业精神,我就相信你能成功。”
三天后,银行传来消息,他们尝试性地将分布在房山区大学城的150多台ATM机清洁任务交给了李远谋。每台清洁费80元,合同总额12600元。这单生意虽不算大,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让李远谋坚信:只要把活儿干好,继续开发客户,这个市场是巨大的。
创业无年龄,小行当“洗”出大产业
2009年4月,李远谋带领几名招来的保洁员,开始正式给ATM机“洗澡”和消毒。
每做完一次清洁,李远谋都拍下照片发送给合作银行看。到了月底,他还把清洁维护情况写成汇报材料,递交给银行。李远谋的认真负责,赢得了这家银行的信任,第二个月,对方不仅将北京几个大学城ATM机保洁业务都给了他,而且连繁华街区的自助银行也交给李远谋做保洁。
通过李远谋和员工们3个月的忙碌,这1300多台ATM机都变得清清爽爽,旧貌换新颜。辛苦过后,李远谋也斩获了人生中第一笔6位数的收入:整整11万元。除去员工工资等各项开支,他每月的收入达到了2.5万元,相当于在公司做白领时的数倍。
随着业务的发展,李远谋成立了“洁爽新ATM机保洁公司。2009年11月,第一家合作的银行与李远谋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让他以包年方式对ATM机进行清洁维护,每台机器收年费1200元,每月保洁和消毒两次。手拿合同,李远谋激动得彻夜难眠,这1000多台ATM机的保洁年费高达百万元啊。
此后,李远谋又向别的银行展开了营销攻势。由于之前合作的银行已经将北京所有ATM机的保洁业务都交给了李远谋,在良好的口碑效应下,他再次开拓新的市场时很顺利。发展到2012年5月,北京已经有3家大银行所有的ATM机保洁业务都被李远谋揽下。为了完成这5000多台取款机的保洁维护任务,他大量招收保洁员,并扩大公司规模。
2012年6月,《中国环境报》公布的一项公共设施“肮脏榜”给了李远谋新的灵感,他将榜上依次列出的公用电话、网吧电脑、火车和地铁车厢座椅、自动售票机、手扶电梯等,都划入自己的业务范围,将保洁业务延伸到了不同领域。通过几年的智慧打拼,到2014年2月,李远谋已经创下了千万财富,公司有200多名员工。
李远谋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创业是没有年龄界线的,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创业项目不一定非追求“新、奇、特”,就算是大众项目,只要做出特色,用心去做,一样可以成功。老人想创业,不管你是办工厂,还是开小卖店,搞社区服务,创业不分大小,都需要用“诚信”来经营,只有赢得了被服务者的信任,才能使自己的事业站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