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无反顾回到祖国
1949年9月,“克利夫兰总统号”从美国旧金山到中国香港的一次普通航行。船上500多名旅客中,有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格外引人注目。
留学生中,有位25岁的年轻人叫梁思礼,是清末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此时,他带着刚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得的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返回阔别了8年的祖国。
在船上,梁思礼等人想到个别出心裁的庆祝方式:做一面新中国国旗。没有红布,就从船舱找来白布和红墨水,把白布染成红色,又在黄纸上剪了1大4小5个五角星,将它贴上红布。他们用这种简单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伟大祖国的庆贺与祝愿。
梁思礼在美求学时有位好友留在了美国,并在波音宇航公司任总工程师,担任过美国洲际导弹总设计师。梁思礼也曾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及中国洲际导弹副总设计师。朋友年薪几十万美金,住高级别墅,来中国访问受到隆重接待。有人问梁思礼感想,梁思礼道:“如果我留在美国,不会比这位同学差多少,但我是为服务祖国而离开。虽然我们都研制洲际导弹,但他为美国研制,这些导弹曾瞄准过中国;而我研制导弹是为保卫我的祖国,我感到自豪。”
“我为自己是第一代航天人自豪!”
梁思礼归国,组织将他安排在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从事通讯技术工作,这期间他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的起草工作。
1956年,梁思礼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国家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学自动化出身的梁思礼责无旁贷地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人。
1960年是我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的一年。在苏联停止援助的困难面前,党中央决定自主研制我国第一个中近程地地导弹,射程约比苏制1059导弹增加一倍。
正当梁思礼埋头科研时,一场政治运动袭来。1965年“四清”运动中,由于父亲的缘故,他一直作检讨。
由于熟悉业务,梁思礼最终被派往基地继续科研,基地让他暂时躲过冲击,他只有一个念头:把“两弹结合试验”这件大事做好再说。
心血浇灌出成绩,中近程地地导弹(改进型)与原子弹结合实验成功。梁思礼将下一步工作重点转到远程运载火箭预先研究上……
等待他的不是成功喜悦,而是又一波冲击。作为梁启超儿子,梁思礼被称为“保皇党的孝子贤孙”,被立了专案,几位兄姐也被关押。1968年母亲去世,梁思礼请示军管会要为母亲奔丧,却被要求“划清界限”,未获批准。梁思礼谈起此事至今依然难以释怀。
由于受到周总理保护,梁思礼没有遭受更多迫害。不过磨难并未结束,长子梁左军在“文革”期间落下抑郁病根,30岁那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梁思礼夫妇心中多了道永远的伤口。
“您后悔1949年回国吗?如果1979年回国,灾难和痛苦也许就躲过去了。”很多为祖国奋斗一辈子的老人,禁不住为他鸣不平。
“什么话!我当初就是要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回家,建设百废待兴的祖国!我以自己是第一代航天人自豪,从来不后悔!”
相信一定会成功
1956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是钱学森院长手下十个室主任之一。从此,他将全部身心融入到发展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之中。
“1960年11月5日‘1059’发射成功,就是后来被命名的‘东风一号’。它不仅是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也是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里程碑。梁思礼回忆,“东风一号”的成功被一笔带过,“东风二号”的失败却历历在目。“1962年3月21日风特别大。9时5分,“东风二号”点火发射。起飞几秒钟,导弹像醉酒似的摇摇晃晃,头部冒白烟,落在发射地前300米处,因为推进剂装得满,导弹落地炸起蘑菇云,地面砸出直径20多米的大坑。”望着大坑,梁思礼心痛万分。
试验前,他与将分娩的妻子麦秀琼约定:“若生男取名‘梁凯’,若生女取名‘梁旋’。”他盼望试验能够凯旋。试验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给女儿起名“梁旋”,相信经过努力总会成功。
通过失败,他们总结经验重新再搞。经过十七项大型地面研制试验,105次发动机试车,“东风二号”在1964年6月29日终于发射成功。
正是那次失败,成就了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一次次成功,更促成了梁思礼所开创的“可靠性工程学”问世。
有这样一组数字:2006年9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第16次发射成功,创造16次全部成功纪录。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90次飞行,也是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48次成功。
梁思礼自始至终参与研制长征二号系列火箭工作,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成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1983年,梁思礼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软件作用愈加凸显,在他大力倡导下,可靠性工作由硬件拓展到软件。事实证明,他倡导的软件工程化对载人航天起到极大作用。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可靠性、安全性达到近60年所研制型号中从未达到的高度。
穿越逆境,乐观生活
在梁思礼家庭相簿中,我们看到梁氏大家族的非比寻常。不仅一门三院士,而且整个家族成员爽朗乐观,团结互助,齐心向上。近些年,他目睹兄姐们一个个离开,渐渐成为家族中最年长者。他的乐观豁达没有变,行动依然敏捷,思维依然清晰。梁思礼与父亲一样,崇尚趣味主义,这让他的业余爱好与成功事业交互生辉。在家庭环境及兄姐影响下,他对音乐非常着迷,称得上古典音乐发烧友,就是现在买CD唱片,选择标准也很高,相同曲目,他一要选作曲家和曲名,二要选指挥和演奏乐队,三要选出版社。他也是摄影迷,大学时业余爱好就是摄影。暗室里冲洗、放大,一干就是一整夜,取景、构图、角度、光线他也精益求精。他大学时代还是学校古典式摔跤冠军、游泳能手,直到现在仍是老球迷,更是象棋迷。他迷上了与计算机下棋,只要有时间,他总会打开电脑与计算机厮杀几盘。
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目睹“神舟”飞船载人成功,梁思礼的传奇经历记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神舟载人飞船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而参与神舟载人航天工程的梁思礼也圆了父亲梁启超的科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