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三大互联网巨头搅局理财领域之后,国内三大运营商也加入互联网理财战局,结合自身优势推出所谓的“话费理财”业务。近日更有媒体曝出话费理财产品收益率高达16%~18%,是余额宝收益的4倍多。在宝宝军团难复往日高收益水准之时,话费理财到底是异军突起,还是属于运营商短期战略操作,成为业内尤其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话费理财竞争激烈

  今年5月,深圳联通与安信基金推出话费宝,被业内认为是运营商推出的首个“宝宝”,该产品盘活了客户原先沉淀的话费。客户将合约计划涉及的费用投资于对接的货币基金,基金将对应的基金份额冻结,并用这部分基金份额帮助客户自动支付每月的套餐费用。

  据了解,以一台市场价4800元的iPhone5S为例,购买话费宝的客户需冻结7799元的货币基金份额即可免费获得iPhone5s,同时享受24个月每月386元的话费返回,解冻期后,如果按4%的年化收益率来算,可得400元的收益。

  电信推出的“宝宝产品”则是与添富货币基金对接,并针对预存话费自动理财。还是以iPhone5S为例,用户需要在余额宝账户冻结5500元,冻结周期为26个月,每月缴纳389元的话费,24个月后,手机可免费赠予用户,同时冻结到期的5500元以及收益会返回给用户。实际上,以此测算,这笔账对投资人而言未必划算,每月近四百元话费,除非此前就有这样大额度的通讯费用支出,否则相当于用一万元买个手机,虽然包含了话费在里面。

  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在话费理财领域的竞争越加激烈。作为后来者,中国移动也与平安大华基金合作推出类似的话费理财产品“和富金融”。据悉,“和富金融”有两类产品:“和理财”、“享4G”。其中,“和理财”根据理财周期分为1号、2号。1号产品理财周期1年,起初投入550元,每月充值50元话费(账户实扣46.75),其间产品账户上资金享受平安大华日增利货币基金收益,第12个月则将剩余金额(含货币基金收益)以话费形式返还。2号产品周期2年,期初投入1000元,每月充值50元话费(账户实扣43.25)

  对于产品收益的具体计算模型,平安大华一位负责人解释,“和理财”的收益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接平安大华货币基金的收益;二是话费的折扣。据广州移动和平安大华基金的测算,假设平安大华日增利货币基金收益率继续维持在4.5%~5%之间,那么1号产品收益率高达16%2号产品收益率高达18%

  如何选择有讲究

  随着产品的增多和范围的扩大,用户的选择空间也进一步大增。面对千差万别的方案,用户如何挑选最适合的产品呢?对比各家的方案可以发现,在前端的“0元购机”环节,尽管都是预存资金进行冻结,但对于话费缴纳却存在两大类模式:一种是客户授权一部分基金份额作为抵押,运营商寄送出手机给客户,客户依照合约在合约期使用特定的话费套餐,话费资金由客户自行缴纳;另一种则是将合约计划的全部费用投资于货币基金,客户授权将这部分份额冻结,运营商寄出手机,客户在合约期享受远超市场价的优惠套餐,基金公司以客户冻结的基金份额自动支付每月的套餐费用。

  对于前一种方案,话费并不能产生收益,因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话费理财”,只不过是“预存话费0元购机”以及货币基金的简单捆绑。同样,对比余额宝等产品后发现,话费理财也有其优缺点。理财规划师认为,这类产品有其特有的市场,过去存话费送手机中的话费并不能升值,而如今能在存话费购机的同时享受一些收益,对于有购买手机计划并愿意预存话费的人群颇有吸引力。但对不打算购机的人来说,该理财产品的资金冻结期长、流动性不高、门槛不低,不是很划算。

另一方面,由于话费理财依然是购手机的促销方式,预存的话费有一个冻结期,资金的流动性不高,且门槛不低,普遍要达到5000元左右,能够吸引到的用户规模有限。话费理财的收益率和货币基金一样,6%以上的高收益率也是不可持续的,随着资金面的宽松收益会逐渐回归到4%左右的水准,用户大可不必被高收益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