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如今,雷锋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与雷锋生前结下深厚友谊的一位战友,却在50多年的时间里,用行动,践行着雷锋的这句名言,他就是南京市溧水区的退休干部赵明才。
赵明才今年78岁,是江苏省道德模范、南京市溧水区关工委副主任。赵明才的一生和雷锋紧密相联,当兵时,他曾和雷锋同宿多日、促膝交谈,成为挚友;雷锋牺牲后,他更以雷锋精神为旗帜,50多年来,无论是在战争环境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他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和自觉行动。
青春无悔 在雷锋墓前立下铮铮誓言
时隔54年,赵明才现在提起雷锋,言语中还透露出对雷锋的思念。1956年,出身贫苦农家的赵明才,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应征入伍。1960年11月,时任工程兵七团排长的赵明才作为干部标兵,出席了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召开的连队政治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他结识了同来参加会议的工程兵十团的战士标兵——雷锋,两人被安排同住一个房间。
那年,赵明才24岁,雷锋20岁。两个年轻人,有着相同的身世与共同的理想,没过几天他们就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战友。此次会议结束后,他俩又多次在一起开会、作报告、参加学习,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
正当赵明才为能结识雷锋这样的挚友而感到欣慰时,噩耗传来。1962年8月,雷锋因公殉职。听到噩耗的赵明才,不能自持,悲痛万分。上级安排赵明才作为雷锋的生前战友,参加军区举行的“公祭雷锋同志大会”。在雷锋墓前,泪如雨下的赵明才暗暗发誓:活着,就要像雷锋那样做人,一辈子学习、宣传、实践雷锋精神!
如何向雷锋学习?如何宣传、实践雷锋精神?从此,赵明才再也没有停下思索和行动的脚步。
1964年,全军开展大比武,赵明才作为连队副指导员,带队卧冰爬雪,苦练军事技能。由于经常和地雷、手榴弹打交道,不时会出现一些险情,每当出现险情的关键时刻,赵明才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亲自排除险情。在排险过程中,他几次被地雷、手榴弹的弹片炸伤。至今,赵明才的手上、脸上、腿部还留有伤痕。通过半年扎实的苦练,在全军比武大赛上,赵明才和战友们演示的应用地雷技术得到肯定,荣立集体三等功,他个人也被评为一等优秀教练员。
1965年,已调入昆明军区的赵明才所在的一连,作为参战部队的先遣连,奔赴越南、老挝抗美战场。在参战一年多的日子里,赵明才的连队先后遭到敌机二十多次强度不同的轰炸、扫射。在最危险的时候,赵明才带领全连战士排除重磅炸弹、菠萝炸弹、钢珠炸弹等不同类型的大小炸弹500多枚。
在越南、老挝8年紧张、危险的抗美战争岁月里,赵明才把对雷锋同志的怀念转化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战斗间隙,他经常用雷锋精神教育和鼓舞战士,还通过翻译把雷锋的故事讲给越南、老挝的小学生们听。赵明才抱定一个信念:要像雷锋那样,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伟大的祖国。
1968年,赵明才作为出国参战的功臣代表,回国进京出席“全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实现了和雷锋共同立下的“去北京见毛主席”的誓言。
回到家乡 继续宣传和践行雷锋精神
1979年,赵明才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赵明才深知自己是吃人民的饭长大、在党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如今又受到组织照顾回到了家乡工作。他把这次工作调动看成是另一个为祖国站岗、为人民服务的起点。回到家乡的当晚,赵明才在日记里写道:“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更要好好学习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1981年,赵明才担任溧水县委常委、县人民武装部政委后,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武部的工作之中。他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同志更有着春天般的温暖。1983年,军属赵有政浑身红肿溃烂,被诊断为皮肤癌晚期。正在他急需照顾的时候,与他朝夕相处三十年的妻子向他提出了离婚,任凭亲朋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当时赵有政的儿子在浙江金华某部队服役,接到父亲的来信后,失声大哭。赵明才得知这个情况后,对小赵说:“安心在部队工作。你家里的一切,我会帮你安排好的。”从此以后,在县城通往赵有政家的小路上,村民们经常看到一位老军人骑着自行车来来往往的身影。10月的一天,弥留之际的赵有政从口袋里摸出10块钱,对儿子说:“我死后,别忘记买点东西去看看好心人。”
1985年,某部战士尹光新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失去了双腿。没有双腿,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消息传来,赵明才坐不住了,他连夜骑自行车到了尹光新家中安慰小尹的父母。第二天一大早,他又从街上买了两斤鲫鱼,乘汽车赶到南京军区总院看望正在住院的尹光新。往后的几个月里,赵明才每周都要抽出一天时间专程到南京看望尹光新。一天,赵明才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日记》等十几本书送到了尹光新面前。在赵明才的真诚鼓励、真情帮助、真心关爱下,在英雄人物自强不息精神的感召下,尹光新渐渐摆脱了心理阴影;康复后,他学了电工,并成了家。婚事也是赵明才一手操办的,结婚那天,尹光新眼含热泪对赵明才说:“赵政委,您是我的慈父,我一辈子也报答不了你的恩情啊!”
1986年,人民武装部改为地方建制。当时,赵明才还不满50岁,但他主动提出了提前退休的要求。那时,社会上正掀起一股“向钱看”和“下海”经商的风潮,许多人得知赵明才是雷锋的战友,而且在部队和地方都有老战友时,纷纷登门高薪聘请赵明才当“经济顾问”。当时,赵明才也真的很需要钱,他上有双亲,下有两小,哥哥、弟弟相继病逝,嫂嫂和弟媳以及三个侄儿(女)都在农村,家庭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毅然拒绝了这些人的邀请。因为几十年来,赵明才早就给自己定下了原则:“只能为雷锋增光,不能靠雷锋沾光。不能图一己私利,而应该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拒绝了高薪邀请,赵明才却乐当校外辅导员,担任起溧水县关心下一代协会副主席、县关工委副主任,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之中。
1987年,溧水县关协组织“五老”讲师团,赵明才一马当先,当年就作报告38场,听众达3万多人。在中小学生科技夏令营活动中,他还多次担任营长或教导员。在溧水县中学组织军训活动时,他亲自担任教员,用自己几十年的部队生活经历和学习雷锋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多年来,溧水县中学共举办32期军训,参训学生达2万多人。
1989年3月2日,赵明才冒雨骑车到距溧水县城十多里远的东庐中学,穿着淋湿的衣服作了两场报告,傍晚返回途中晕倒在路旁,幸亏被好心人送进医院。老伴心疼地说:“你只知道学雷锋,连自己的老命都不顾了。”赵明才却说:“我的血管里流着人民的血,活着就要为人民,为了培育合格的下一代,丢了老命也值得拼啊!”
类似的事不止一件。2002年5月23日,经医生确诊,赵明才急需做右肾切除术,家属已签了字。可当赵明才开始做第二天上手术台的准备时,突然想起空军某团邀请他去作报告的日子就在当天,赵明才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劝阻,拔下吊针,坚持赶到部队去作报告。他作完报告还未走出部队营院的大门,就瘫坐在了地上。
对那些失足青少年,赵明才更是倾注了满腔心血。在担任江苏省少年管教所、金陵监狱等单位的政治辅导员期间,赵明才主动配合劳教、劳改单位开展帮教活动,先后应邀到句容湾山农场、高淳花山农场、溧水县看守所等单位,给21000多名劳教、劳改人员及84名在押犯人作报告,讲理想、谈人生、宣传雷锋精神,用真爱感化他们。青年张某,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张某在社会上沾染上了一些恶习,两次被劳教,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1990年春节,赵明才冒着雨雪带着年糕等食品和《雷锋的故事》等书籍,跑到百余里外的大连山劳教所,和小张促膝谈心。赤诚相待,以诚换诚,赵明才用一颗真心、满腔的热情感化了小张。从此,小张进步很快,最终提前半年解教。回家后,小张在社会、家庭的双重压力下,思想曾一度出现反复,赵明才就千方百计地为小张跑住房、找工作,还为他介绍对象、操办婚事。后来,小张在厂里当上了班组长,还被评为先进。
安徽青年齐玉勤,因为家庭贫困,10年前,20多岁的他来到溧水时,靠拾捡破烂为生。在拾破烂人群的圈子里,时常会有一些人做一些扰乱社会治安的事情,这让小齐感到困惑。一个偶然的机会,赵明才认识了他,在和小齐的交谈中,赵明才感觉到他对自己人生的前途丧失了信心,产生了随波逐流的想法。赵明才主动接近他,和他拉家常、交流思想,谈自己的苦难童年和人生经历,苦口婆心地跟他讲勤劳致富的道理。过了一段时间,赵明才还给他带去《雷锋的故事》以及相关的报纸、书籍,叮嘱他认真阅读,好好做人。在赵明才的引导和鼓励下,小齐慢慢地振作了起来,通过辛勤劳动渐渐改善了自己生活,并且也像赵明才一样,学雷锋做好事。现在,齐玉勤和赵明才一家如同亲人一般。赵明才的老伴生病了,小齐也时常过来帮忙照料。赵明才说:“我对小齐的好是发自内心的,小齐对我的好也是发自内心的。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好,我是用真诚和善心感化了小齐。”不久前,齐玉勤被评为南京市溧水区2013年度道德模范。
无私奉献 把亏欠留给了自己的家人
赵明才对外人总是“热心肠”,对自己家人则比较“苛刻”。赵明才的妻子李克荣,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她十分支持丈夫的工作,在婚后的20多个年头里,她伺候着老母亲、照看着两个女儿,跟随赵明才从江南水乡到西南边疆,遇到很多困难。后来,随着赵明才调到溧水后,她一直在一家污染很大的化工厂当工人。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李克荣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县里领导曾提出调她到机关工作,但赵明才一口就回绝了。他说:“不需要对我妻子特殊照顾,这不是共产党员的做法。”
1994年6月4日,赵明才91岁的老母亲已连续九天不能进食,生命垂危。恰在此时,无锡市关工委邀请赵明才去给几所学校的孩子作报告。赵明才当时心乱如麻,作为母亲唯一在世的儿子,在这个时候,无论如何是应该守在母亲病榻前的,但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赵明才还是决定去无锡给孩子们作报告。当和母亲告别时,老人眼泪汪汪,抓住儿子的双手久久不愿放下。三天后,赵明才赶回家时,母亲已与世长辞。赵明才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内疚和悲痛,跪在母亲遗体前,失声痛哭……
对妻子李克荣,赵明才心里一样怀着深深的歉意。2012年3月13日,赵明才打算和老伴一起去探望一位老战友的爱人,老战友前些年去世了,爱人身体又不太好,赵明才老两口经常去看望她。但在出发前,赵明才接到了一个电话,请他去作学习雷锋精神的报告,赵明才爽快地答应了,他到报告会现场,为防止打扰,关了手机。可谁知,就在他演讲的过程中,两手提着营养品和水果,往战友家赶的老伴李克荣突发脑溢血倒在了马路边,幸亏被路人及时送往医院,经手术抢救,老伴终于从昏迷中醒来,但却半身瘫痪。如今,赵明才每日帮助老伴翻身,抱着老伴上下轮椅,帮她做康复按摩、练走路,不管有多累、多疲惫,赵明才在老伴面前总是乐呵呵的,在他乐观精神的感染和精心护理下,老伴李克荣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
退休后20多年来,赵明才先后担任180多所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8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基层连队的思想政治工作顾问,并成为南京市全民国防教育讲师团和全国学雷锋报告团成员,先后在省内外作报告2500多场,听众达120多万人次。赵明才外出作报告,坚持做到“三不要”:不要接送,不要吃请,不要报酬。每年他拿出自己近三分之一的工资,给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写信、打电话、寄书和用于差旅费开支等。这些年,赵明才省吃俭用,自费购买了《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和其它思想政治工作书籍9200多册,雷锋照片58000多张,雷锋纪念章5800多枚,书画作品400多幅,印发讲稿和论文46000多份,赠送给青少年。给大、中、小学生和军人等回信6000余封;在家接待来访者1300多人次;为贫困生献爱心58000多元。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赵明才用54年的行动践行着自己“一辈子像雷锋那样做人”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