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80后已经成为‘低头一族’,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电子商务,甚至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在网上买东西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这是一个大趋势。”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司副司长聂林海的这番表述,将电商带来的“指尖上的革命”描绘得淋漓尽致。

让中国网民真正意义上体验到电子商务的甜头,应该是近10年的事情,当B2B稳住脚跟,B2CC2C逐渐壮大,电子商务进入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从试探、磨砺、崭露头角到遍地开花,十年磨一剑。可谓是曾经在人们眼中“虚无缥缈”的电子商务,已经蜕变出数不胜数的网商与上亿的网民消费群体,正在深刻颠覆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因电商而改变的生活

淘宝改变了购物习惯,微博改变了话语权,SNS改变了交友观,偷菜改变了娱乐观……一场由互联网引发的社会变革,正在从各个角度席卷而来。曾被称为“赔本赚吆喝”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俨然已经成为这个层面里最具“明星”色彩的词汇,将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一网打尽,充斥在网络的每一个角落。

改变生活方式

几乎每天下班回家,李女士都习惯性地点开淘宝网看看聚划算,浏览平时买衣服的几家店铺,看到合适的东西就下单、付款。

李女士算是最早的一批淘宝迷,到今年已经快9个年头了。“淘宝已经成了习惯,甚至心烦压力大时,淘宝就像一剂良药,药到病除。”李女士边说边点着自己手机上的淘宝客户端。平时,李女士除了买些衣服、生活用品,也爱凑凑热闹弄几个团购,甚至出行的机票酒店都用淘宝搞定。

毫无疑问,李女士绝不是一个特例,她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习惯于网购生活人群中的普通一员。而这,也折射出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强大力量的深入人心。

电商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二线城市居民的生活,一些三四线城市乃至农村也在电商浪潮中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永保大叔一辈子住在神农架山的下店村,最远只到过湖北襄阳。自从年轻人进城打工赚钱后,下店村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就只剩了老人和孩子。永保大叔自己做了十年的山货生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在淘宝上可以把村里的农产品卖出去,如果这条路可行,孩子们就不用去城里打工了。为了实现孩子们回家的愿望,这个只有四年级文化程度的老农民买电脑、报培训班,求朋友帮助,坐50公里的车送货到县城发货,锲而不舍地把网店开了起来。永保大叔赚得“第一桶金”后,村民们渐渐相信淘宝能致富,也纷纷前来供货。

在大叔看来,电商和网购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

重塑消费习惯

中国人消费习惯的改变,除了网购浪潮本身带来的影响之外,还打下了诸多电商企业的烙印。作为电商大力促销的传统节日,淘宝开创的“双十一”已经成为疯狂购物的代名词。

2013年的“双十一”,电商平台从“造节”走上了“过节”。据阿里巴巴集团官方公布,2013年“双十一”全天交易额达到350亿,比2012年的191亿增加了83%,支付宝1.88亿的总交易笔数也远超上年的1亿笔。这证明,“双十一”已经成为整个零售业的一个消费时点,在开拓新领域、移动购物、移动支付等多个方面,电商正在促成消费者新习惯的养成。

“现在我的确是有守着年中和双十一大促销买东西的习惯,提前一个月我就会列好购物清单,将心仪的东西放进收藏夹或是购物车。然后利用无线终端上社交软件、购物软件抢现金红包、无门槛抵用券。”购物达人张女士告诉说。除了年中的“六六”、年末的“双十一”“双十二”这些购物狂欢节之外,电商还培养出了很多消费者在碎片时间的购物习惯,“上下班时间、午休时间、甚至上班时开个小差,就能买东西。碎片时间消费积少成多,对商家来说也是很诱人的业绩。”近日,一家专业电商平台接入了手机银行后,客服人员发现工作时间和上下班时间的订单数量占到所有订单的80%,碎片时间消费趋势正在形成,原本的消费低谷正成为新的高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少中老年人也加入了电子商务的行列。刘阿姨的女儿平时工作很忙,虽然她有一台平板电脑,但几乎没时间用。刘阿姨已经退休,闲暇时摆弄一下女儿的平板电脑,而她最常用的网络工具之一便是淘宝客户端。每次看到中意的商品,刘阿姨就会将它们加入“购物车”,之后付费等操作等女儿回家帮她完成。就这样,刘阿姨成了一位网购爱好者。据淘宝的一份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用户已经达到175万人,其中130万人成功完成过网上交易。

广泛扩展项目

目前,中国有6.32亿互联网用户。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随着4G的商用,宽带建设的提速,移动智能终端和智能家电的普及,信息消费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今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到1.34万亿,网络购物规模达到1.1万亿,用户规模达到3.32亿,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提升到52.5%

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近日的布局形势来看,电子商务对未来人们生活的改变远远不止如此。患者如今去医院看病,需要挂号、医生开化验单、缴费化验、医生再出处方、拿药,这种比较繁琐的情况,未来将大大改观。在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中,未来医院将覆盖WIFI,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宝钱包完成挂号、远程候诊、诊间缴费、取报告单、诊后互动等多个就医环节。朋友来访不用再为怎么吃饭而烦恼,出门之前可以先用手机订位点餐然后支付餐费,到饭店时,一桌丰盛的佳肴已经摆在面前。

在网购方面,移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颠覆你的想象。比如:走在大街上,你看到了某位潮人拿着一个新款手包,你只要随手拍下一张照片,通过移动图像识别技术,你的智能手机便会为你找到出售这款商品的网站,几分钟内完成下单购买。或许,我们很快会习惯于“足不出户”,甚至就连到身边的便利店购物也变得多余。■

 

电商的足迹

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8848、阿里巴巴网站的出现,到2000年初的互联网泡沫影响下的多家电子商务网站倒闭,再到2003年电子商务市场充满生机的创新发展至今,中国电子商务在过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商在中国的发展,完全可用“迅猛”二字来形容。

1990年,国家计委、科委将EDI(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19919月,由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牵头,会同国家计委、科委、外经贸部等8个部委局,发起成立了“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同年10月成立了“中国EDIFACT(行政、商业和运输电子数据互换标准)委员会”。

1993年底,我国正式启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目标是建设中国的“信息准高速国道”。

1994年,我国部分企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依托的中国商品交易中心、中国商品订货系统等电子商务系统也陆续投入运营。

19966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骨干网工程建成开通。

1997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完成组建,开始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职能。

199836日,我国国内第一笔因特网上电子商务交易成功,它是由世纪互连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银行共同携手完成的。这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同年10月,国家经贸委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宣布启动了以电子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金贸工程”,这是一项推广网络化应用、开发电子商务在经贸流通领域的大型应用试点工程。因此,1998年被称为中国的“电子商务”年。

1999年,企业的电子商务驶入发展快车道,最引人注目的是阿里巴巴网站的诞生。

1999年初,马云被邀请到新加坡参加一个关于亚洲电子商务的研讨会,但马云发现,80%的演讲者来自美国,他们所用的案例中80%都是美国的,而80%的听众来自西方国家。马云认为,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回到杭州后,马云召集17位创业伙伴开了个会,他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准备做一个站点。”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大家作了交代,接着要求大家把自己的闲钱放在桌子上,对此马云的要求是:第一,不许向家里借钱,第二不许向朋友借钱,所有的钱都必须是闲钱,因为这件事失败的可能性很大。18个人凑了50万元人民币,成立了阿里巴巴网站。结果,网站成立不久就获得了“芝麻开门”的效应,过去受供求信息不平衡所困的买家和卖家,好像突然看到了一块宝地。阿里巴巴很快便吸引了全世界商人的兴趣。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国家信息安全应用示范工程”。

2005年初国务院2号文件的发布,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时钟指向2014年,电商在我国已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研究机构初步测算,2014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66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1万亿元,相当于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

在新技术和模式创新的驱动下,如今电子商务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经济形式和流通方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传统零售商向互联网转型步伐明显加快,O2O模式(线上与线下结合)从网上团购延伸到家居、餐饮、文化休闲众多领域,大批产业集群转型上网,形成“线上产业带”。青岛红领集团发展以客户定制为特点的O2O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互动。

二是行业巨头竞相上市,中国电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产业融合的加速,京东、阿里巴巴的竞相上市深刻影响着产业发展格局。在B2C(企业对终端消费者)市场,天猫占据51.3%的市场份额,京东占据23.6%的市场份额,排第三位的苏宁易购占据5.2%的市场份额。上市后,京东市值达360.5亿美元,成为继腾讯、百度之后的中国第三大互联网上市公司。

三是移动网购进入高速发展通道,拓展网购增长空间。据统计,2014年一季度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641.9亿元,同比增长140.8%2014年京东“6·18”店庆中,来自移动端的下单量占总下单量的比例约为25%。移动网络用户通过智能终端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数据资源,企业运用“大数据”可以进行更精准的“预测营销”。

四是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较快,行业格局体现了互联网特性。2013年全年,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53.38亿笔,金额9.22万亿元。截至2013年末,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已超过350家,累计交易额超过600亿元。■

 

电商时代的法律监管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各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也不断出现。“价格战”“价格欺诈”“恶性竞争”“网络垄断”等成为行业关键词。规范管理,让电商走上有序发展之路的呼声日益升高。

电子商务税收立法

艾瑞市场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上的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1.3万亿元,其中又以C2C为运营模式的淘宝网的交易额最占优势,保守估计为8000亿元。大量电商交易游离于现有的法律监管之外。

201341日,国家税务总局实行《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0号)为电商征税提供了法律技术上的支持。随后,财政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3]894号),明确将继续加强电子商务企业的税收管理制度研究。

电子认证及电子签名的配套立法

200541日,《电子签名法》正式生效,第一次提到了电子证据的概念。201311日,新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首次将电子证据纳入法定证据种类之一。但是即便如此,电子签名法律的后续法规和标准的跟进并不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证据种类形式很多,包括文本、图片、音频或视频文件及网络、数据库中的电子信息。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正在打破原有的网络边界,让原本边界责任清晰的工作模式和理念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这也直接影响到立法及司法的实践,司法鉴定及认证的难度越发困难,这也使得电子签名法律的后续法规和标准的落地显得极为必要。

虚拟财产保护立法

伴随国内C2C网店的发展,网络店铺的信誉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加上网游的发展,虚拟游戏装备、网游账号等虚拟财产量值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并未将虚拟财产纳入公民财产的保护范围,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虚拟游戏装备、网游账号等虚拟财产的保护已经屡见不鲜。下一步,在中国电商大法的立法中,是否会确认网店的财产属性,值得关注和期待。

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立法

2013年年初,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国内首份电商法律报告——《2011-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报告》,在电商企业对电子商务法律类别需求调研中,七成以上的企业表示,对网络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知识产权问题高度敏感。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内知名电子商务法律专家张延来指出,实践中电商面临的纠纷,很多涉及的是知识产权、侵犯商标权、销售假货、随意使用其他商家的展示图片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顺德表示,电子商务立法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知识产权的修改。而更多的电子申请商标权、专利权的行为也应该给予关注。

此外,互联网金融立法、电子商务合同立法、互联网纠纷立法、网络欺诈立法、信息安全立法也同样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