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铸碑——金门登陆战斗纪念碑落成
文 邓海燕
这碑是谁立的?当日各新闻媒体的报道中说,是山东省委老干部局所属的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管委会立的。但是作为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管委会主任的我却始终认为,真正的立碑人是金门战斗的参战部队——28军,是这支部队的后人们多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
金门登陆战斗是烙在28军心底的痛,从金门失利那天起,金门之恨在28军几代军人中传续着,成为了凝聚这支部队军魂的力量。虽然,28军的番号已经撤销多年了,但只要这支部队的后人还在,那军魂就依然激荡。
再战金门,未能实现的梦想
1949年9月下旬,28军82师发起了解放平潭岛战斗,244团副团长宋家烈带领突击队在向敌阵地冲击时负了伤。战后,养伤期间又打摆子发高烧,被送进了后方医院。244团作为金门登陆战斗的主攻团,在团长兼政委邢永生的带领下,于
军饬60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一代的军人离去的同时,新一辈的军人走进了军营。但是,在28军,特别是在82师和84师这两支参战金门的部队里,金门之恨并没因老战士的离去而淡化,28军的后人们一代接一代地承接着老兵们传下来的悲愤,也承袭着由光荣与梦想组成的28军基因。
1969年12月28军调防离开了福建。再后来,28军的番号撤销了。老部队没有了,但老兵还在。
老首长泪流满面,人群中哭声一片。
默哀、献花篮——用现代的方式向烈士致意;
放鞭炮、点香烛——用福建的习俗为烈士祈福;
敬酒,敬孔府家酒——用从山东老家带来酒来慰藉烈士失落在金门的英灵。
几个女战友含着眼泪默默地把纸船放入大海,她们希望纸船能把28军全军指战员的情意带给60年前牺牲在金门岛上的老战友们。
那次纪念活动后,烈士子女和28军的后人们作出了一个决定:咱们来倡议和推动,为金门战斗的烈士们建一个纪念碑吧。
承担起老部队后人的责任
其实,为金门战斗立一个纪念碑的想法早就在28军后人中商讨着。2009年8月,陆军82师网就在其网站了推出了一个网上的虚拟纪念碑。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管委会,也是从这个虚拟纪念碑的创意中,得知了28军后人们的希冀。
让金门战斗历史的真实获得尊重——许多28军后人把此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金门战斗60周年纪念活动后,陆军82师网以全体会员的名义,向有关方面发出了为我军金门战斗数千英烈建立纪念碑的《倡议书》。以后,82师网的几位骨干多方奔走,为建碑呼吁。然而,难!
与此同时,宋晓峰等28军后人开展了金门战斗幸存者的寻访工作。
在半年的时间里,他们累计行程二万五千余里,寻访到了23位幸存者(均为被俘后遣返人员),为11位老人做了声像、影像的采访记录,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他们还给这些曾经受到不公正待遇老战士们送去食品、被褥、现金等,让他们感觉到了老部队的温暖。
2010年5月,28军后人组织“寻访渤海雄师足迹”的活动来山东寻根。就是在这次活动中,山东省委老干部局和宋晓峰等82师网的负责同志就在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内建立“金门登陆战斗纪念碑”达成了共识。从那天开始,28军的后人们就积极行动起来,组织捐款,搜集参战人员名单。捐款的数额与建碑所花费的资金相比不算多,但却表达了28军几代官兵的深情厚意。宋晓峰等还冒着危险,往返金门,利用金门商人为掩护,在当年战斗激烈的几个地点取土。这些浸有烈士鲜血的金门土,在纪念碑奠基时,被放入了基坑,象征着烈士英灵归来。
“参战部队”在纪念碑前集结
大事就得大办。落成典礼充满了部队元素。
每位出席典礼的人员都佩戴着一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徽章。主持人的第一声称呼就是:各位战友们!
立正——,向军旗敬礼!一声口令,军礼中,多少老战士眼中泛起泪花。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纪念碑前,数百老战士齐唱军歌。这军歌似乎是在呼唤金门烈士到此集结,来为这座铭记着他们历史功绩的丰碑注入军魂。
宋晓峰代表28军后人讲话,她说:作为当年作战部队新一代的军人和后人,我们感谢山东省委老干部局、感谢山东的父老乡亲!你们让我们的先烈集结故里,使我们28军几代军人的夙愿得以实现,我们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军礼!我英勇的父辈们九泉之下当瞑目,我英勇的先烈们,安息吧!
金门登陆战斗纪念碑的背面,刻有1088名参战人员的姓名。251团政委女儿田东民跪拜在父亲的名字下,她流着眼泪,一遍又一遍的低声念叨着:爸爸,您在哪里?您看到这座金门战斗纪念碑了吗?您听到女儿的的呼唤了吗……
纪念碑的背面,一字排开,全是烧纸、上香,跪拜的烈士子女。而此时,在纪念碑的正面,几个28军后人,正把“金门土”撒在碑下,他们也在呼唤:老战友们回来吧,回山东,回咱们28军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