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日益走向成熟
面对国际社会“龙象之争”,以及印度国内“中国威胁论”等内外并不十分有利的舆论环境,中印两国政府始终保持着清醒,并于2005 年决定建立两国“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为中印关系定了调、定了性。在日益频繁的高层互访中,双方就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一系列共识,并不断丰富和深化其内涵。这些共识主要包括: 两国不是对手或竞争者,而是互利合作的伙伴; 世界有足够空间供中印共同发展,也有足够领域供中印开展合作; 中印关系超越双边范畴,具有全球和战略意义; 中印应从战略高度处理两国分歧,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关切和愿望; 中印关系是一种新型大国关系,不针对任何第三国,也不影响各自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近年来,中印高层互动十分密切。2013年,中国总理李克强与印度总理辛格年内互访,实现了自1954年以来两国在总理层级上的首次年内互访。在李克强总理访印期间,中印共同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中印两个大市场更紧密连接。今年5月,莫迪当选印度总理,李克强总理在第一时间致电祝贺,外交部长王毅随后作为习近平主席的特使访问印度。6月,作为倡议发起国之一,印度派出副总统安萨里率团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7月,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上,习近平主席与莫迪总理首次会面。习近平表示,中印作为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最珍惜的就是和平与发展,两国的理想和目标息息相通。事实表明,在两国边界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中印已摸索出一套妥善处理分歧、推进务实合作的行之有效的路径,从而使两国关系日益走向成熟。
开启经济合作新时代
经济合作是中印关系的一大亮点。中印的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近30亿美元一跃达到了2013年的654亿美元。目前,中国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也是中国在南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同为发展中大国,同为最具代表性的新兴经济体,中印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具有明显的互补优势,中国对印度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中主要涵盖了电讯、机械制造、冶金和家用电器等领域,而印度对中国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中则包括软件电子、医药、化工产品等项目,从中可以看出,双方均是以各自的“拳头产品”进入对方市场,体现了互惠合作。
习主席此次访印,全面提升了务实合作水平,为推进信息、铁路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清洁能源、科技、航天、金融等领域合作搭建了平台。同意采取积极步骤,促进双边贸易再平衡,解决影响两国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贸易结构不平衡问题。签署了《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为全面深化和平衡中印经济关系制定了路线图。中方宣布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建立两个工业园区。中方还表示将争取在未来5年内向印度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项目投资200亿美元。此外,双方还将加快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开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框架内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进程。
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
发展是中印两国最大的共同战略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印度梦”也是两国的共同追求。中印同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识,均面临着相似的挑战与机遇,中印两国应做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聚焦发展、分享经验,深化互利合作,努力实现两国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包容发展。中印两国人口加起来有25亿多。中印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中印携手合作,全世界都会关注。中国是南亚最大邻国,印度是南亚最大国家。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希望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双翼,同南亚国家一道实现腾飞。中国愿同南亚国家携手努力,争取在未来5年将双方贸易额提升至1500亿美元,将中国对南亚投资提升到300亿美元。中国向西开放和印度“东向”政策的契合,将打造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生产基地、最具吸引力的消费市场、最具牵引力的增长引擎。
中印两国作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两支重要力量,作为拉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中印关系已经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具有广泛的地区和全球影响。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南亚,符合本地区国家和人民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中国和南亚各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愿同南亚各国和睦相处,愿为南亚发展添砖加瓦。中印携手合作,利在两国,惠及亚洲,泽波世界,将让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25亿人民共享和平、友谊、稳定、繁荣。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