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普洱市委老干部局党总支转观念、破误区、提认识、强服务,促进在职党员服务向社区延伸,畅通服务社区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转变思想,破除认识误区。在职党员大部分都长期在机关工作,导致在职党员“单位党员意识强”、“社会党员意识弱”, 认为在职党员进社区是“分外之事”,是“额外负担”,认为社区党建工作是社区党员的事,社区服务工作是社区工作人员的事,从而缺乏走进基层、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局党总支加大对在职党员的学习培训教育,提高在职党员对其党员的社会身份的再认识,破除在职党员中存在的认识误区,使他们认识到:社区是党员自我教育的新课堂、发挥作用的新平台、服务群众的新阵地,是党员服务基层群众的延伸,在职党员在服务社区群众的同时,接受群众教育,是一次自我提高的实践机会。活动开展以来,共组织党员学习培训3次。

转变方式,破除服务误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社区群众服务,关键在于服务,但是能为社区群众做什么?怎么服务社区群众是党员干部心中的一个困惑,也是在职党员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为社区群众服务的一个误区。针对这种情况,局党总支双向沟通,在引导在职党员根据自身的特长,填写服务意愿的同时,积极与社区党组织联系,根据社区群众的实际需要,设立义务维修、医疗保健、法律援助、关爱老人、帮贫济困、帮困助残、政策宣传、科普宣传、教育培养、文化传播、环境维护等十余项服务岗位,供在职党员自愿认领,在职党员也从不知道服务什么,转变为群众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通过具体的服务,拉近了党员与社区群众之间的距离。

转变观念,破除时间误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社区群众服务,是一件实事、好事,但部分在职党员认为,这项工作与日常工作相冲突,八小时上班时间,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社区群众服务上来。针对这种情况,局党总支提出了“八小时之外”的服务理念,倡导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内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奉献在社区”, 从今年4月开始,全局在职党员纷纷“下沉”社区,开展了亮身份、亮承诺、作表率活动,与社区困难群众一对一结对帮扶,建立了一卡式服务,印制了服务联系卡,公布了党员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擅长服务项目等内容,方便社区群众随时联系。活动开展以来,共结成帮扶对子10余对,发放联系卡50余张,到社区服务30余人次。 (普洱市委老干部局 董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