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该支部充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团结和带领退休干部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发挥了积极作用,党支部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多次被市局、分局评为先进党支部。
加强组织建设,努力把老干部党员管理好
优化结构,加强支部建设。针对过去支委成员中存在体弱多病、住地偏僻交通不便等不利于开展工作等实际情况,去年,该支部按组织程序进行了改选,引导党员推选出群众威信高、表率作用好、责任心强、身体好、愿意为大家服务的老同志担任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现推选出来的6名支委和党小组长,工作认真负责,服务周到细致,得到老同志们的充分肯定。同时,针对90名党员居住分散,参加组织生活难的实际,该支部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重新设立了团结湖、三里屯等六个党小组,为全体党员“人人都有组织生活,人人都在组织之中”的党员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
教育引导,打牢思想基础。针对少数党员存在“人退休思想也跟着退休”的现象,党支部坚持把管思想作为老干部党员管理的重点,积极倡导组织老同志多读书,多看报,尤其是多看多听新闻,多了解国家大事。为此,该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了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系列活动。十七大召开后,他们组织学习会议精神,交流学习体会,许多同志还动手撰写了心得体会,其中有两名党员的体会文章被《北京市政法老干部园地》期刊采用。去年“七一”,党支部在工人体育场举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参加奥运安保志愿者活动的50名老党员面对党旗,庄严颂读了入党誓词,深情地回顾自己的入党经历,有效地提高了认识,端正了观念,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紧跟时代、保持晚节、有所作为”的热情。同时,该支部还组织开展了“我的六十年”征文活动,通过回顾亲身经历,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发展奇迹,更加坚定了矢志不移跟党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和信心。
创造条件,坚持过好组织生活。该支部积极协调分局,给支部党员订阅《大讲堂》等学习资料,并按照分局“四位一体”服务管理要求,为6个党小组联系就近派出所提供场所开展小组活动,基本做到了党小组学习有资料,活动有场地,内容很丰富。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该支部在第一时间号召党员捐款赈灾,当天便收到现金7870元。为使活动更加深入,支部围绕抗震救灾,开展了“心系灾区、为党分忧”主题党日活动,再次号召全体党员交纳“特殊党费”,支部党员纷纷解囊。支部党员纷纷表示:入党几十年了,党从来没有向我们伸过手。现在国家遭受大难,作为老党员,我们要为党分忧,为国家出力。不到一天时间,该支部共收到“特殊党费”28740元。
增强和谐意识,努力把老干部党员作用发挥好
协助派出所做好巡控安保工作。该支部动员全体党员发挥老公安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积极参与“平安朝阳”建设。在世青赛、中非合作论坛、“十七大”、奥运会以及每年的“两会”期间,支部组织老同志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协助派出所巡逻防控。奥运会期间,该支部50余名老同志被推选为奥运安保志愿者。他们奋战了40多个日日夜夜,与民警一样,顶烈日,战酷暑,每天在工人体育场周边、三里屯酒吧街、日坛公园、使馆区等地区,配合派出所民警巡逻防控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中,他们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成效显著。该支部中2人被市局评为奥运安保志愿者先进个人,6人被分局评为奥运安保志愿者先进个人。北京电视台、新京报等媒体报道了他们的先进事迹。
积极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化解矛盾纠纷。该支部充分发挥老同志熟悉法律知识和善于做群众工作经验优势,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党员吴凤英退休后自学20多门法律课程,被街道聘为社区法律调解员。去年,社区一位妇女,因家庭琐事,数次自杀未遂。吴凤英多次到她家里做工作,讲道理,说法规,入情入理,感情真挚,最终化解了矛盾,挽救了一个家庭。后来,这名妇女逢人便讲:“是吴大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近年来,该支部先后为社区群众及中小学生讲普法课百余场次,接待法律咨询近万人次,为600多人代写了法律文书,非诉讼调解纠纷330余起,协助200多人办理了房产公证手续等服务工作。
协助社区搞好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了让老同志们有一个好心情、好身体,党支部不仅定期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加市局、分局的老干部合唱队、舞蹈队、登山队、太极拳队、书画组、棋牌组等老年组织,还发动老年活动队中的骨干队员协助社区开展文化活动。有的老同志在社区公园里义务教授 “太极拳”,有的数年如一日义务负责社区老年合唱队的工作,还有的长期为社区老年绘画组做义务辅导。支部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把老同志们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大家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支部工作扎扎实实,蓬勃向上。
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把老干部党员的疾苦解决好
参与分局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实现老有所为愿望。分局有离退休干部680多人,在职工作人员少,各种咨询电话、医药费报销、活动组织、就医入院、慰问看望等工作琐碎而繁重,有的时候根本就忙不过来。该支部了解到情况后,组织一些身体条件较好的同志,定期到分局老干部部门,主动承担整理票据、分发通知、布置活动场所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尤其在会议或活动的通知工作中,他们形成了“中转站”模式,承担耗时、繁琐的通知任务。分局有通知,该支部先行领受,再分片、分组通知到每个人,并保持反馈渠道畅通。同时,在学习上,该支部也采取支部班子先学一步,再为其他老同志做辅导。支部成员分人包干把学习辅导做到每一个人,把辅导送到行动不便的每一位老同志的家里、床前。通过适度参与分局工作,既实现了老有所为的愿望,收获了成就感,又有回归单位,找到“家”的温馨感。
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老同志有一个充实的精神生活。该支部针对空巢老人精神需要慰籍和少数老同志思想遗留问题,组织支部成员和党员骨干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他们采取拉家常,忆往事,讲成功,论不足,在喝茶时,在散步间,帮助老同志调整心态,更新观念,客观看待是非长短,平心对待成功失败。在这些串串门,聊聊天,说说话的平常生活中,让空巢老人找到了伙伴,让心存疙瘩的老人理顺了气,放宽了心。老同志们说:在职时,党支部领着大家干工作,退休后,党支部带着大家颐养天年,有了单位就有了保障,有了组织就有了温暖。
解决实际困难,把支部温暖送给最需要的同志。该支部有病困人员几十人。他们有的身体不好,行动不便;有的吃药打针,生活拮据。支委班子成员总体规划,分片协调就近的老同志相互帮助。有的老同志长期患病,不能出门,支部确定支委成员定期上门帮助办理报销药费、送书送资料、慰问看望等,坚持把党组织的关怀,老战友们的问候送到老同志们的家里和心坎上。有一个老党员,两个儿子均患有严重疾病,为儿子治病,老同志花光了所有积蓄,生活非常困难。支部在征得分局党委同意后,组织全体党员开展献爱心活动,共为老同志捐款5000余元。老同志接到捐款后,激动地说:我接到的不仅仅是钱,更是党支部的关怀,是同志们的一颗颗爱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