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第一支部现有党员33人。近年来,该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城区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年龄及健康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开创党组织建设工作新局面。2005年该支部获得自治区、南宁市“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强化班子建设 构建坚强战斗堡垒
近年来,青秀区党委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工作,认真把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纳入区委工作议事日程,并选用了3名经验足、精力好、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担任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第一支部支部委员,并根据老干部党员的身体、年龄状况和居住地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地将该支部划分为7个党小组,使其更好地发挥班子“领头羊”作用。
该支部领导班子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大家智慧,凝聚班子力量。支部委员还带头坚持原则,自觉维护班子形象,班子内部形成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团结协作的好风气,从而使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亲和力得到明显增强,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为切实提高支部委员的综合素质,该支部通过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如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级党委举办的支部书记和委员理论知识学习班、报告会和培训等;组织党小组探讨和交流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及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等,不断激发支部委员做好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支部还先后组织支部委员到桂林等兄弟社区党支部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学习和借鉴他们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成功经验及做法。
创新载体 不断增强支部凝聚力
该支部结合老干部党员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丰富活动载体,积极吸引和凝聚老干部党员。
一是坚持五项制度,扎实推进党员教育。该支部及下属各党小组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把每月10日作为支部委员集中“学习日”,15日为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日”,使每个党员都能跟上时代步伐。坚持传达阅读文件制度,支部专门为老党员每月准备了中央和省市文件,设专人管理;坚持订阅报刊杂志制度,每年投入1万多元为老干部及党员订阅报刊杂志;坚持情况通报制度,每年至少两次向老党员通报情况;坚持联系制度,支部委员和各党小组委员坚持经常深入党员干部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针对党员的思想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地解决。
二是创新支部学习载体,增强支部战斗力。该支部经常组织老干部就地就近参观县区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新成就,使广大老干部党员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不断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可喜变化,使他们更加支持改革,支持城区经济建设。据统计,近年来该支部共组织超过200人次的老党员到百色市等革命老区及市区博物馆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同时,支部还组织开展老同志重回曾经战斗、工作过的地方重温革命岁月的传统教育等活动。
三是创新支部活动载体,增强支部凝聚力。近年来,该支部重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先后成立了书画手工班、舞蹈队等十多个文体活动团体,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为发展老年文体活动,带动社会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近五年来,支部中的文体积极活跃分子在自治区、市区各类文体比赛中,先后获得了一些奖项。支部还注重老干部的心理健康发展,经常邀请医院专家教授讲授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先后举办讲座达10余场。同时,党员干部们也把支部、党小组当成了“老党员之家”,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多位非党员离退休干部也向支部表达了向党组织靠拢、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一些老党员感慨地说:“我们虽然离退休了,但是在政治上、思想上仍然得到了党组织人文的关怀,我们感到非常的幸福。”这些朴素的话语充分展示了该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亲和力。
以人为本 拓展服务功能
该支部积极配合城区老干局和离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建立完善日常服务机制,及时落实老干部的各项政策待遇,为老干部党员不断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积极走访探望,加强党组织与党员的联系。对住院、长期卧床或年纪较大、行走不便及生活困难的老党员,支部坚持到医院看望慰问或上门探望;发放党员“联系卡”和通讯录让每一位老党员有事都能及时与支部书记联系,并利用电话、电子信件等方式与长期定居外地的党员保持联系。近五年来,该支部累计上门探望老干部党员达165人次。
二是建立健康档案,设立社区保健室。该支部在老干部活动中心设立了保健室,方便了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同志看病保健等事项,并能及时了解掌握党员干部的健康状况、病史及治疗情况等。
三是积极帮扶困难党员,为老同志解决实际困难。几年来,该支部对去世的离退休党员,都能做到及时上门探望、慰问家属并会同相关单位协助家属处理好后事等;并积极为多位因病导致生活困难的老同志申请了困难补助金,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为一些离退休老同志的子女安排工作,从而解决了一些老同志的后顾之忧。
发挥余热 共建和谐社区
该支部充分调动和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自身优势,通过关工委、促老会、老科协等活动平台,积极引导和组织老党员发挥余热,为共建和谐社区出力献策。
一是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做贡献。该支部经常组织老党员参加“五老”志愿者服务团,配合城区多所小学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还在青秀区建立了由城区、街道办事处、社区三级构成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络,有力地推动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二是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该支部积极组织有农林水利技术的老党员和有关专家一道下到城区乡村传授科技种养知识,有力地推进了青秀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该支部共开展科技讲座11次,培训农民近2000多人次。
三是融入社区,服务社会。在南宁市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中,该支部成立了“城乡清洁工程” 宣传监督小组;在开展“创全国文明城”活动中,支部又组织了几十位老同志在人流集中的地方作“创全国文明城”活动宣传,动员社区居民加入到活动行列中来。
四是扶贫济困,共创和谐。在构建和谐社区活动中,该支部发扬 “能帮就帮”的精神,积极动员号召老党员、老干部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共建和谐社会。支部先后组织党员干部为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一贫困村捐款累计达1万多元,捐赠衣物达100多件。
该支部在青秀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保持和稳定老干部队伍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组织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