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离休退休军官休养所(以下简称省军休所)勤政点党支部现有党员147名,其中,享受军职待遇12人,享受师职待遇82人。近五年来,该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党员的政治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曾多次被上级党委评为“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支部中多名党员先后荣膺 “全国军队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海南省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民政部“和谐军休家庭”等光荣称号。
选好配强支部班子,构筑坚强战斗堡垒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要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首先是要选出一个能带领党员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支部书记,配强一个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的支部班子。为此,经全体党员推荐,支部大会选举表决,选出了具有48年党龄、综合素质高、组织协调能力强、德高望重的海军海口水警区原副司令员王彦春同志为支部书记;把党性强、工作热情高、群众信得过的同志选拔为支部委员,如支部副书记李大云是一级战斗英雄,生活委员赵凤池是南航司令部管理处原处长。
多年来,党支部各个支委一心扑在支部的工作上,扑在为军休干部服务的事业中,扑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上,工作虽辛苦却没有半句怨言。他们关心和支持军休所工作,发挥了参谋和助手作用;他们注意听取和反映驻所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在所领导和老同志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们时刻心系党的事业,带头服务群众,在全体党员中发挥了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如支部委员欧庆伟妻子卧床多年,家务较重,但他对支委工作一点都不放松,2007年他的家庭被民政部评为“和谐军休家庭”,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在全体支委的模范带动下,该党支部已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党员思想“不退休”
党支部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贵在经常,重在创新,求在实效”的原则,把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作为学习的重点,常抓不懈,使每位党员切实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首先是学习内容上求新。党支部始终保持很强的政治敏锐性,每当中央和省委召开重要会议,提出新思想、新要求后,支部总是紧跟形势要求开展学习活动,让党员及时掌握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新出台的方针政策,保证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如党的十七大召开的当天,支部就及时组织党员观看大会实况直播,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又如在省委第五次党代会闭幕后,支部及时邀请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给全体党员做学习辅导报告。通过经常性的学、听、议,军休干部不仅坚定了信念,增强了信心,更激发了他们矢志不渝永葆本色,老当益壮争献余热的政治热情。其次是学习形式上求活。结合党员的实际情况,支部广泛采取聊天式、对话式、参观式、娱乐式、服务式等多种方式组织学习,收到显著的效果;围绕学习重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军休干部观看电教片,外出参观考察,举办文艺晚会,开展游园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和文体活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提高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吸引力。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党员都养成天天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有许多党员还写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并在支部会上进行了交流。如离休干部刘继忠身患尿毒症,每周都要做一次血透,但每次支部集中学习,他都没有缺席。2008年支部组织党员到毛主席故乡参观,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用革命传统滋润党员的心田,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党支部书记王彦春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总结出“一听、二看、三读、四忆、五想”的学习方法,不仅取得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效,而且在全省民政系统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借鉴。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党支部根据新时期军休老干部的特点,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组织生活制度、支委学习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报告工作制度、联系党员制度、党员外出管理制度、党费收缴和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等。如支委学习制度除了明确规定支委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外,还要求每位支委要做到学习上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又如在党员学习制度规定方面,把政治理论和军休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作为党组织学习的重要内容,原则上每月组织党员集体学习一次,还根据党员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居住分散的特点,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学习,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由于制度建立健全,党支部建设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做到工作有计划,学习有安排,活动有部署。由于坚持和落实制度,又使党员的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面貌发生了二个转变:一是从他律向自律转变;二是从受教育、被服务、被管理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转变。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社会为群众奉献余热
首先是发挥党员的政治优势,关心教育下一代。支部积极支持和组织党员深入部队、学校,给战士和青少年讲党史、军史,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深受欢迎。如一级战斗英雄、党支部副书记李大云几年来共给8000多名战士和学生作了十多场报告;支委黄渭昌的《共产主义是我终身信仰、回报社会是我一生追求》的征文在民政部组织的征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给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次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为群众奉献爱心。党支部组织党员对本省东方市板桥镇和天安乡村民的生活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及时向党总支提出建议,在党总支的大力支持下,党支部拿出留成党费24000元购置被子200床,组织党员带着被子前往板桥镇和天安乡,捐赠给200户困难村民,解决了他们的过冬问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 在党支部的组织下,各位党员踊跃捐款捐物。八十岁高龄的龚国葵、于彬夫妇行动不便,一大早就给所里来电话,让工作人员上门,他一下子捐出4000元,并再三叮嘱:“我实在不能亲自送去了,请组织一定尽快转达我们的问候,灾区人民需要大家的支持!”党员高廷林,妻子因病成了植物人已经五年,且无任何工资收入,在家庭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他还是将省吃俭用的4500元康慨地捐献给了灾区。据不完全统计,勤政点党支部全体党员先后给汶川灾区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共计13万元,其中,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以上的党员多达53人。还有就是发挥党员中医学人才众多的独特优势,开展扶贫济医爱心义诊活动。2007、2008连续两年,党支部在书记王彦春带领下,组织13名具有各种医疗专长的党员赴本省五指山、乐东、东方三个革命老区市县,开展每次为期二十天的“爱心义诊”活动,共为老区群众义诊3000多人次,免费发送药物近3万元,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同时也展示了军休党员老有所为的风采。如在五指山市番阳镇,每天义诊活动8点才开始,但很多群众不到7点钟就排队等候。医疗队的全体人员看到这情景,全都忘记了连日的疲劳,用他们多年积累的精湛医术,耐心细致地为群众看病治病。老军医王月花发现85岁的陈人辉老人患有腹腔弥漫性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腹膜皮瘤等疾病,立即建议他及时到当地医院接受更为全面的检查及治疗,使这位黎族老人恢复了健康;在东方市天安乡,每天等候免费体检的妇女们排成长龙,于孔华老军医从上午8:00开始连续工作6个多小时,大家劝她休息一会。她却说:“山里的妇女看病不容易,我还是帮她们检查完再休息吧”。看着这一切,黎族群众无不感激,纷纷拿出自己家里最好的土特产送给义诊医疗队,却被大家婉言谢绝。支部书记王彦春激动地说:“是党培养了我们,是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永远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要继续贡献余热,报答老区人民的养育之恩!”
这就是省军休所勤政点党支部,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支部的全体党员在改革开放中以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党旗。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