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武吉离休后,保持自己在战争年代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的那股劲儿,老当益壮,为民奉献,清苦了自己,却幸福了他人,被誉为“雷锋式老人”。
创建老同志“雷锋班”
韩武吉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离不开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雷锋同志公而忘私、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和人生境界永远都不会过时。自己虽然离休了,但作为一个老战士、老党员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离休。2004年,他在当地倡导和创立了社会公益组织——雷锋班,这个雷锋班成员主要以离退休干部为主,吸收个别社会上的老年人参加。从此,市民们在各种媒体上经常能听到或读到雷锋班的活动事迹。
雷锋班成立后,遇到的第一位帮助对象就是年近七旬的一位孤寡盲人金凤淑。早在20多年前,金凤淑的独生女儿病故,她唯一的亲人丈夫又在5年前患癌症去世,从此成为孤寡老人。两位亲人相继故去,对她打击太大,她多日不吃不睡,极度悲伤,致使视力下降,造成双目失明。看到此情此景,韩武吉与老伴决定,将多年积攒、准备应付急用的5.5万元残废军人抚恤金拿出来,与雷锋班的同志一起为金凤淑购买了一套35平方米的楼房,让她高高兴兴地搬进去安度晚年。
为了巩固、发展雷锋班,韩武吉与班内成员研究,于2006年初,把雷锋班交给延吉市北山街道党工委领导。雷锋班发展迅速,仅用两年多时间,从一个班14人发展为如今的59个班,近3千人。为困难者捐款达140万元,其中包括韩武吉个人捐款6万多元。
帮扶帮教,发挥余热
近3年来,韩武吉经常去延边劳教所参加帮教工作。每到换季时节,他就会同雷锋班的战友们一道带着几十件或几百件衣物去看望劳教学员。失足青年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部分是家庭贫困、父母离异、过早辍学、从小就缺少关爱,不懂得什么是爱。可现在从韩老那里感受到了人间的爱,心里觉得热乎乎的。每次去,韩武吉都上台讲话,讲“战胜自我,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或介绍延吉市北山街道雷锋班的感人事迹。当讲到70多岁的孤寡盲老太金凤淑,战胜病魔、自强不息,成为雷锋班重要骨干,为失足青年、贫困居民跑遍全州募捐1200多件过冬衣服,并卖婚戒为四川汶川地震灾民捐款1000元时,全场报以热烈掌声。许多失足青年感到惭愧万分,有的从座席中站出来,抱住金凤淑老人痛哭流涕,表示一定痛改前非,立志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去年3月,延边劳教所劳教人员成立“学雷锋班”,在成立大会上,他们从每月5元钱的零花钱中捐款310元救助了丹山社区一位残疾人;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他们自发地捐款3000多元送到州红十字会。
离休后,韩武吉担任多种社会职务,州委党史研究室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州委党史研究室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州老干部书画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汉字研究院理事长、延边二医院社会监督员、北山街道老年大学副校长兼讲师、北山街道雷锋班(创始人)顾问。从2002年起,他在街道社区、老年大学和州电台讲课、做报告或做节目250多场(次)。
苦了自己,把幸福带给别人
去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韩武吉先后分三次共为灾区捐款3000元。韩武吉患中风病13年,胃溃疡达几十年,还有腰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每年都要花不少钱医治。他老伴73岁,30多年前去上海做左肺全切术,6年前去北京做心脏手术。一米六的个头儿,体重只有33公斤。他俩结婚51年,老伴病了48年,家里几乎没有什么积蓄。他捐款的唯一来源就是平时分文不动的革命军人残废金,这是一对边疆老两口对灾区同胞亲人的一片赤诚的爱心!
韩武吉还担任居民小区的主任,工作非常认真。甚至有的人家从楼上浇花滴水,他都想办法妥善解决。去年有一天,韩武吉出门时看见三楼一户居民门上贴着一张自来水公司的水费催款单,接连几天贴在那里。他想:这家没人住,照此下去被罚滞纳金事小,要是招来小偷事就大了。他立刻把这张催款单取下来,亲自跑到自来水公司替人家交了40元水费。事后才知道这家人上美国度假去了,半年后才能回来。
韩武吉几十年如一日,争分夺秒地为社会、为他人奔跑着、工作着,有时比在职时还忙,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仅2008年就获州直机关优秀党员、州直机关道德楷模、北山街道学雷锋标兵等八项荣誉。
今年3月,延边电视台录制并播放了韩武吉离休后为社会做贡献的专题片《雷锋式老人》,社会反响热烈。最近有人劝他:“韩老,您都77岁了,身体也不太好,该好好休息了。”他说:“谢谢你们的关心。我还要继续地‘忙’下去,要创办‘打气公司’和‘加油站’,为‘泄气’的人打‘热气’,为那些做贡献的人‘加油’,大家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