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斌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离休20多年来,力所能及、持之以恒为群众做好事,将小区内的垃圾堆建成绿树成荫、四季飘香的居民休闲广场,受到广泛赞誉,被人们称为“现代愚公”。
心系群众,幸福生活不懈怠
李耀斌离休以后,和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晚年生活平静而温馨。可日子长了,他总觉得生活中缺点什么,静下来的时候,常常思考一个问题,现在还能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什么呢?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自己吃得好、穿得暖、过得开心,不是幸福的全部,一个革命者人生最大的幸福应该是始终不忘参加革命的初衷,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为群众为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他居住的安怀村小区内建了数十幢住宅楼,人口一下子密集起来。由于管理滞后,导致小区的环境又脏又乱,建筑垃圾成堆,杂草丛生,就在这乱石成堆的地方,竟有十几户居民各圈一块自留地种起了瓜果蔬菜,三天两头浇大粪,臭气冲天。见此情景,他暗下决心改变这里的面貌。经过慎重考虑,李耀斌决定将这个700多平方米的垃圾堆改造成一个花园广场。当他把这个想法在家庭会上公布时,得到全家人的支持。他和夫人连夜设计图纸,第二天就向居委会汇报。居委会主任说:这是件好事,但居委会拿不出这笔经费怎么办?李耀斌说:不要公家一分钱,只要帮助动员居民停止种菜就行了,其他困难自己解决。说起来简单,付诸实践后,遇到了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刚开始的时候,个别种不了菜的居民怨气很大,背地里有讽刺、挖苦、责备的,也有当面说风凉话的。他感到压力很大,也产生过打退堂鼓的念头。但他细细想来,自己做的事是为了美化小区环境,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有利于改善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为人民做好事受点委屈没有什么。想通了,他打定主意决心干下去。
锲而不舍,“愚公移山”为人民
首先要平整土地。这可是个力气活,既脏又累,他每天坚持干三、四个小时,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把700多平方米的垃圾堆整平了。尔后他带着编织袋,骑着自行车起早贪黑在大街小巷捡砖头、拣石块,到各个建筑工地讨水泥,天天拾、到处拣、各处要,集少成多,聚沙成塔,为施工积攒建筑材料。有一次,骑车到总统府附近的一个垃圾堆里扒碎瓷砖,联防队员竟然把他当成“盲流”送到派出所审查一番。当民警弄清了事情的原委,紧握着他的手说:“老人家辛苦了,保重身体啊!”此刻,老人的泪水夺眶而出。
材料备齐了,他开始一个平方一个平方建花园。他的行动渐渐感动了周围居民,大家自发捐款买水泥、黄沙,许多居民主动帮忙,与他一起拌水泥砌花坛。就这样,历时三年,花园广场终于建成了。整个广场全部用碎地砖砌平,用各色瓷砖拼出了梅花鹿、大熊猫等图案,还砌了假山、中心花坛、石桌和石凳,种植了大丽花、美人蕉等22个品种的花草,栽了雪松、香樟等10多个品种的树苗。
休闲广场建成后,为了方便给花草树木浇水,他又开始在广场旁挖一口井。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一个5米多深的井基挖好了。接着他从拆迁工地上寻找到废弃的下水道水泥管,水泥管的直径有100公分,一只就有四百多斤重,拆迁工地离休闲广场“工地”有两里多路,当年这个70多岁的老人要把它们运回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坚持每天三点钟起床,趁天没亮,路上人少,用一个撬棍,一点一点把水泥管滚回来,运回一个要花两个多小时。他利用国庆节放假,动员了社区里的8个共青团员来帮忙,用吊杆慢慢把水泥管吊放到井下,终于把休闲广场中为花草树木供水的设施建成了。现在的花园广场,成了社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持之以恒,用平凡续写闪光人生
算起来建这个广场共用去红砖2000多块,碎瓷砖12万多块,鹅卵石2万多个,基本上是他一块块捡回来的。在建休闲广场的日子里,他常常累得疲惫不堪,但在有生之年能为群众做一点好事,他觉得心里很满足,很有成就感幸福感。每当看到老人们在晨练、聊天、下棋、赏花,孩子们在学步、骑童车、玩耍、看地上的拼图,他就特别开心。10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地当着休闲广场的义务管理员,常年清扫广场,为花坛翻土、除草,为树木剪枝、施肥。看着枝繁叶茂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自己也在辛勤的劳作中享受着乐趣,品味着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欢乐。社区居民为了褒奖他,一致商定把休闲广场和水井分别命名为“愚公花苑”和“愚公井”。
2008年1月,一场突然降临的大雪,让休闲广场的花木经受了暴雪和严寒的严峻考验。风雪中,每隔两小时,他就拄着拐杖,手拿竹竿,踏着一尺多深的积雪去敲打树干,减轻树枝的压力。一待雪停,便立即清除断枝,清扫积雪,保证了休闲广场内的雪松、桂树、香椿、香樟等20余棵树木安然无恙。今年春天,休闲广场的花草树木,依然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
李耀斌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社区工作者”和“老干部先进个人”和“南京市好市民”。央视“夕阳红”节目组曾跟踪拍摄专题片,在 “夕阳红”和新闻联播栏目播出。面对这一切,他说:“能为群众做点事我感到很快乐。”李耀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党员的崇高追求。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