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山东省蓬莱市委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坚持“选、育、用”并举的工作方针,使这支队伍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保证了老干部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高标准定位,严把选入关。市委在选拔老干部工作各个层面人员时,始终坚持高标准、严把关,确保其素质能力与老干部工作任务要求相适应。一是选优配强老干部工作领导班子。市委坚持有计划地选调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作风扎实、勇于奉献的优秀干部充实老干部工作领导机构,着力打造务实高效、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工作班子,特别是选配主要负责人时,在全市范围内精挑细选,好中选优。近些年,先后任职的三位局长,都是年富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乡镇或部门正职,其中1人还是副县级干部。二是及时充实老干部系统工作人员。市委在编制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实行政策倾斜,对老干部工作人员及时予以充实。几年来,市委老干部局机关通过省委组织部选调、公选优秀大学毕业生、接收部队转业军官等方式,先后充实了5名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三是择优选用基层单位专兼职工作人员。市委要求凡老干部人数超过3人的单位,必须按照规定比例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为保证这支队伍的活力,每年都由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联合对老干部工作专兼职人员进行全面考察,对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服务意识不强的人员,及时调离老干部工作岗位。对岗位出现空缺的,及时进行充实,使各镇街、市直部专兼职老干部工作人员队伍始终保持在145人左右。

重教育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市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阅历老干部工作人员的特点和成长需要,积极拓展培养空间,搭建实践锻炼平台,促使他们成长、成才。一是打造教育培训平台。近年来,先后选派46人参加市委组织部的干部培养工程,同时,积极选送优秀老干部工作人员参加上级组织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为更好地促进年轻老干部工作者的健康成长,建立“结对”培养制度,每名领导干部结对联系1至2名年轻同志,在深入基层调研、组织开展大型活动、筹备重要会议的过程中,带领他们全程参与,指导帮助他们提升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自2007年至今的6年里,共结对培养年轻老干部工作者57人。二是打造实践锻炼平台。市委有针对性地选派老干部工作人员到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两走进两承诺”活动办公室的综合性岗位进行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协调能力;到四大主导产业办公室、重点工程办公室等进行锻炼,提高他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几年,先后选派27名老干部工作人员到维稳、信访等一线岗位锻炼.1 9名市直部门老干部工作人员到镇街挂职锻炼,3 1名工作人员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三是打造监督管理平台。把“四个坚持”寓于监督管理之中。“四个坚持”即坚持每半年进行一次走访谈话,及时掌握重点培养对象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坚持定期座谈交流,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工作

人员交流座谈经验和体会,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坚持定期谈心,特别是在工作岗位或职务变动、获得荣誉、遇到挫折或出现不良情绪时,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的领导及时与之谈心,做好思想工作。近年来,先后谈心180余人次;坚持动态管理,对不适合继续从事本岗位工作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

畅通“出口”,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市委在选拔使用干部时,坚持做到三个“优先考虑”,把那些素质好、潜力大、堪当重任的优秀老干部工作者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让他们干事有舞台,创业有天地。一是充实后备干部时优先考虑。结合经常性考察和年度考核,把全市专兼职老干部工作人员纳入重点考察范围,突出工作实绩和综合能力的考察评定,建立工作人员动态管理档案,及时将表现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的同志纳入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同时,根据其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等,按党政、经济管理、专业技术、政法等类别,纳入全市人才库管理。二是提拔重用时优先考虑。对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在提拔时予以优先考虑、适当倾斜。近几年,先后有74人被提拔重用。其中,有2人调任综合部门的“一把手”,有26

名副科级干部担任镇街、市直部门正职,有46名一般干部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三是重要岗位交流时优先考虑。在推进重要岗位与一般岗位、职能相近部门或岗位间的干部交流中,对一些重要部门、关键岗位的人选,优先考虑具有老干部工作经历的干部,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展示才能的舞台。近8年来,先后有21人被轮岗交流到教体局、卫生局、人社局等综合性部门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