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已经跨越了90年的光辉历程。我这个与党同龄并已有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感慨万千,心潮澎湃,向党敬礼,向国旗敬礼。从个人浴血奋战的亲身经历中,深刻地体会到党的英明和伟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的幸福新生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党的领导下,八年的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三年的解放战争,彻底改变了旧的社会体制,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新生活。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谐社会,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之林。

回顾成长的历程,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培养和教育,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战斗、工作在党的旗帜下。我于19214月生于山东省蓬莱市一个偏僻的穷山村,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实忠厚的农民。当时兄弟姐妹七人,我排第六,长辈还有年迈的祖母和大伯母。全家人的生活全靠父母二人劳作来维持。日子过的相当困难。家中有点营养的食物全供给祖母和大伯母食用,一般成员都是半年糠菜半年粮。穿的衣服多为破旧补丁摞补丁。后来哥姐们年龄稍长,能参加部分劳动,家中的生活稍有改善。不幸的是大哥患肺病夭折,二哥三哥俩人又相继闯了关东。我四五岁即跟着父亲下地劳动,拔草捡石头;七八岁即赶借来的驴子送饭;十多岁时即能扶犁耕地,春夏季节往地里下种子(捻种)。我十一岁那年旧县政府提倡国民教育,女孩子上学读书优待,只拿学费,不管老师的饭,我才有机会上学读书。16岁时高小毕业,适逢卢沟桥事变。

在“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出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任何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关心民族前途的青年人,何去何从都要作出选择。当时斗争形势错综复杂,各种势力都在争夺青年一代。其中有国民党的顽军,有日本侵略者和伪军,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日、伪军人多,武器精,是现代化的装备,其次是国民党的军队,八路军是刚拉起来的游击队,武器是土枪土炮大刀片,力量是最弱的,但是人心所向。共产党八路军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我父亲讲:“从来未看见过这么好的军队。”在那种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大动荡形势下,何去何从由你自己选择。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坚决参加革命工作。所以能离开家庭参加革命,多亏父亲的大力支持。因为那时,农村封建思想严重,一个女孩子抛头露面的和一些男女青年在一起活动和生活,社会上闲言碎语很多,村中群众评头论足的很多,压的叫人抬不起头来,因而母亲致死不答应。她怕我逃走,就把我锁入一间闲屋里。父亲得知后,嘱咐二嫂趁给我送饭时,将我放出。我横下决心,坚决参加革命,跟党走。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基本上都是在新开辟地区工作。这类地区形成犬牙交错的拉锯形势。日伪军能来,国民党顽军也能来,是共产党八路军新开辟的地区。环境恶劣,生活艰苦。战斗既频繁又残酷,互相争夺。

19411月根据对敌斗争和工作的需要,以蓬寨公路为线划分蓬东蓬西两个县,蓬西以艾崮山区为根据地,蓬东以石劈山区为根据地。蓬东县原为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对派多年盘踞和统治的地区。建县初期,我任妇救会主任,那时连一个能公开活动的村庄都没有,开展工作极为困难。白天不敢外出,都是夜间秘密外出,通过地下党员、抗日家属、亲戚朋友关系开展工作。夜间外出行动要隐蔽,一般是走偏僻小路,走到村头要把鞋脱下来赤着脚往村里走,以免有声音引起狗叫,惊动起伪保、甲长和地富分子。因为这些人与敌人都有联系,怕出危险。进村后要进某人家,不敢从街门进,有后窗的从后窗进,没有后窗的爬院墙进。住下后,白天由户主外出,找村中靠得住,信得过的贫下中农和雇工到家中来。由我们对来人宣讲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和政策,宣讲八路军坚持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讲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朴素道理。以提高他们的觉悟,提高他们对共产党八路军的正确认识,待他们提高觉悟和认识后,再由他们分头去做各自亲朋好友的工作。这样工作逐步开展,局势逐日好转。群众人心所向。用滚雪球的办法去扩大群众组织。我们依靠的对象主要是两种人,一是抗日家属,他们都有子女在八路军工作,和我们亲如家人,能向我们提供一些真实的情况,并能想方设法保护我们的安全。二是雇工,他们为生活所迫,背乡离井到异地受雇于地主富农家中,忍受剥削,肯向我们讲实话,是些难得的积极分子。待时机成熟后,先将农救会、职工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团体组织建立起来,然后再选举村长,推倒保甲制度。

蓬东县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斗,已逐步打开局面。尤其是石劈山区的群众发动的较好。每村都建立了村政权,白天都可以在那里活动。但因离敌人据点较近,仍需要高度警惕,否则就要吃亏。如194226日该区区委会在护家沟村召开全区干部会议,研究布置全年的工作,我和县各救会主任王晓天,农会主任周永春都出席了会议。在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我与王晓天都离开了该村,没离开的同志第二天拂晓被国民党顽固派沈柏祥的军队偷袭,区委书记李和民等七人被捕,后被残酷的杀害。

19429月我被调到来东县工作。在第一区任区长兼任区中队队长,这里也是一个新开辟的地区,系胶东地区反共总司令赵保原长期盘踞统治的地区,对敌斗争形势非常残酷。赵经常勾结敌伪军出来扫荡。赵的第一、二区队,就住在我一区的周边。他们经常夜间出来偷袭,抓人,拉牲口,抢东西,老百姓叫他们拉驴队。在这种地区,要争取斗争的胜利首先要保存自己的战斗力,要艰苦奋斗,所以在没有主力部队驻防的情况下,我们夜间不敢在村庄里住宿。因为在村庄里,若被敌人偷袭包围,往外突围非常的困难。所以不论是严冬还是酷暑,我们多住宿在龙门寺山上或其它山头上。冬天在山上住宿,铺的是柞树枝叶,盖的是一件棉大衣。如遇下雪天就披着棉大衣在大树底下蹲一宿。夏天,山上杂草丛生,蚊子叮咬特多。被咬得无法入眠,只好在山上走来走去,边走边打蚊虫。吃的方面也很苦,山区老百姓都很穷,一般是半年糠菜半年粮。老百姓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如遇敌人大扫荡,几天吃不上一顿饭。当时虽然环境恶劣,战斗频繁,生活很苦,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但打起仗来,都士气高涨,奋勇杀敌。我们掌握的原则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采取的战术有游击战、麻雀战、地雷战、石雷战等。我当时携带三支枪,一支“昌”牌撸子,一支三八匣子,一支大盖枪。这些枪都是我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就这样一方面作群众工作,一方面坚持对敌斗争,一点也不感觉苦和累,整天还乐呵呵地唱着抗日歌曲。为什么?因为有着一个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仰。都怀着一颗热爱党,跟着党走就是胜利的火热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