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老师,2003年退休了,学生却更多了。林场的师傅、农民工兄弟、少数民族乡亲都会亲切地喊他一声“李老师!”

他是一个高原情怀、大山精神的践行者,为了山更青水更绿跑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

他是一个执着的人,古稀之年为修订撰写《西藏珍稀古树名木》,两次深入西藏;在石漠化治理科研任务需要他的时候,重新开始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他是一个死脑筋,退休后不愿意接受高薪聘请,也不愿意去开办公司,把教书育人、治理山河当作一生的追求。

他是一个老骥伏枥的人,古稀之年念念不忘的还是绿色的中国梦。

,就是西南林业大学退休教授李乡旺。

一、石漠化治理的先行者

1995年,当“石漠化”这个科学名词刚刚出现的时候,西南林业大学就接到了国家林业部下达的“石质荒漠化(简称石漠化)治理”的科研任务,这一艰巨任务落到了李乡旺教授身上。要让石头缝里长出树来,这是何等艰难的事情呀,更何况指定的研究地点是红河州北部干热瘠薄、土壤缺水的石头山。

他的研究方向是树木学,担任的职务是图书馆长,与石漠化治理毫不相关,知天命之年的他以国家的需要来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埋头于实验室,奔波在实验地。在怀疑的目光中默默坚守了20年,积累了近万个试验数据,最终从50余个乔灌草种中筛选出了符合当地气候土壤特点,既耐旱耐热又耐寒的乔灌草种,摸索出了不同树草种的育苗、造林方法,研究出了多个石漠化治理模式。

20年来,他的科技成果得到当地林业部门的肯定和支持,并从开远市、建水县向蒙自市、弥勒县一带辐射,推广面积达80余万亩。如今新成果把建水县的造林成活率提高36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高13个百分点;把开远市的造林成活率提高了75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高了两倍多!治理地区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已经初步显现。

古稀之年,他跑遍了云南的65个石漠化综合治理县,协作完成了《云南省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规程》基础性文本的研究制定,完成了《云南省石漠化综合治理分区研究》、《云南省石漠化综合治理参考树草种研究》。云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有关领导评价:“该项研究让云南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理论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城市生态布局的参谋者

20146月,省委书记秦光荣要了解昆明市古树分布及城市绿化的相关情况。李乡旺及时作了认真详细的汇报,对昆明市突击式绿化、城市扩建、改建中造成大树古树偏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城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在分析了昆明市的地质、气候特点后,他建议昆明市城市绿化的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秦光荣书记对此作了专门批示并请昆明市有关领导研究解决。

三、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积极行动者

李乡旺与同伴爬石山,钻密林,查清了藏在深山的20余种濒危珍稀植物的分布、数量及生态环境。他发现的五针白皮松(巧家五针松)仅存22株,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被认定为世界100种濒危植物、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经他及团队的努力攻关,现在“人丁”越来越兴旺。

四、百姓脱贫致富的引导者

开远市碑格彝族乡是国家级贫困乡,李乡旺用9年时间选育出滇杨开远001号无性系,又用两年改进熟化了育苗种植技术,通过思想教育和实际示范改变了当地彝族群众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由砍树人变成了栽树人。一片片速生丰产林基地的出现,让该乡脱贫致富有了希望。

五、《西藏珍稀古树名木》的编写者

20多年前,李乡旺接受并完成了调查、撰写西藏古树名木书稿的科研任务。2011年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决定出版《西藏珍稀古树名木》。这个认真、倔强并患有高血压症的老教授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难,两次进藏重新调查西藏珍稀古树名木的现状,重新拍摄了大量的照片,重新撰写了书稿。“西藏珍稀古树名木现状及需要在书中体现出来的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坐在家里是写不出来的。”他说。在样书完成后,李乡旺的心脏中轴已经严重偏斜。

、教育事业的传承者

李乡旺曾是云南省人民政府的特聘督学,退休后为云南省的“普六”、“普九”而积极工作;在成人教育的讲台上继续传授着科学知识;连比带划手把手教会了不会说汉话的彝族乡亲扦插育苗技术;在石漠化治理工地向农民工兄弟传授造林技术。他说:“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业,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李乡旺科研硕果累累,近五年完成科研、科技推广示范项目8个,发现新树种2个,被认定优良无性系1个,获科技进步奖2次,参加编写的《云南植物志》获云南省政府颁发的自然科学特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3个。《云南日报》、《云南老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他荣获“昆明好人”等多个光荣称号。

长年劳累使李乡旺的关节磨损严重,他翻过车、骨折过,古稀之年还惦记着他发现的濒危的永椿香槐以及那片片需要他的速生丰产新林。“老骥还是要伏枥呀!”他说。

李乡旺是云南省委倡导的“高远、开放、包容”高原情怀及“坚定、担当、务实”大山精神的践行者,20年的坚守书写了一部矢志不移、艰苦奋斗、科技报国的人生履历。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