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寿祥同志196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工厂、农村和机关工作。200612月,从泰州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正处级)岗位上退休。20099月,他毅然响应市委号召,放弃优厚待遇,深入农村基层一线,担任界牌村党总支书记。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他就迅速扭转了局面,将一个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变成一个政通人和忙经济,千方百计抓致富和谐村,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老高书记。任期满后,398户村民联名写下恳求信,一起按下手印求他留任。2011年,他被江苏省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并享受省劳模待遇。

他有一颗忠诚之心

在以前的工作岗位上,高寿祥同志脚踏实地,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先后获得全国、全省人民满意的检察干警、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全省检察机关先进工作者、泰州市十佳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这些光辉的实践和成绩,端端正正地书写着忠诚二字,充分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检察官永远熠熠闪光的亮色。正是源自于这份对党和党的事业的赤胆忠诚,2009年,市委提出选派机关同志和机关退休人员到村任职、支援农村建设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响应号召到村任职。在111名机关选派干部中,时年63岁的高寿祥,是年纪最长、级别最高的。更难能可贵的是,此时他已经被广州中森集团聘用为财务总监,住着花园洋房,开着进口轿车,年薪超过20万。因此,选择到村任职,第一个反对的就是家人,老伴问他:63岁的人了,还想自己找罪受啊?我不同意!见家人反应如此强烈,高寿祥没吭声,悄悄地去报了名,并且顺利入选。他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农村,1961年参加工作后的31年间,辗转于多个乡镇,对农村感情深厚。他说:我要寻找的是一名共产党员晚年的人生价值和乐趣。为老板打工,得到的是物质财富,而为村民服务,得到的是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泰州市委原书记张雷对此称赞道高寿祥同志到基层工作的想法体现了一个老党员、老干部为民服务的情怀,很令人感动。他有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

他有一腔百姓情怀

虽然年过六旬,但到村任职之后,他仍坚持日日到岗,风雨无阻,经常走组入户、察看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时间不长,他就摸清了经济基础弱、环境设施差、干群关系坏、邻里纠纷多等村情实际,明确了工作的思路。一是让盼的、想的变成现实。他利用以前的人脉关系,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为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好事:建立敬老爱老基金,新建硬质水泥路7.22公里,新建电灌站5座,新建交通桥1座,维修农用桥1座,疏浚河道土方1700立方,建成一座农民文体休闲广场,新增路灯236盏,新建一家功能齐全的为民服务中心。二是让怨的、怒的变得顺心。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安下心来抓经济建设,他通过联合老党员、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逐一转化上访户,有的农户家他亲自登门达50多次,终于使那些上访老户、硬骨头户转化成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户。三是让老的、穷的过得舒心。村里成立了敬老爱老基金会,引导少数村民不孝敬父母行为的改变;到了年底,他将自己到村任职的工作补助全部拿出来作为节日慰问金,逐一走访了全村28户贫困户,慰问了6580岁以上的老人。群众们感叹:过去是小村锁了门,大村找不到人;村民有困难,找不到村干人。现在,我们界牌村干部作风好了,大家态度也变和气多了!这是界牌村多年没有见到过的太平祥和之年!

他有一种长远目光

人民是让我办事的,我不仅要办好眼前的急事,更要办好有利于明天的事。这是高寿祥经常想、经常说的一句话。一是致力留下一个好的发展格局。面对年收入不到5万、负债高达86万元、村组干部7年拿不全工资报酬的现状,老高首先想到了盘活现有资源。他将眼光放到了村里废弃8年多的28亩空地上。通过以前的关系网络,他从马鞍山引进了一家3000万元投资的企业,企业建成后,可年增利税上百万;通过广州一位朋友的介绍,专程邀请全国建筑装潢百强企业深圳美芝公司的董事长来村实地考察,经过真诚洽谈双方签订意向协议,美芝公司将在界牌村投资2.4亿元建设生产基地。看到企业真正动工建设,沉寂多年的局面起了波动,群众们有了期盼、干部们有了激情。现在,村里已有工业企业41家,涉及外贸手套、精密铸造、工艺雕刻、教学仪器等领域,年销售2.42亿元、利润1084万元。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由2009年的6.24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20万元。二是致力留下一个好的班子。三年多来,他身先士卒,处处表率,并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不拿村里一份工资,不抽村里一包烟、不喝村里一两茶。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通过耐心细致地手把手的教、一帮一的带,彻底改变了原有村干的精神面貌,迅速将一支软弱涣散的队伍带成了一支群众信任、工作勤奋的队伍。两委改选,在职干部均以90%以上的得票率高票当选,村干部们高兴地说:现在人辛苦多了,心里却甜多了。村民们高兴地说:干部还是这班人,人没有换,思想换了,责任心强了,为民服务的效率高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泰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