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区花园村财政部宿舍区,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衣着朴素、带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总是在忙碌的老人,他就是财政部离休干部花园村家属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同志。老李离休后不享清福、甘愿奉献的精神和先进事迹在部内外广为流传。六年来,他连续被财政部和北京市、海淀区评为“老有所为精英”、“社会福利工作先进工作者”、“居民工作先进工作者”、“青少年教育优秀辅导员”和“校外活动站站长”。但,他都说:我只是做了一点我应该做的事情。

把居委会办成居民之家

   1985年,年过六旬的李国英同志离休了,但他认为在职工作是为人民服务,从岗位上退下来,做些拾遗补缺的工作,也是为人民服务。老李家所住的财政部花园村宿舍区,有300多户1000多人。在狠长一段时间,人们生小孩要指标、家属报户口、订报纸、订牛奶、领副食证等一系列有关居民生活的“琐事”,都没人管,居民反应强烈,引起了部有关部门的重视。在老李的建议下,1985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了家属委员会,从此老李便挑起居委会主任的担子。常言说:万事开头难,组建居委会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工作人员的问题,居委会工作事无巨细,大到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小到居民的生活琐事,都要去组织、去管理、去服务。由于工作难做报酬不多,主动愿意作这项工作的人确实很少,老李一方面亲自干,一方面走家串户进行动员,有的不只是三顾茅庐,而是多次去家里作工作,居委会终于建立起了妇女、治安、调解、计划生育、卫生、福利、青少年教育、老龄等八个委员会。正当老李为居委会的建设忙碌奔波的时候,家施工单位以每月200元聘金请老李每日做半天的指导工作,上下班车接车送。金钱和轻松的半日工作没有打动他。有的好心人也劝他:“你这一辈子不容易,身体又不好,离休了该享点清福了;你那家也离不开你呀!”的确,自1980年6月老李右眼视网膜脱落失明了,留下的左眼只有0.3的视力,家里有97岁多病的母亲,妻子患高血压和关节炎,还有个呆傻的女儿生活不能自理,可是老李想的更多的是宿舍区这个大家。

在居委会的建设中,老李不满足于搞好环境卫生,计划生育,治安等日常工作,而是千方百计把居委会办成“居民之家”。他发现院内有的双职工上班远,中午回不来,上小学的孩子中午吃饭有困难,家长忧心忡忡。为了及时解决这个难题,老李决定开办“小饭桌”。没有房子他腾出一间居委会办公室;没有资金、粮票、油票,老李从自己家里拿来先作周转使用;没有饭桌,老李把自己家的一张饭桌抬来供“小饭桌”使用。在老李的热心筹划、积极支持下,1986年9月“小饭桌”正式开业,从此,孩子们每天中午在这里吃上了热呼呼的饭菜,解决了父母的后顾之忧。儿女上班照顾不过来的老人,中午也有地方吃饭了,行动不便的,“小饭桌”还送饭菜到家里,有的居民家里来了客人,也可以到“小饭桌”买饭菜。几年来,“小饭桌”解决了宿舍区的急需,又面向社会营业,办的越来火。方便了群众,增加了收入。

定奶难,取奶难是居民的又一困难,居民要到院外的奶站订奶、取奶很不方便,尤其有的同志经常出差,有的工作忙有时不能按时下班,过了时间奶站就关门了。对居民的难处,老李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居委会成立不久,他多次亲自去北京市牛奶公司陈述居民的困难,牛奶公司看到老李的热心劲,同意在宿舍区建立了牛奶站,120户(300多瓶)食用牛奶的困难解决了。现在居民们取奶不出院,加班或有事外出,晚上十点以前回来都能取到奶,群众很高兴。

花园村紧靠西三环,离部机关和合同医院都较远,病人就医难,打针也要跑很远的路,特别是老人看病打针都要子女请假陪同,既影响工作,群众也不方便。老李决定在院内建立红医站。为了建站,老李花了大量心血,筹划房子,购置器械等用品,这些都齐备了,医生去哪里请,很难。经过老李多方联系,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医生,可是没干多久,人家嫌工资低、条件差、又辛苦,不于了。这下可急坏了老李,他四处托人打听,逢人便问能否请到大夫,后来,总算找到了二位离休老大夫,由于他们年岁较大,老李在生活上尽可能给予方便和照顾,大夫安心了,居民看病、打针方便了,老李放心了。

1985年宿舍区煤气管道要通气,这是件大好事,可煤气灶的质量不好,经老李多方联系,统一换成了北京产  的煤气灶。通气使用后,仍不理想,经常有居民反映煤气  灶坏了,居委会曾多次请厂方来检查修理,但没有彻底解  决问题。煤气灶出毛病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它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煤气灶修不好,职工上班也安不下心来,想到  这些,老李决心自己解决。他在本院物色了两个居民,并亲自去煤气灶具厂请来师傅进行了技术培训,并购置了零配件,从此居民煤气灶的修理问题解决了,居民无不为之称快。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老李争得部里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筹办安装了电视公用天线,闭路电视网络。仅一只眼有0.3视力的老李,又义务承担了联系录像带、审片、为大家播放录象的繁重任务,这占用了他大量的休息时间。当人们看完电视已进入梦乡,老李拖着疲惫的身子才刚刚回到家里。

   1986年,街道提出要部里出五万元承包院内的绿化出于财政干部的职业特点,老李觉得不合算,决定自己动手干。过去住在一楼的居民用各种材料把自己门前围起来,高高低低,七出八进,很不雅观。这次老李统一制做了铁栏杆,刷了油漆,既整齐划一,又美观大方。人行道也铺了水泥砖,还建了两个16 m×16 m的花坛,种上了月季花,在楼前栽了300米长的东青绿化带。由于老李的精打细算,辛勤劳动,家属院的整个绿化只花了一万多元,就使旧貌换了新颜。

心里想着居民  居民离不开老李

   老李总是琢磨如何为居民排忧解难,想居民所想办居民所需。居民有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找老李。一天,失足青年蔡××与母亲打架要动菜刀,正在吃饭的老李得知后,立即放下碗筷,赶到现场,进行劝解,避免了一起意外事故.并将蔡带来居委会进行耐心的开导和教育,当天夜里留其住在居委会,第二天送回家,“风波”过去了。

    一个隆冬的夜晚,林长青老伴跑到老李家说,老林病危:看到她着急的样子,老李二话没说,穿上衣服,跑出外,拦截了一辆汽车,将林送往医院抢救,还帮助交了押金。老林脱险后,逢人便赞誉老李的救命之恩对孤寡老人,老李更是把他们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宿舍区有位年近八十的肖老太太,她性情古怪,是非多,人们见到她都躲着走,女儿也嫌麻烦,常常把她锁在家里,老李不只一次批评她的女儿。老太太的老伴袁××生前就经常走丢,老李多次将他找回,生病时老李去看望他,临终前找人为他穿寿衣。老太太把老李当亲人,常找唠叨。老李也把老太太放在心上,平时也常去看她,有时让她到自己家里吃中午饭。一次老李和另一位同志去看肖老太太,听厕所里有人在呻吟,原来是肖老太太倒在厕所里,老李俩人把老太太从厕所里搀扶出来使老太太安然险。事后老李找到她的女儿讲明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她女儿接受了批评,不久便请了一个保姆专门照顾老人。居委会成立六年来,找老李帮助的人太多了,小孩上学、家里安装浴缸、儿子打架被关押放出来要具保、甚连钥匙锁在家里等琐事都要找老李相助。老李为群众办许多好事实事,但从不要报酬,不收受任何礼品。真可谓无私奉献,清正廉洁。人们提起老李总是充满敬意。

    老李对居民一片丹心,对集体的事情热忱倍至。宿区二栋楼地下室由于长期无人管理和维修,下雨积水,蝇孳生,散发臭气,影响环境卫生和人们的健康。1985年,老李积极主动找部里商量,争得同意后亲自造预算,找施工单位进行了改建整修,把地下室30个房间修饰一新,出租给一家贸易公司,不仅改善了环境,而且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关心下一代是我们的责任

   “关心青少年我们责无旁贷”,这是老李常说的一句话。前几年由于精神文明建设抓的不得力,社会上出现一些风气,这股风也程度不同地刮进宿舍区,老李最担忧的对青少年的影响。寒暑假期间,学生没事干整天“放羊”,有的学抽烟、赌博,有的到社会上打群架,家长非常心。关心教育青少年是保证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的百年大计,高度的责任感促使老李于1987年建立了青少年动站。他因陋就简,利用存车房和简易木板房开辟了60多平米的活动室和20平米的图书阅览室,并自己找材料请人做了20套桌凳。活动室内有乒乓球台、收录机和种棋类,安装了大吊灯和大吊扇,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简易、实用的学习、娱乐环境。老李利用这个“小天地”组织开展乒乓球、围棋、象棋军棋、跳棋等各项比赛,并进行画、读书心得评比展览,对成绩优异者给予一定奖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进取意识,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寓于娱乐之中。为了培养孩子们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集体主义观念,老李还亲自为孩子们上课,教育他们讲文明、讲礼貌、团结互助、热爱劳动。组织他们打扫环境生清理积雪,还在小学生中成立了护花小组。1989年假期间组织青年学生参加了治安巡逻。老李很注重对孩们进行尊老敬贤教育。每年“老年节”这一天,他都组织少年代表向院内80岁以上的老人祝贺节日,送节日蛋糕。老人们非常高兴,孩子们也受到教育和鼓舞。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老李迎着风浪,不失时抓紧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暑假的第一天就召集全院中小生开会,宣布暑期活动计划,还先后召开了两次邀请离干部、党支部书记参加的中学生座谈会,同学生们敞开想谈心。老李同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教育孩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为使孩子们增加感性知识,李组织他们看历史教育片,参观平暴展览、圆明园、沙飞机场等等,从不同侧面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们普遍反映,暑假过的很有意义,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知识。暑假期间,老李还根据四中全会文件精神及有关政治理论,结合中学生行为规范40条草拟了一个学习题纲,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多学生放弃了看电影、电、游玩,三伏天埋头在家里学习、背诵。假期结束前,委会进行了考试,96%的人成绩达到了及格以上,对前四名给予奖励,并将考试成绩通报家长和学校。对已取得的成绩老李并不满足,他表示一定要把青少年活动站这块阵地,变成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第二课堂。

六年来,老李和他的同志们把居委会办成了环境幽雅整洁,管理、服务型的先进居委会。这个集体连续四年被海淀区评为先进,在这里,从未发生过偷盗斗殴等问题,居民们说:住在这里舒畅,有安全感。    

老李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日夜操劳,不断奋进、追求,他在1988年终于实现了多年夙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老李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党的事业、为美化人民生活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