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要写好新传”,这是上海华通开关厂离休干部支部成员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头禅。而这个“传”该怎样写?这个由24位党员组成的党支部,看准了一个方向,响亮地提出:“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主动参谋、甘当配角、做表率,把党支部建成一个不挂牌的参谋部”。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前些年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潮,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上海华通开关厂内有的政工部也萌生了政工干部难当,政治工作难做,政工岗位难的想法,有的还提出要改行搞行政工作,政工科室由原的人来人往变得门庭冷落。面对这种情况,老同志们看眼里,急在心上,他们一面将这些意见及时向党委反映,一面分头深入到政工科室协助党委做稳定政工干部思想工作。他们几次找党委领导交换意见,于1988年底提并促成召开了由党委委员、政工科室负责人、全体离休干部参加的座谈会,40多位新老干部济济一堂,老同志以的历史教训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新干部要坚信我们事业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获得成功。会上,老同志深情地说:“在这样的形势下,政工干部不能有吃亏思想,也不能有委屈情绪。搞政治工作是党的事业需要,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光荣的。”老同志为新干部鼓劲,新干部老同志取经,在热烈的气氛中,大家一致表示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继续把企业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抓好。

    1989年的政治风波以后,离休干部党支部认真学习了中央文件,大家一致认为,现在扭转“淡化”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时机成熟了。于是,支部正式向党委提出,要尽快恢复组织科和宣传科,使得这两个作为党组织左右手的机构更好地发挥作用。党委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于1989年8月和11月恢复了这两个科室。离休支部感到有责任对上岗的同志扶一把,送一程,把党的优良传统带给新上任的同志。他们分别找这两个科的主要负责人谈心:“你们现责任重大,任务更繁重,要不辜负党组织的期望和信赖。”党委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不在于请他们上主席台,给青年作作报告,春节里向他们拜拜年,关键在于重大问题请他们献计献策,他们在关键刻准确把握方向的政治经验,是一种宝贵的政治优势”

    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使不少不明真相群众思想陷入混乱,一夜之间交通瘫痪,人心浮动,企面临严重的停产威胁。地处北郊的上海华通开关厂,是彭浦工业区引人注目的企业,它离几所高校较近。这场风的袭来,使工厂面临着一场严峻政治考验。

    作为国家大型骨干企业的上海华通开关厂,在1989年承接了上海市一号工程,为上海永新彩色显像工程提供配电设备。面对动乱带来的政治压力和繁重生产任务的压力,稳定人心,坚守岗位,搞好生产,保卫工厂成为这个厂党组织刻不容缓的艰巨工作。看到社会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对厂里如此重担,离休干部党支部成员真是心急如焚,寝食难安。袖手旁观不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态度,临阵退却更不是一个老兵的风格。为企业党委分担压力,为厂里尽一份义务这才是我们离休老同志与在岗领导干部同心同德,风雨同舟的真正体现。离休干部党支部的同志说:“我们的命运与党的事业和华通厂的兴衰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与现职领导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共同的利益。支持现职领导工作,是关心党的事业的具体表现,是我们每个老同志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能当旁观者,不能当评论员。”支部主要成员挺身而出,没有交通车辆就以步当车,路途较远在所不辞,年老体弱也全然不顾,从杨浦,从徐汇,在最关键时刻赶到了厂里。

    这时,厂里已风闻大学生要串联工人上街的消息,离  休干部党支部经过研究后立即向党委提出三点建议:“(1)不管社会上怎么乱,厂里不能乱,一旦发现苗头,党委要坚决制止。(2)科室干部要坚持上班,车间工人要坚持生产。(3)若发现有人来串联,要坚决拒之门外,特别要稳定青年干部的情绪。”这三点建议迅速得到党委和行政领导的采纳,并且积极采取措施,组织了护厂、生产、清路障三支队伍。

    离休干部党支部的同志感到,在这个非常时刻,党委行政领导考虑统领全局工作时,我们要协助他们做好干和群众的工作。为此,支部书记陆汉荣同志不辞辛苦,通过访干部、找党员,摆形势、讲利害来稳定大家情绪。接连三天交通瘫痪,副书记周康每天步行2小时到厂,他下车间、跑科室、听反映、通情况,把所见所闻及向党组织汇报。人称“老班长”的周士成,患有腿疾,是一位残废军人,他的4个子女在华通厂工作,做好这些子的工作,成了他当时的头等大事。他逐个找子女谈话,肃地告诫子女:“不管外面怎么闹,你们不能胡来,否则,我就不认你们是我的儿女。”经过厂里新老同志的共同力,不仅提前20天完成了市府一号工程任务,还抽调250人组成工纠队,参加全市清路障保交通工作,受到市导表扬,上海和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了华通厂坚持生产的报道。

这些经受过无数次政治考验的老同志,在离休以后心企业,神牵党的事业,用他们的话说:“只要我们没见马克思,我们就要离岗不离责。”这些老同志把党的事业当作己的生命,把企业的兴衰视为自己的荣辱,为现职领导谋献策,真正发挥了参谋和助手的作用。他们真诚地说:“我们要出点子、当参谋,而不是出难题、去干扰。”他们把在重大问题上挺身而出的负责精神,融进支持和协助委工作中,得到了企业党委的敬重和信赖。因此,在重决策出台前,厂领导主动先找老同志征求意见,在企业面临严重困难时,及时请老同志出谋献策,形成新老干部把锣鼓敲在一点上,把心连在一个情上,把两个文明建设拧在一股劲上。

结成对子双推进

    上海华通开关厂离休干部党支部的5位委员全是原党委委员,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为了把厂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搞好。他们提出与其他支部结对子双推进。

    配套车间是全厂的龙头车间,一个车间的产值占全的48%。因为长年从事繁重的生产任务,这个车间的理工作一直困难重重,进展缓慢。离休干部党支部主动党委提出,选择这个任务最重,压力最大,起点较低,待帮助的车间为伙伴。他们明确了推进内容,即搞好车党总支工作,推进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员素质,推进党员队伍建设;促进现场管理,推进重点任务完成。这样,以“为党旗增光辉,为华通作贡献,迎接建党七十周年结对子双推进”为主题的活动,自1990年7月的一个热烈而又激动的“签约”仪式之后,在两个支部之间推开了。

    “双推进”刚开始,“对子”才结上,一个大难题就迎面而来。这个车间尽管象加足了马力的列车,没有停歇地开了半年,却只完成了全年任务的35%,拖了全厂实现“双过半”目标的后腿,使车间领导和群众压力很大,一度情绪低落。离休干部党支部领导立即分头行动,从找车间党总支共商对策,配合车间召开党员大会,一直到与工段长一同和工人谈心。把工作做到细微处,把鼓励送到岗位上,为激发职工的热情而奔走,用自己为企业之之忧而忧为车间之忙而忙的精神,来感染党员和群众。离休支部和车间党总支很快就把生产气氛创造出来。一位党员的父亲去世,母亲又耳聋需要照顾,她连续加班20多天,当到家里看到母亲在偷偷地流泪时,她心里很难受。但她一心考虑厂里生产,克服家庭困难,坚持上班。当车间领导提出要她回家照顾母亲时,她说:“我爱母亲,但现在生产这样忙,困难又多,这时离开岗位,算得上什么共产党员!”

    一个领导班子的战斗力,是搞好工作的关键,车间的导核心应统一到为企业多贡献的凝聚点上来。然而,就在车间这座大机器的关键部位,曾一度出现了运转不灵的况。

    离休干部党支部在开展“结对子双推进”活动中发现,位分管技术的副主任长期工作不和谐,两人各执一词,心怀芥蒂,结成的疙瘩越来越深,经多方工作收效不大。最后,一个提出调离,一个申请不干了。由于两位领导干关系不和睦,导致工段长也提出辞职,直接影响了车间部管理和群众情绪,厂部也开始考虑他们调职事宜。离干部党支部得知这个情况后,积极向厂部承担了做好两副主任工作的任务,并把这个任务当作与车间总支共同进领导班子建设的大事来抓。离休干部党支部负责人分头下到车间。一头,找两位主任个别谈心,另一头,向准备辞职的工段长做思想工作。在长谈中,离休支部老同志向他们指出,在企业和车间遇到困难时,作为党员领导于干部不抓好工作,个人意气用事,是与党员干部的要求不相的。老同志恳切地要求他们,丢掉个人成见,齐心协力抓好工作。

经过离休干部党支部的耐心工作,两位副主任在老志面前,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和对对方的意见全部倾吐来,把长期淤积在心里的不快一泄而空。他们心悦诚服接受了批评,并主动请求离休干部党支部转告车间党支,他俩的矛盾已经解决,总支原打算召开的调解会,以不用开了。从那以后,两位副主任互相配合,密切作,使车间管理面貌有了很大改观,连管理部门也称道间确实进步很大。同时,准备辞职的工段长也打消了原的念头。接着,离休干部党支部又及时将这些情况向党和厂部作了汇报,厂部也改变了将要作出的调职决定。    

离休干部党支部与车间党总支结成对子双推进,把足点放在配合党委抓好支部建设上,将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做到了干部和群众的心坎上,做在最关键的时和部门。他们以企业的主人翁姿态,站在配角的位置,为企业党委领导下的一个基层党支部,发挥了“特殊”的斗堡垒作用。这种“结对子双推进”活动,党委支持,车欢迎。配套车间总支书记深有感触地说:“离休干部党支与我们总支结成对子双推进,对我们是个鼓舞和鞭策,们总支感到非常有益,我本人的内心也更踏实了”。

为企业经济建设铺路献策

    离休干部党支部的同志常说:“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享受,九十年代的形势赋予我们新的历史责任,前半辈的历史我们已经写了,我们还要用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继续奋斗写好自己的后半生。”这种饱满的革命精神,成为老干部发挥政治优势的巨大动力。

    在上海华通开关厂的离休干部中,有曾经在白色恐怖从事地下斗争的老党员,有建国初从部队转业到华通厂老战士,有长期担任车间、部门或企业管理工作的老领导,他们熟悉“华通”的家底,亲自参与并书写了几十年的企业创业史和发展史。他们通过离休干部党支部,为党的经济工作这个中心,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着拾遗补缺作用。

    1990年上半年,厂里资金严重短缺,生产任务极不平衡,没有达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目标。厂里效受到影响,中层正职以上干部扣发工资,职工情绪不稳,各种思想问题产生,埋怨、指责,甚至抵触情绪也时发生。厂党委发出号召,要求干部、党员以身作则挑重担,率领群众勇闯难关。厂行政领导也作出规定,下半年高温季节不提前放假,要战高温、夺高产,保证完成全年务。

  气温高达37度的那几天,工人们浑汗如雨,抢时间、任务非常劳累。离休干部党支部的几位委员与厂领导们现在车间,一会儿给工人送毛巾,一会儿捧上几块冰砖,一会儿又与工人同志聊上几句,嘴里还不停招呼工人口水,凉快一下,”“擦把汗、休息休息。”偌大的车间,众多的工人,老同志们不愿遗漏一位,他们钻进每个角落,把清凉送到每个工人手上,送到每个工厂“子弟”的心望着这些老同志,工人们喜上眉梢,他们争相叫着:“陆书记”、“周科长”、“顾厂长”……他们感激地说:“老部们这么大年纪,不在家休息还顶着酷暑来给我们送料,太感谢了。”老干部的精神,极大地鼓了工人们的士气,全厂形成了很好的生产势头。

    离休干部党支部谈论最多的是企业经济发展情况,们曾亲自领导和参与过具有八十年代水平的高压电器的进工作,亲自制订过使“华通”产品在国内领先一步,打国际市场的规划。在离休干部党支部的岗位上,他们又出了运筹帷幄的本领,发挥自己善于调研的特长,凭借企业脉络的精熟之道,悟出一个形象的企业发展战略:“里啃一个,手里拿一个,眼睛要盯一个。”他们向现职领导多次提议,要开发新品种,不能总是抱着老宝贝;要拓宽产品市场,不能拘泥于原有的销路;要继续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促进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这样,企业才有前途,我们用了70多年时间形成的优势,才能长盛不衰。厂现职领导对离休干部党支部的建议极为赞赏,并在制订工厂方针目标时,吸收了这些建议,在厂党代会上,厂领导还公开宣布要认真研究这些很有价值的建议。

    在大事上,离休干部党支部主动以配角的身份为“主角”出谋献策,协助现职领导调查研究。为企业走出困境当参谋,为企业发展献良策,为企业经济建设出点子,个支部成员体现了离休后新的价值,为政治优势的发挥出了最令人信服的一步。

“出山”当“主考官”

    上海华通开关厂离休干部党支部作为党委领导下的个基层支部,确实有其“特殊”的一面,就是对现职中层以上干部比较熟悉,对干部队伍状况了如指掌,他们亲自培过的一批干部分布在全厂,看着他们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因此,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精神,他们关心这些干部,爱护这些干部,支持他们工作,经常和风细雨地提醒这些干部,以多种形式配合党委中心工作,抓好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建设。

    为了避免民主评议工作出现“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党委决定,请老干部“出山”协助党委共同抓,特别是厂级以上党员干部的评议、考核,一定要有离休干部党支部参与。

接了党委的这个重托后,离休干部党支部经过仔细研究,制订了一个保证不拖时间,注重实效的计划。  

盛夏之时,这些不挂职的“主考官”踏着滚烫的柏油路,冒着灼人的酷暑,往返忙碌于干部和群众之间,穿行车间和部门上下。有时个别促膝交谈,有时征求集体意见,他们记着、听着、问着……有一位党员中层干部退二线后闹思想情绪,群众意见较大。了解情况后,离休干部支部就主动找这位同志谈心,语重心长地说:“同志,我都是党培养多年的老党员,.都曾当过领导干部,现在不为了一些私念而辜负党对我们的培养,要用自己的好形来影响群众,起到一个老党员应有的表率作用。”这样晓以理,动之以情的谈话进行了多次,在离休干部党支部帮助下,那位同志振作了精神,群众对他也有了新的评价。

    好的方法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请老同志“出山”当“主考官”,群众信任,干部高兴,党委放心。大量发自内心的知心话,许多尚未得知的真实情况,不少毫无顾忌的严厉批评,为党委选任干部、进一步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依据。同时,这种由老干部当“主考官”的做法,将党员民主评议工作推进了一步,一些同志希望今后考查干部还应这样做。

    “考”干部工作,离休干部党支部义不容辞;教育工作,他们也当仁不让。在党员轮训班上,离休干部党支部应邀专门上了《如何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一课;在干部“党风党纪系列教育”中,支部成员又登上讲台讲述《怎样当一个清政廉洁的好干部》;在“七·一”大会新党员宣誓仪式上,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举起他饱经风霜的右手,率领新党员发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在“继承革命传统,致力振兴华通”的大型座谈会上,老干部争相发言,以一颗颗对党赤诚的心,抒发对继承革命传统的坚定决心,激起新干部由衷地感叹:“这样的座谈会长久没开了,太让人激动了”;在“忘年交”的活动中,年轻人从老干部身上吸取政治养料,老同志在下一代中间焕发青春,10位年愈花甲的“老革命”与10名风华正茂的团干部结成莫逆之交;在党的生日时,老干部引亢高歌,把老一代的革命风貌和豪迈精神传遍全厂……

    作为企业党委领导下的一个基层支部,只要是党委交办的任务,就全力而出色地完成,这是老干部优秀的品格,是他们党性第一的具体表现;作为基层组织中的一个“特殊”支部,只要有利于发挥优势,就能准确把握时机,充分展示已有的优势,这就是上海华通开关厂离休干部党支部深受干部党员敬佩和爱戴的可贵之处。

工欲善其事  先要利其器

    在上海华通开关厂离休干部党支部里,大家统一了这一个认识:“人民敬重我们老干部,不是因为我们个人有么了不起,人民敬重的是我们党和革命的传统。每个老部的形象,在群众眼里就是党的形象,就是革命传统形象”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离休干部党支把认识升华一步,行动就前进一步。他们注重抓好自身建设这一“工”,树立很好的老干部形象这一“器”,从而,更加实实在在地发挥好政治优势这个“事”。

    陆汉荣同志从厂党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担任了离干部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一次,他至诚之交的老战友,从外地找来,高薪聘请这位哈尔滨军工大学毕业的行家去当顾问。面对高于自己工资一倍的聘金,面对既轻松又实惠的工作,他没有动摇。厂里委托他出差时,他宁可坐火车乘轮船,也不上飞机。平时,无论是参加学习,外出开会还是到厂调研,他从不用小车,他以这些小事来影响带动其他同志。他常说:“党和人民对老干部很关心、照顾也好,我们要珍惜这个荣誉,不能因这个问题而影响破坏整个老干部形象。”

    这个党支部是一个坚强、团结、有战斗力的集体,支部成员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用他们的话说:“工作上多干一点,利益上退后一步。”解决住房是老干部工作的难点,1990年,按规定老干部得到了两套住房。分给谁,又成了一个敏感问题。尽管两名支委本人的住房很困难,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其他老同志,于是,主动让出准备分给自己的新居。

组织生活、政治学习制度刚建立时,不是人员参差不齐,就是发牢骚、说怪话。针对这种情况,支部首先从严格执行制度抓起。支部规定,不管开会还是学习,迟到了要口头说明原因,不能参加的须事先请假。对没请过假的同志,支部还要访问。一位原厂级干部离休后在外兼职,学习常有缺席现象。支部领导就找他谈心,从严要求,使这位同志合理安排工作,坚持参加政治学习。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要求和细致工作,改变了原来的开会、学习风气,大家把组织生活、政治学习当作自己离休后政治生命的延续,不少同志克服困难坚持学习。老干部陈一平同志因公出差,临行前参加了上午的学习后,才匆匆赶往火车站。    

上海华通开关厂离休干部党支部,在处理与现职厂领导的关系上,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就是:“大事不干扰、小事不麻烦”,支部规定了一条原则:“老同志有事首先要找支部,凡涉及到老同志的思想问题,由支部负责解决;如涉及到老同志生活待遇问题,由支部统一向厂领导反映,协调解决。”有一年中秋节,伙食团准备给每个职工发放月饼,支部得知这消息后,主动向现职领导提出,不要向老同志发了,因为老同志都已退出伙食团,不应再享受这个待遇。这种不让领导为难,主动为现职领导分担责任的做法,受到群众的称赞。

为了使老同志在居住地保持良好的形象,支部成员跑街道,通情况,共配合,鼓励老同志参加建“五好家庭”活动;为了表现老干部整体精神风貌,支部组织成立“老干合唱团”大唱革命歌曲;为了使老同志不以特殊身份置于党的生活之外,支部组织全体党员以“标准不降低,手不简化,进度要同步”为原则,安排老同志与新党员同一个课堂参加党员轮训,一同参加党员评议,接受党组监督。  一支优良的党员队伍,不因离休而素质下降;一个坚强的基层组织,不因资深而自傲;一套严格的制度,不为难而放松。一个永葆革命晚节的优秀形象,为全厂党员和干部,为新老职工树立了典范,起到了表率作用。这个党支部注重抓好自身这个基础,为发扬其政治优势创造了人信服的条件。

上海华通开关厂离休干部党支部,为了让年轻干部在第一线上锻炼成长,立足于配角的地位,凭借表率的作用,行使了参谋的职责,成为一个不挂牌的参谋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