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在湖南省老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一位年近古稀精神饱满的老人的发言,博得了全场的阵阵掌声,都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他就是望城县离休干部徐庆华。    

1920年6月,徐庆华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后划分为望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因出生在伏天,故乳名叫“伏伢子”,老了人称“伏爹”。他饱尝了旧社会三座大山压迫之苦,从小渴望光明。1949年2月,我地下党组织第一个吸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与地下党负责人一道组织过防匪自卫队,与国民党反动政权作斗争,为支援解放军解放湖南做出过贡献。解放后,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转业后曾任醴陵、湘潭市石油库人保干部、副主任等职。1979年10月离休回到本县天顶乡清水村安家。    

徐庆华离休的11年,是为人民操心的11年,是无私奉献的11年,村民们评价他是:“老有所为常察东西南北,干无止境不分春夏秋冬。”

不穿制服的公安员

清水村距长沙市7公里,毗连望城闹市区,这里有许多工厂和企业,又有“319国道”穿过,流动人员多,情况复杂,一些犯罪分子经常流窜该地,给人民生活带来不安因素。徐庆华出于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不畏艰险,不个人安危,经常挺身而出制止坏分子的作案活动,协公安机关破获犯罪团伙。    

1981年冬,清水村附近发生了一连串的偷盗事件。是生产队的电动机不翼而飞,随后省冷冻设备安装厂的电动机和木材被盗,搞得村民们人心惶惶。徐老心想:“社会上这些害群之马,共产党员不管,谁来管?”他本是一个恶如仇的人,他决计冒着风险,协助派出所调查。终于在作案人销赃时,被村民发现,一举破获了这个6人盗窃集团。    

徐庆华时时刻刻关心爱护集体、国家和群众的财产,象爱护自己的财产一样,不允许任何违法分子破坏和偷。1985年和1986年,他曾先后两次在巡查山林途中,识破盗窃分子,追回被盗的两头耕牛,送还失主。他还几帮助工厂追回被盗物资。    

近些年来,一股发“坟”财的阴风,吹到了清水。徐老一如既往与盗窃分子作斗争。他有时叫自己的侄子、叔伯老弟合作,有时与老干部一起,有时与公安人员配合,曾先后四次抓获盗墓的犯罪分子。    

1989年7月3日下午,天正下着大雨,他与离休干部黎泽富一道从村办公室学习回家,路过麻园坡山头,发现有3个人正在盗墓。他俩立即冲去大喊一声:“干什么?”犯罪分子见是两个老头,就用铁钎对他俩威肋道:“你们是想死还是想活?”面对这穷凶极恶的歹徒,他毫不畏惧,大声喝道:“放下铁钎,否则没有好下场!”群众闻声赶来,与两位老人一道,将他们扭送公安机关。徐庆华经常说,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是共产党员的职责。只要哪里发生了威肋群众生命安全的事,他就冲向哪里。    

徐老近10年来协助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分子20多人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群众称他是“不穿制服的公安员”。    

毛遂自荐的护林员

1976年以来,清水村办起了一个林场,200多亩杉木林郁郁葱葱,昔日的荒山秃岭,呈现出一片喜人的绿色。令人痛心的是,由于无人看管,林场不时发生盗伐树木事件。1983年,也就是徐老回乡后的第二年,一天,村里召开党员大会,商量确定护林人选问题。商量来,商量去,始终没有人愿意承担这个任务。徐老看到这个情况便主动提出担任义务护林员。开始大家认为徐老是为革命作过贡献的老同志,不应该再管这些事情,何况是件苦差事。徐老也深知,成年累月,没日没夜在山沟里转,风吹雨淋不说,还要担风险。但他从小打柴放牛,是从山沟里摔打出来的,对山里的一草一木有着割舍不了的感情。他说:“不能看着集体的树木被毁而无动于衷,能为家乡做点事,再累心里也踏实。”同志们挡不住徐老的一再请求,就这样,他当上了村里的义务护林员。    

徐老在看山护林的山路上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十年。十年里,究竟走了多少路,摔了多少跤,流了多少汗,他自己也没个准数。200多亩山林,巡查一趟要走20多华里,他常常是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到家里,吃完晚饭,又上山。老伴有时不免要嘀咕:“每月100多元离休费,不愁吃,不愁穿,放着清闲日子不过,硬是几根贱骨头。”徐老理解老伴的心情,老大一把年纪了,整日在山里转,出了事也没个照应,她在家怎能不牵肠挂肚。他对老伴说:“我是党培养几十年的老党员,现在乡亲们需要我,我怎能坐在家里享清福呢?”一天,他带着老伴沿巡山的路线跑了一告诉她,以便今后在意外情况下有个照应。    

为了保护好山林,徐老除勤巡查外,还做到勤宣传、勤破案。他走村串户,向村民宣传《森林法》,讲解保护林木的意义,发动大家自觉保护山林。同时一旦发现树木被盗,他不查个水落石出不罢休。1982年一个村民盗伐14株杉树,开始矢口否认。徐老深入调查,缴获了赃物,在事实面前,这个村民不得不承认。村里对他作出赔款80元的处分,并责令其写出检讨在全村张贴,从而使群众受到教育。徐老为了破案便于取证,还自费120元买了一部照相机,并向侄儿请教摄影技术。后来,连续发生4次盗山林案,都被徐老及时破获。此后几年,再也没有发生木被盗的事件。现在200多亩杉树已长大成材。1987年,经县林业部门批准,村里间伐了30多个立方米木材,盖起了机械厂和制钉厂,群众每每谈起新盖的厂房或望着那一片树林,都称赞说:徐老真是护林的好卫士。    

不占编制的“邮递员”

徐老刚回乡的那阵儿,常常听说村里的信件、报刊汇单等邮件积压和遗失的事情。他想,这是个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作为一个老党员有责任为群众忧。于是,徐老毛遂自荐,当上了村里的义务投递员。1985年9月以来,他每天利用中午时间,走村串组,家挨户,投送邮件。    

他除负责全村200多户邮件投送外,还捎带了县税局老干宿舍、乡兽医站、乡绣花站等4个单位。开始一二年靠步行,后来买了单车就是骑车跑一圈,也要近两小时。    

徐老在任义务投递工作中,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急,从不轻易回退一封疑难信件。1987年10月,邮局来一封寄自宁乡县的信,信封上写着清水四队“郑关其”收,可清水村根本没有这个人。为了把“死”信投活,徐开动脑筋,仔细分析。他想:“郑”和“邓”发音相似,字相近,写信人是否把“邓”写成“郑”呢?他马上将全村姓邓和姓郑的名字排起来,逐一研究,发现四队有个邓光泉名字与“郑关其”读音相似。徐老猜邓的女儿患了神经二、三个月前外出未归,这封信莫非是告诉邓光泉女儿的下落的?徐老与有关方面联系,终于查实了这封信是寄给邓光泉的。正在为寻找女儿四处奔波的邓光泉拿到信后,喜出望外,很快接回了女儿,一家人对徐老爹感谢万分。    

投递工作不但是细致活,而且是个辛苦活。1988年的一个冬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天地间白茫茫一片,路上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行人。徐老照常出了门,风吹得东倒西歪,喘不过气来,一不小心,他掉进了路边的粪池里。他迅速爬起来,顾不得全身透湿,冰冷刺骨,硬是坚持把最后一封信交到主人手里,才回家换洗。    

一段时间,村民寄出去的信件退回来的不少,原因是没有按规定书写信封。为了方便群众,徐老自己花钱买了一本邮政编码簿,经常替群众代写信封,或将退回的信件补写编码,有时还将退件补足邮票及时寄出。徐老还积极协助邮局做好发行工作,曾被县邮局评为优秀投递员。

不发聘书的调解员

徐老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对人民群众却关怀备至,他既乐于助人,又善于做思想工作,谁个有了纠纷,经他调解,立刻化干戈为玉帛。    

1982年11月的一天晚上11多钟,他正巡视山林,忽听山坡下传来断断续续的哭声。他溯声上前,用手电一照,发现一年轻妇女,手拿绳索,站在树下欲寻短见。徐老急忙制止,好言相劝,引她说出苦隐。原来她是郊区东方红农场的农工,因家庭纠纷,一时想不开,从10多里外来到这里,准备一死了之。徐老耐心开导,连请带拉,把她带到家里,叫起老伴,热情安排食宿。自己则跑到住在本村的离休干部、原东方红农场领导黎泽富屋里,打听该妇女家中情况。当晚,这位妇女轻生观念未消,曾两次冲出屋门,都被徐老和老伴劝阻住。第二天,徐老把她送回家,给她全家开了家庭会,深入细致地做了一番思想工作,消除了婆媳、夫妻之间的矛盾,勉励他们互敬互爱,争创文明家庭。临别时,那妇女的丈夫、公公、婆婆千恩万谢,热泪纵横,厚备礼物强送徐老。徐老说:“你们夫妻和睦、合家幸福,就是对我最好的酬谢。”    

1989年,民家塘一户村民,因分家问题发生纠纷,儿子、媳妇拒不赡养父母,父子打架,头破血流。徐老组织他们开家庭会,一起学习有关法律知识,讲清子女赡养父母义务的道理,宣传“敬老尊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经过7次调解,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使父子和解,达成了赡养协议,唐家父子满意地说:徐伏爹思想工作过细,办事公正,是我们乡的“好包公”。    

由于徐老解放前夕曾在当地搞过迎接解放的工作,.因而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群众都把他当自己的亲人,有什么心里话都肯对他说,有了纠纷都请他出面调解。自1983年以来,徐老先后为群众调处了民事纠纷40多起。    

此外,徐老在计划生育、教育青少年方面,亦作了大量工作,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徐老离休11年,可以说没闲过一天。他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上级组织的表彰,他连续九年被评为县或乡的优秀党员。1990年被评为省离休干部先进个人,1988年获市、县“老有所为精英奖”,被选为乡人民代表、县党代会代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