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态势,芝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问题,积极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探索养老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力兴办服务场所,把居家老人请出来。据调查,目前90%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和社区养老,而最现实的社区养老方式就是建立老年人日间活动和托养场所。对此,芝罘区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建设街道(社区)居养老服务中心(站),通过收回出租房产、争取公房租赁和整合周边党员活动中心、老年公寓、星光老年之家等途径,形成了自建配套和联建共享两种建设模式,并分别给予5—10万元不等的建设补助;二是本着“低龄照顾高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偏弱的老人”的原则,建设邻里互助式居家养老点。2011年起,区级财政对每个互助点给予每年1000元的专项补贴。三是开放各类社区活动场所,常年为老年人提供娱乐、健身、休闲等服务。
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把养老服务送进来。老年人不离家就能享受到生活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重要目标。当前,在社会组织发展还不充分,开发养老服务领域还处在试探性的初级阶段的情况下,芝罘区坚持把政府主导式的上门服务作为近期的主要手段。一是实行政府购买服务。自2006年起,芝罘区对生活困难老人、劳动模范、烈属、革命伤残军人、百岁以上老人等七类服务对象,按身体状况和自理程度,分别提供15—40小时的无偿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已由政府购买服务25.2万小时。同时,今年还投入100万元,为辖区近万名无固定收入的高龄老人每人发放100元服务券,通过“电子保姆”,开展代购配送、家政服务、上门理发等服务;二是充分借助社会资源,组织2600多名注册义工,按专业特长和就近、便利原则,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三是组织开展节假日大走访、大慰问活动,让困难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努力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建立供求有效对接,把社会资源用起来。为解决养老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缺乏有效对接、服务后备支撑力量不足等原因,芝罘区提出了“以社区信息服务和家政服务,带动和支撑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理念,从信息服务和家政服务入手,引导、整合、培育、壮大社会服务力量。一是借力建设信息对接平台,建立了由专业网站、服务热线、电子保姆、服务大厅构成的“四位一体”居家养老服务对接机制。二是努力培育产业化服务,通过信息对接平台,筛选确定了500多家社会服务商,免费向他们提供养老服务需求,再由服务商按照不高于市场价格的原则进行有偿服务,确保了服务商的客户资源和业务量的有效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