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地震时,我们部队驻守在距离唐山60华里的迁安县(现为迁安市)沙河驿镇,那里处于震中的边缘。由于我们部队是1975年才移防河北,除师部有几栋大楼外,团以下单位都还住板房帐篷,所以地震时几乎没有损失。那几栋大楼由于是按8级抗震设计的,所以只是裂了几条缝,全师营区内没有一点伤亡,整个部队的战斗力没有任何损失。地震发生后不到一小时,各团和师直部队全部投入到驻地农村的抗震救灾中。师里还派出先遣部队,冒着余震,作为全军第一个进入唐山的部队了解情况,为上级决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在抗震救灾中,我们师成功救助了成千上万的被困群众,受到当地群众的称赞。8月3日后,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全师又投入到抢修唐钢的激烈战斗中。经过部队指战员日以继夜地奋战,终于使受到严重破坏的唐钢全面恢复生产,8月25日炼出第一炉“抗震志气钢”,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通电表彰。
一
唐山地震发生后,各团按照师指挥部统一部署,分赴驻地周围的六百户、九百户、红庙坡、郭各庄等大队进行救助。指战员们冒着余震和房屋再次倒塌的危险,钻进不到一尺宽的洞里,救出一个个被埋着的群众。没有担架,就用门板或用被砸坏的木料做成简易担架,将伤员一个个抬进师医院和各团卫生队。唐山农村的房屋和咱们关中的小安间很相似,不同的是,屋面不用瓦而用三合土夯实,有3寸多厚,相当结实,而且塌下来往往是一整块。在平时,如果没有吊车十几个人很难抬高一寸,然而战士们十几个人甚至七八个人一起用力,竟能将几吨重的屋顶抬起,再垫上砖头,爬进去救起被压的群众。有人在地震后曾做过试验,同样的屋顶40多人一起用力,屋顶竟纹丝不动。在地震当天,就有三四千伤员被抬着背着进了师医院和团卫生队。在大灾大难面前,群众把解放军当成了“救命菩萨”,有的跪着向年轻的指战员表达谢意,拉都拉不起来。还有五六十岁的老百姓,战士们把他们叫“大爷”“大娘”,他们却把20岁左右的战士叫“解放军叔叔”,而且语无伦次地不断说着感谢的话。
二
7月28日上午9点半左右,正在六百户大队带领全连开展救助活动的12团12连连长周金全,突然接到团司令部董开义副参谋长的命令,要他们连赶12点之前做300斤面的烧饼和300斤大米的稀饭,送到师医院。军令如山倒,他带着炊事班跑步回到连队,但连队只有一口蒸馍的锅和一口炒菜的锅,要在不到两小时内熬300斤米的稀饭显然是不可能的,何况连队还没有平底锅可以烤烧饼。他给董副参谋长请示,熬稀饭时间能否推迟到一点,烧饼能否让其它连队做。董副参谋长说:“怎么做我不管,12点我在医院门口等你,等不到拿你是问!”周连长再也不敢讲条件,赶快和炊事班研究怎么做饭。有战士提议把各班打饭的桶全部集中起来,用钢棍吊着熬稀饭,这是一个好办法。烤烧饼没平底锅怎么办?有人提出到金结厂房抬十几块钢板,用水洗一下,擦上油,支起砖,底下烧火,也能烤烧饼。在非常情况下,这是惟一可行的办法。事不宜迟,说干就干,在不到半个小时时间里,连队操场吊起了一排排饭桶,支起了一溜溜钢板,顿时烟雾缭绕,最后竟然提前20分钟完成了300斤米的稀饭和300斤面粉烧饼的任务,受到师团两级首长的表扬。
三
7月29日,正当周金全带领全连在附近农村开展救助活动时,团里又下达了一项命令,要求他抽出两个排,坐3辆解放卡车去唐山255医院搜救12团副团长刘连芳同志。刘副团长是1946年入伍的老革命,因病在两个月前去唐山解放军255医院住院,27日他回家取换洗衣服,家里让他住一晚上再走,他考虑到只请了一天假,超假影响不好,硬是在当天下午7点多钟,让司机把他送到医院,不想当天晚上就发生了地震。28日团里就派人到医院去找,医院房倒屋塌,活着的人谁也说不清刘副团长是死是活。
周连长带着两个排的战士,经过20几个小时的艰苦搜寻,终于在30日上午9点左右找到了已经遇难的刘副团长。经过简单包裹,放在车上返回部队。车刚走到建国路,就被一个穿着背心裤衩,满身泥污的人挡住去路。来人自报家门:“我是武装部长孟华,现在是市抗震救灾副总指挥,你们是哪个部队的?”周连长赶快立正敬礼:“报告部长同志,我们是基建工程兵12团12连的,我是连长周金全。”孟部长命令一辆车5个人护送刘副团长回部队,其余人员和车辆留下来,转运建国路上的尸体。孟部长给他们指定了大约六七百米的路段,要求将尸体转运到飞机场附近,那里有专门掩埋尸体的人,一定要配合他们将遇难的兄弟姐妹们掩埋好,下午3点他来检查。周连长表示:“坚决完成任务,请首长放心!”
建国路是唐山最繁华的商业街,由德国人建成,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街道两旁全是欧式建筑,非常漂亮,堪比上海外滩。可现在成了一片废墟,道路上摆放着横七竖八的尸体,惨不忍睹。尸体经过雨水浸泡和高温蒸烤,已经腐烂发臭,气味十分难闻。来时戴的手套早已破烂,无法再用,也没有口罩,但大家没有一声怨言,把尸体一具具小心翼翼地抬上车。装满后,战士们蹲在尸体上抓着车帮,跟车来到机场旁,又轻手轻脚地抬下来,摆平放到坑里掩埋。到下午两点半,全部完成任务。粗略计算,运送尸体800多具。
下午3点,孟部长准时来到建国路,对他们按时完成任务并清扫道路的行为大加赞赏,写了纸条,让周连长交师团领导,为他们请功。周连长回来后向营团首长作了汇报,但没有上交纸条。他说:“唐山人民遭遇了这么大的灾难,我们哪有心情为自己请功啊!”
四
唐山地震时,我是基建工程兵12团政治处宣传股长。抢修唐钢的战斗打响后,我带团政治处的部分同志进驻唐钢。在我们的板房前,经常有几十个农民在砸倒塌厂房的水泥柱子,回收里边的钢筋,拿回去准备修房子用。他们带着各种各样的干粮,但没有一个带水的。在8月的骄阳下,他们个个汗流浃背。累了,蹲在太阳底下休息一会;饿了,拿出干馍啃上几口,十分辛苦。于是由我提供茶叶,要求大家每天把保温桶的开水抬到外边,免费给砸钢筋的农民们供应茶水。我还专门找到他们带队的人,让他们不要客气,休息或者吃饭时就到我们板房来,坐在我们的椅子上,不要在外面晒太阳。有一次有个农民中暑了,我叫来军医为他治病,吃饭时还专门打了肉菜给他。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1月我们撤离。
转业回到地方后,我先后于2000年、2006年、2012年去唐山看望老首长和老战友。看到新唐山建设得那么漂亮,唐山人民生活得那么幸福,心里感到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