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绍平,1914年1月12日出生于全国闻名的“才子之乡”——江西省临川县沙河镇晏家村。
我们一进门,见晏老正在看电视。他看见我们到来,连忙起身招呼让座。他二女儿问他:“你认识这位客人吗?”晏老回答:“认得,他是县民政局的。”我与晏老已时隔10年没见面了,他还记得这样清楚,他的记忆力令我惊讶。除耳朵有些背外,他视力仍好,不戴眼镜能看书报。从他的举动和谈吐中可以明显看出,他背不驼、腰不弯,手足灵活,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记忆力强。他被评为江西省第八届“健康老人”,真是实至名归。
经过访谈,笔者归纳起来,有以下“八好”助力晏老健康长寿。
医德医术好。晏绍平是位医生,从医50多年,远近闻名。他医术精湛,服务态度又好,找他看病的人很多,不论病人来自何处、从事什么职业,他都一视同仁,精心诊查,摸准病情,对症下药,能很快使病人恢复健康。他外出看病从来不收出诊费,只收时价的药费,尽量减少病人的负担。众人都赞他是“人民的好医生”。这也印证了“大德必得其寿”的儒家养生观。
心态平和好。晏绍平心地善良,胸襟开阔,待人和气,敬业奉献。但他历尽沧桑,生活坎坷。“文革”期间,有人说他是国民党派来的潜伏假医生,把他揪出来批斗,给他戴高帽游街、游村,对他严刑逼供。后来,他被下放到涅田乡塘下村劳动,每月只有15元生活费。他深知自己历史清白,相信党一定会给他洗刷诬陷妄言。“文革”结束后,他获得平反,恢复了工作,补发了工资。哪知天有不测风云。晏老90岁时,大儿子不幸病逝。老年丧子是件很痛苦的事。面对这些,他都能坦然应对,善于从中解脱仍过着平静的生活。
文体活动好。晏绍平是个文体活动爱好者,爱读书看报、爱看电视、爱打麻将,更爱唱京戏、爱拉胡琴。他在家时喜欢自拉自唱,出外聚友时与人合唱,逢年过节时还会上台表演。他的唱腔好、琴艺高,很受大家称赞。此外,他还喜欢步行。他坚持步行70多年,每天不少于2小时步行,每天步行不少于8000步。积极从事文体活动,造就了他健康的体魄。
饮食均衡好。晏绍平对饮食很讲究,从不乱吃东西,对嘴巴管得严。生、冷、硬食物不吃,剩菜剩饭不留,大鱼大肉不爱,烟酒不沾,保健品不买。他喜欢吃面条、米粉、稀饭、饺子、包子、麦片、鸡蛋、豆制品、牛肉、新鲜水果和蔬菜。几十年来,他最喜欢喝绿茶,一天要喝两大杯。他炒菜用茶油、豆油、芝麻油、花生油,很少用猪油。
讲究卫生好。晏绍平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他衣帽整洁,胡须常刮,头发常洗、常梳,鞋袜勤换。他精神矍铄、走路腰杆挺直,一点儿也不像个百岁老人。他每天把居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各种物品摆放整齐,而且一尘不染。他的房间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衣、被勤换、勤洗,常年热水洗澡,饭前便后洗手。他说,讲究卫生,能预防各种疾病。
睡眠充足好。晏绍平现在每天要睡八九个小时。他早上6点钟起床,中午睡1个小时,每天看完《新闻联播》后,用热水泡脚半小时,晚上8点钟上床睡觉。睡眠充足,保证了他旺盛的精力。
晚辈孝顺好。晏绍平全家34口人,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他育有2男3女,孙辈26个,生活美满幸福。子孙对老人特别孝顺,经常回家看望,买些好吃的食品和衣物用品孝敬老人。晚辈们的关爱和孝顺,使老人喜在心里、笑在脸上。天天心情好,怎能不高寿呢?
夫妻恩爱好。晏老能活上百岁,也有他妻子一半的功劳。妻子是他的左膀右臂,在生活上是后勤部长,在精神上是宣传部长,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做好保健服务。老两口恩恩爱爱,相敬如宾,从未红过脸、吵过嘴,遇到不顺心的事,总是互相谦让,互相谅解,互相照顾,互相爱护,他们相携走过70多年。婚姻美满、家庭幸福,是他长寿的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