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起,父母一直是我们兄弟心目中最崇敬的人。这不仅仅是因为父母含辛茹苦我们;更重要的是父母教会了我们如何做“党的人”。
父亲是我们村第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中共聊城地委阿东办事处最早的地下交通员。大革命时期,他冒着随时被杀头的危险投身革命,组织领导乡村“减租减息”和惩办恶霸地主的斗争;战争年代,他先是以“货郎”身份奔走于茌平——平阴——长清一带,负责阿东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通信联络工作;后又多次冒死解救和掩护济南、聊城战役中转来本地的我军伤病员,并三进龙王山(阿东地区最大的土匪窝子)化装侦察,两下济南府查访恶霸,颇受刘抗东(我军抗日将领,阿东办事处主任。原名聂华民)、王砂锅子(王建安)等军政领导的赞赏;解放初期,他带头把自家的良田、耕牛、农具全都捐献给村集体,并在全镇率先创办农业合作社,此后长期担任乡、村干部,积极带领村民兴修水利、大办农业、走社会主义道路,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一直倍受乡亲们的信赖和拥戴。
母亲也因一贯支持父亲工作,并在战时多次为秘密来家开会、养伤的军政领导及八路军战士做饭、放哨、筹粮、筹款,赢得了“鲁西芳林嫂”的美誉。多年来,父母不仅自身钟情于党和革命事业,还经常教育我们“要听党的话、做党的人、跟着党走”,多做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情。在父母的教化下,我们兄弟五人有四个加入了党组织,而且四个哥哥都是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也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创出了不菲的业绩。这更加坚定了我“跟着党走、做党的人”的信心和勇气。
“文革”后期,我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父母得知我被分到了兰州军区“优胜步兵营”,所在连队又是闻名全军的学雷锋先进单位和“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连”,就时常写信鼓励我好好听领导的话、向英模人物看齐,争取早日成为“党的人”。其中最使我难忘的一句话就是:要做“党的人”,就得事事走在别人前面,做群众的领路人。遵照父母的教诲,从到部队那天起,我把党员标准刻在心里,时时处处照着雷锋的样子做。从军十二年,我不仅在全团近千名同年入伍的战士中第一个入党、第二个提干,还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七次受军师团嘉奖,成了全团进步最快、荣誉最多的风云人物。
八十年代中叶,齐鲁三十万吨乙烯上马,我怀着“为家乡现代化建设出力报效”的志向转业来到公司,成为了企业中的一名政工管理人员。面对石化城的迅速崛起,我在为家乡巨变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以坚定的信念艰辛而执着地努力着,始终与行政领导密切配合,团结带领职工奋发进取、创先争优。
2005年离开工作岗位后,我把“余热”倾注在关心教育下一代上。一方面,积极探索新时期青少年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其对策,精心撰写研究论文和相关稿件,为企业、社区、家庭有针对性地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另一方面,象当年父母那样“为国教子”,引领独生女儿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搞好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努力向党组织靠拢,自觉做“四有”社会主义新人。女儿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成为我们家第七个“党的人”。去年“子承父业”回到齐鲁石化,当了乙烯生产一线上的一名尖兵。我也在关心教育下一代的实践中得到了补益和升华,为日后进一步发挥优势、更好地为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