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令人瞩目的黑纱和一款最“高档”的竹笛

1996710,北京音乐厅彩排现场。指挥于海的衣袖上别着一块黑纱,十分醒目,军乐团乐队队员清楚:前两天,他的母亲猝然离世。

作为孝子的于海何尝不想回老家奔丧,然而即将上演的这场世界名曲音乐会专场早已售票,而指挥又是必不可少,临时换将也来不及。演出那天,现场气氛十分轻松活跃,威风堂堂的进行曲、轻盈欢快的圆舞曲,一次次把演出推向高潮。每指挥完一首乐曲的演奏,于海总是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微笑致谢,但他内心的悲楚却是普通观众察觉不到的。这是于海指挥演奏的一场人生中最为痛苦的音乐会。

演出结束时,于海转过身来,强含着笑容向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然而,当他昂起头的一刹那,泪流满面。许多朋友都知道于海家里发生的不幸,待演出一结束都涌到台上,为他送上一束束鲜花,来表达心中的敬佩和安慰。这一切令于海哽咽无语,他深深感谢朋友们帮他分担内心的悲痛。随后,他连夜赶回山东,将这40多束鲜花全部献到母亲的遗像前,表达一位孝子对母亲的敬意与追思。

接受记者采访时,于海说母亲尽管对乐器一窍不通,但是她是自己走上音乐人生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给了我机会,给了我信心。”

很小的时候,于海便对文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每每在街头上看到吹竹笛、拉二胡等乐器的民间老艺人演奏,他津津有味地听,久而久之成了这些艺人的“粉丝”。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他参加了学校宣传队,很快就成为学校的文艺骨干。于海回忆说:“小学五年级时,我鬼使神差地喜欢上了音乐。当时我的音乐老师很喜欢我,课余时间我还可以‘吃小灶’,常去老师家跟她的儿子一起拉二胡、吹口琴、吹竹笛、弹风琴。”在家时,不懂音乐的母亲总愿意坐在儿子面前,一边做针线活,一边静静倾听他的独奏,不管演技生涩还是纯熟,母亲总是给予赞许的目光和鼓励的微笑。

于海永远忘不了1966年的一天,为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奏会,他恳求母亲为他买一支竹笛。母亲领他来到了城里最大的百货公司,拿出足以维持全家10天的生活费两元钱,为儿子挑选了一款最“高档”的竹笛。于海用这支竹笛在学校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兴冲冲回家,却看到母亲省吃俭用消瘦的脸庞,日夜操劳疲惫的身躯,泪水止不住扑簌簌地流下来,一下子扑在母亲的怀里……

一枚珍藏的咸鸭蛋和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

197016,于海走进解放军军乐团,最喜欢的音乐成了他终生的职业。

刚进解放军军乐团时,领导让于海学习单簧管演奏。可当时,于海连一件西洋乐器都没见过,更不用说接触和演奏了,学起来异常吃力。在回忆那段往事的时候,于海感慨地说“尽管我在老家曾学过一些乐器,但是军乐团使用的这些西洋管乐器,我却是从未见过,至于专业音乐知识,我更是要从头学起。我珍惜自己人生的这个难得的机会,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

几年里,他从一个普通学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乐队队员。这期间,他参加了200多次国家和军队重大礼仪音乐的演奏工作和重大的演出活动。军乐之旅为于海打开了一个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他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单簧管,在艺术的海洋里汲取知识的养分。

1972年秋天,母亲风尘仆仆从山东赶到北京,到军乐团探望于海。看到儿子个子高了,身体结实了,母亲不禁喜上心头,连忙掏出山东的地瓜干、花生和大枣等特产,分送给部队的首长和战士,还拿出十几个亲手腌制的咸鸭蛋悄悄塞给于海。每逢开饭时,于海就拿出母亲送来的咸鸭蛋摆上餐桌与战友们分享。有一枚最大的咸鸭蛋,于海舍不得吃,便放在寝室抽屉里,每逢夜深人静思念母亲的时候,他总是悄悄抚摸着这枚咸鸭蛋,仿佛在抚摸母亲的手。

从那时起,于海就想把这枚咸鸭蛋永久珍藏,也把这份母爱永久珍藏在心中。母亲去世后,于海专门请人做了个玻璃罩,把早已风干的咸鸭蛋当作宝物一样珍藏其中,摆在书柜里最显眼的位置,作为永远的纪念。

于海说:“母亲一生把功名、利益看得很淡。每当我进步了,兴奋地向母亲汇报,她并不以为然。可是我生病了、不舒服了,她却特别挂在心上。从中,我学会了保持平和的心态。母亲还教会了我‘宽容’,多看别人的好处、优点,她还用实际行动告诉我要多为他人着想。母亲留给我的这些精神财富,我终生享之不尽。”

1978年,机遇开始向于海招手,军乐团领导决定挑选3个艺术功底良好、艺术感觉聪慧的人学习指挥。经层层选拔和推荐,于海成为3个幸运者之一。从那时起,于海一边工作一边跟随著名指挥家吕蜀中学习指挥技艺,后又师从于著名音乐教育指挥家黄飞立教授以及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刘霖等教授学习乐队指挥与作曲理论。1985年,于海迎来了艺术再造的一次宝贵机会,他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一如既往的刻苦勤练,加之名师李华德教授的指点,于海的演奏和指挥技艺与日俱增,完成了作为一名指挥家应具备的各种素质的积累与储备。

20033月,于海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后为军乐团艺术总监。20041118,中国音协管乐学会成立,于海被推选为学会第一任主席。

经过不懈的努力,于海完成了人生旅程中一次次的角色转换,从一名普通的乐队队员成长为著名指挥家,进而成为中国军乐界的领军人物。

用“铿锵音符”为祖国母亲祝寿

2009101要举行国庆首都阅兵,这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盛大庆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担负重要司礼任务的解放军军乐团,要全面做好参阅准备工作,展现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精神风貌。

326,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为主,动员和调集了来自四总部、各军区、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15个大单位、46支乐队的1500人组成的联合军乐团正式成立。这支联合军乐团集中了当今我军最优秀的管乐演奏员,是历次国庆阅兵规模最大、人数最多,也是演奏水平最高的军乐团队,堪称世界阅兵史上的“吉尼斯”。于海被任命为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

参加国庆大典,特别是作为担任整个阅兵过程军乐演奏任务、处在天安门主席台最前面的这支特殊部队,有着比一般受阅部队更严的要求。除了政治上不能出现任何瑕疵外,还要求在阅兵过程中军姿军容上不能有半点不协调的现象发生。联合军乐团不仅要用乐曲表现各个方阵的主题,还要通过节拍的控制为游行打出时间的暗格。以前各团的情况、水平不一样,刚到一起时,别说演奏了,有的演奏员站得时间长了,体力都吃不消。团员们背着最沉达到20多斤的乐器,精神高度集中地演奏近2个小时,站立时间更是超过3个小时,还要整齐划一地做出各种动作,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这年101日,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庆典现场。于海所率联合军乐团军乐战士们以精确的节奏、雄壮的旋律、标准的站姿、严整的阵容展现在世人面前,出色地完成了国庆大典的演奏任务。

于海说自己是很幸运的,因为能参与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是难得的殊荣:“当一个个铁流般的方队踏着铿锵旋律从我们身边走过时,那种神圣、自豪和感动,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什么苦,什么累,为了这一刻都是值得的。”他说,如果母亲在世的话,一定会为自己在国庆盛典中的表现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