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今天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当年这首雄浑悲壮的《抗大校歌》再一次回响耳际,我徐徐翻开尘封多年的发黄而完好的两张“抗大”毕业证,即刻,那抗日硝烟的烽火岁月,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浮现眼前……

193710,父亲送我参加了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在临汾刘村成立的“学兵大队”,杨尚昆主任给我们上政治工作课,彭雪枫处长讲游击战术。19384月转到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同年,在抗大第五期一大队一支队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抗大,毛泽东主席亲自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经常为抗大授课,我们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壁泥墙为黑板。毛泽东风趣地说,抗大“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着当代最先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 抗大的生活就像抗大校旗上所写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那样,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抗大”毕业后学员们分配到全国各抗日战线,我分配到延安八路军总部由藤代远副参谋长管属的兵站部工作。1939年10月兵站部调我到山西平顺西沟村建立交通站任站长.我们多次穿过敌人的层层封锁线,翻越崎岖山路,跋涉石阶沟壑。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中组织群众靠人担肩挑、牲口驮等办法出色地完成了各种军需物资的转运任务.

     “七·七事变”之后,抗大随部队深入敌后办学,将抗大的校旗插入了敌人的“心脏”。侵华日酋冈村宁次多次叫嚷: “宁肯牺牲十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牺牲五十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敌人拉锯式“大扫荡”,战争非常艰苦,我军为了保存实力,保存干部,实行精兵简政。1944我从八路军后勤部调入抗大一分校太岳大队学习。1945年3月毕业后分配到八路军太岳军区情报处秘书科工作.

抗大办学历时近10年,举办的八期学员班和12个分校,共为抗战培养了10万多名优秀指挥官和政工干部。抗大所锻造的抗大精神,滋养和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国际友人柯棣华即时赞叹:奇迹,奇迹,中国的“耶路撒冷”!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现在我虽已99,步入人瑞之年,但每天都要把毛泽东诗词全书背诵一遍,以情系我两上“抗大”与党所结下的红色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