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营 本报记者 蓝 青 彭立信

    17米,他走了17年,从在职走到了退休后。

    在这17年里,他守护的这17米路段,未发生一起学生和老人安全事故,他也因此被群众誉为“校园守护神”。

    他,就是河南省鹤壁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退休民警李应喜;这17米的路段,位于该市山城区红旗街第四完小门口的十字路口。两条马路的路宽,加起来正好17米。学校,就位于路口的一个把角处,路口没安装红绿灯,三个方向来去的学生都要过马路。周边不仅有学校,还有政府机关、银行、商场超市,经过的公交线路有十多条。更为麻烦的是,南北向的是上下坡路,这增加了司机驾驶的难度,也导致路口管理更为困难。

    李应喜与汽车和道路打了一辈子交道,他17岁当兵时就在汽车团,后来转业又到了交管部门。“干交警,就得在路上。”所以尽管当上了教导员、大队长,但李应喜一直没有离开路面,而且把最复杂的这个路口给了自己。因为每天要过马路的小学生一直牵挂着他的心,1996年定岗在这里,直至2009年退休。退休后的他,在孩子们上下学的早、中、晚,仍在这里领着孩子们过马路,帮助到早市买菜的老人安全通行。

    记者采访时,正值孩子们放学的中午。刚把这拨孩子领过去,李应喜便回头接下一拨孩子,孩子们也习惯了在路边等着李爷爷。有的孩子一见到李应喜,便亲热地扑了上来,紧紧地抱着他喊爷爷。记者惊讶的是,不仅是孩子们和家长,路过的每辆公交车和大部分社会车辆的司机,都会和李应喜微笑着打招呼。

    见有记者采访,一个热心的路人过来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退休后仍在这里坚守岗位的李应喜像往常一样领着孩子们过马路,忽然一辆失控的公交车正向一位毫无防备的小孩疾驰而来。说时迟那时快,李应喜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将孩子拽到了一边。孩子安全了,李应喜的胳膊却被车轮子撞上,幸亏当时有书包挡在了他的胳膊上,否则后果难以设想。这辆公交车撞上了前面的一辆公交车才停了下来,李应喜忍痛追上去询问,才知是公交车刹车突然失灵。孩子安全了,周围的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李应喜是个真英雄。

“理想常在,信念常驻,宗旨不变,本色不退。”学生安全就是李应喜这位老共产党员的信念,无论寒冬酷暑,无论雨雪风霜,李应喜都坚持在这复杂的17米路段上,守护着孩子们的安全。有一次他生病了,高烧不退,劝阻不住的爱人只好扶着他一起来到路口站起了高峰岗。朋友们劝他说:“你年纪大了,图个啥呀,休息休息让年轻人干吧。”李应喜笑着回答说:“就图让学生上学安全,图有一个良好的交通秩序,图学生家长放心,图多为群众办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