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生活中奉献,他却是在奉献中生活。伟大是什么?伟大就是他做的上百件好事中,我们做好任何一件都觉得此生无愧。

今年的3272岁老人孙茂芳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当代雷锋”称号,这是继郭明义、庄仕华之后,中央文明委授予的第三位“当代雷锋”。年逾古稀的孙茂芳在学雷锋的道路上已经整整走了50个春秋。

孙茂芳,1942年出生在浙江象山的一个农民家庭,家里穷,日子过得挺辛苦。在他8岁的时候母亲离他而去了,临终前给他留下了三个字——做好人。这成了贫苦家庭留给孙茂芳的最大一笔财富。1964年,孙茂芳参军入伍,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学习雷锋。从此,做好人,做好事就成了孙茂芳一生的思维方式。

孙茂芳退休前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副政委。1970年,从南京军区调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后,他发现医院所在的东四街道南门仓社区有许多困难老人。也许是母亲离世得早,孙茂芳看见老人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孙茂芳像儿子对待父母一样,先后照顾了18位孤寡老人,并为其中的8位老人养老送终。

孙茂芳照顾时间最长的是王炎老人。只不过在照顾王炎老人的17年中,孙茂芳吃了15年的苦头。这位老人脾气古怪,对外人有戒心,动不动就发脾气,脸上从来不挂笑。孙茂芳给她买来西瓜,嫌不甜;买来牛奶,嫌凉;喂水烫一点,就不高兴地喊:“你是不是想烫死我!”15年的冷遇,没有让孙茂芳退却,他始终像照顾自己母亲那样照顾着王炎。老人脚脏了,他就一个一个掰开脚指头,用温水清洗脏物;老人得了白内障,他在病床前一守就是15天;老人骨折卧床,他每天喂饭喂药,端屎端尿。点点温情汇聚在一起,终于融化了情感的冰山。老人临终前非把一座四合院和十几万的存款留给孙茂芳,孙茂芳谢绝了。为老人料理完后事之后,孙茂芳再也没有踏进过那个他进进出出17年的小院。“老太太活了90岁,一生讲了多少话,却把最后三个字留给了我——大好人!我很满足。”

有人给孙茂芳做过这样一个记录,他照顾王炎17年、高志云13年、崔淑文14年、王建安3年、姜培义7年、李静河10年、丁翠萍10年、王洪亮6年、容志庆10年、王瑞夫妇10年……累积起来超过了一百年,被照顾老人的平均年龄超过80岁。

除了助老,孙茂芳还助困。由于在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孙茂芳还接触到很多的病困家庭,这使他开始了扶贫帮困的公益行动。1995年,他建立了“家庭助困基金”,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两三百元放在基金里,之后每月的投入又变成500元、1000元。他家面积不过几十平方米,却摆了一张“救急床”。这张床曾经帮助过200多名来京看病的外地人解决燃眉之急。至今,孙茂芳用于各种助困的资金已经达到48万元。为了弘扬雷锋精神,2000年以后,孙茂芳开始了他的“雷锋精神万里行”活动。他先后走了22个省,行程80多万公里,慰问了120多个困难户。他累计为群众作报告1200场,听众超过50万人。

孙茂芳今年72岁,过去的50年他身体力行做楷模,忠实践行雷锋精神——他是空巢老人的“小棉袄”、残疾人的“小拐杖”、有困难人的“小油灯”、雷锋精神的“小广播”、青少年成长的“小雨滴”。而对于未来他也是壮心不已有规划,一心要弘扬雷锋精神。“我22岁当兵,22岁入党,我入党申请书写得很清楚,我要为人民的利益为人民的幸福奉献一生。我的承诺要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