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对的世界是比较单纯的,但是也难免出现一些小摩擦,如果孩子在校园里,或者在与别人的相处中受到了欺负,作为家长的我们该怎么做呢?

“家”网论坛中“家有孙童”栏目提出这一话题讨论后,不少“家”人陈述了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类似问题,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今天让我们跟随下面这个小故事,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家”人故事

孙子上初一了,有一天,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哭,哭得很伤心很生气,原来是有个学生打了他。

这个学生是留级生,年龄比孙子大,个子也比孙子高,力气也比孙子大。这孩子学习不太好,受到老师的批评后,看什么都不顺眼,就拿孙子出气,打了孙子。我和老伴听了都很生气。老伴说:“告诉老师吧!”孙子说:“告诉也没有用,老师也不能老跟在我们后面,只能管一时!告诉老师,仇反而大了。”

类似的事,我在学校时也碰到过。大的欺负小的,高年级欺负低年级的,有的还向弱者要钱,不给就打。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比较弱势比较老实的孩子,常会受同学的欺负。孙子说的对,老师和家长不能老跟在他们后面。为这事,我也有点犯难,我只得安慰孙子几句。孙子哭够了说:“不用担心,我自己会摆平的!”第二天放学回来,我问孙子事情处理的怎么样。孙子说:“惹不起,我躲得起。我不理他,班里的学生都不理他,他自己也觉得没有意思了。”我想也是,退让也是一种策略。过了几天,孙子告诉我,他和那学生说话了。

孙子说:“那天,他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心情不好,我原谅了他!”我说:“就是,小孩子偶尔闹矛盾,不算什么事。”其实,我孙子遇到有人欺负他,他也不是完全退让的。孙子上五年级时,有一天,上体育课,赛跑的时候,后面的一个同学,撕破了孙子的衣服。他没有告诉老师,而是叫那个同学把衣服拿回家给缝好。缝了一遍,孙子嫌不好,就叫那学生拿回家重新缝。学生的家长给儿媳打了电话说:“我就这么个手艺了,要不我们买件新的吧!”儿媳根本就不知道我孙子闹了这么一出,她在电话里给人家道歉说:“孩子做事娘不知,您可千万不要以为是我的主意,衣服撕个口子我也会缝啊,真是对不起!”

事后,我们都笑孙子做的有点过。孙子还有理了:“他怕我跑第一名,他就拽我的衣服,是他的不对。我不告诉老师就是给他面子了。”

孙子受到了欺负,自己却摆平了,看来培养孩子独立处理纠纷的能力很重要,他们自己会处理事,我们大人就省心多了。(“家”人桃园愤青)

育孙困惑一:该不该以暴制暴?

“家”人水灵山美:对于这一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如果可以用道理来解决就用道理解决,如果道理解决不通的话,我支持孩子以牙还牙”,一味的宽容退让很容易养成孩子懦弱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家”人rsdym多与孩子交流沟通,避免此类事情发生。要教育孩子多忍让,中国人还是讲和为贵!

专家看法:教孩子“打回去”的做法可以,但可操作性差。

广州星空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首席心理专家、儿童心理学专家何维说,自己也不是很赞成孩子用暴力还击,但对于屡教不改的对象,孩子能够勇敢反抗,用拳头教会别人不要随便来打我,也是一种成长手段。但现实往往是,孩子没有还手,而这十有八九是能力不足,如果我们强调孩子要还手,但他知道自己不行,也就会让他更加会觉得自卑。特别是在还手后,遭到更大的报复时。

此时,作为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敢于说“不”的勇气,帮助孩子练习一些果敢行动,使他们增强信心,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施暴的人才是错误的,所以在面对他人的错误行为时,选择立即逃脱来保护自己,并不是懦弱的表现。

以暴制暴之后,还需要跟孩子沟通这件事有没有别的更好的解决方法,让孩子知道暴力并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

育孙困惑二:家长该怎么介入?

“家”bzfgwlgk 我觉得应该趁机教育孩子,冲突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应该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实在遇到胡搅蛮缠的就告诉老师。

“家”人乐天派:现在的孩子不是过去的孩子,娇生惯养。不管能力大小,取胜心很强,吃点亏非闹着让大人给他出气不可,所以这个时候大人要清醒,还是教育孩子要宽容为好。

专家看法:以培养孩子社交能力为主。

孩子被欺负,也可以成为成长的契机。育儿专家牟娟老师认为,成人替代孩子处理冲突是不合适的,虽然成人帮助孩子争回权利了,但他自己下次再单独遇到这种冲突时还是没有能力处理,他们第一个反应是我要向大人求助,这样孩子就会在家长的强势参与下,失去自我成长的机会。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您可以参照以下8个问题。

1.发生什么事情了?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

2.你的感觉如何?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让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冷静下来,他才能慢慢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形成自己的思考。

3.你想要怎样?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第4个问题。

4.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第5个问题。

5.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6.接着问他,你决定怎么做?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7.接着问第7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并且表示支持。

8.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一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