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有机食品俨然成了一棵救命稻草。从禽蛋到蔬菜,从大米到猪肉,凡是能摆进超市货柜上的食品,大有全面“有机”之势。大多数有机食品价格高出普通食品数倍,却还是不乏追捧者。
      然而,目前有的超市卖的有机食品真假难辨,有的认证已到期失效;网上“有机”标签满天飞,却鲜有认证书。
      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下,有机食品是不是真的如同其看上去一样美,值得审视。
      “有机蔬菜就是不用农药、化肥种出来的蔬菜吧。”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的高明月女士平时很注意食品健康问题,对日常生活食用的蔬菜要求较高。“偶尔会去大超市买有机蔬菜,主要是觉得比一般蔬菜健康些。”
      最近,听说家门口开了一家有机生活体验餐厅,高女士觉得很新鲜,马上叫了几个好友去品尝。“餐厅的环境以绿色为主,墙上挂着各式蔬菜的图画,一进门就有宣传画,对有机餐厅和有机食品进行介绍。”
      随着生活水品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吃饱,而更加注重健康饮食。近年来兴起的有机食品,已经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有机食品又称生态食品,是指在粮食、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品和食用油等食品的生产加工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和添加剂,并通过有关颁证组织检测,确认为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
      有机食品是目前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有机食品是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它的原料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有机食品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我国有机食品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大国。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认为,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增速较快,在国际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农业基础雄厚,健康和环境观念在群众间逐渐加深,这是促进有机消费的强大动力。
       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当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的有机食品产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我国有机和有机转换产品已有约50大类,400-500个品种,包括蔬菜、豆类、杂粮、水产品、野生采集产品。截止2012年底,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企业850家,产品实物总量195.5万吨,认证面积246.9万公顷,其中种植面积12.6万公顷,放牧面积60万公顷,水域面积24.9万公顷,野生采集面积149.4万公顷。
       在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焦点的当下,建立和完善具有国际化水平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食品产销体系及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已是刻不容缓。这不仅是顺应国际趋势,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健康的需要,也是参与全球竞争,应对技术壁垒,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