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大超市里,蔬菜大体上被分成3个区域:普通散装蔬菜、有包装的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有机蔬菜还被专门放到冷餐柜里储存,而其他两种只是摆在普通货架上。
2013年中国有机食品销售额已超过50亿美元,有机蔬菜在中国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而在这追捧的背后,是国人对食品安全的强烈需求。
业内专家表示,有机食品应是天然生产、无污染加工、有完整生产和销售记录,并通过环境保护部下属的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它杜绝使用化学物质、非天然转基因物种、辐射、激素等非自然生产方式,避免农药残留、人工添加剂、抗生素等安全隐患。
随着中国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有机食品的出现引起了追求健康饮食的人们的关注。只不过,大众对有机食品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甚至存在一些误区。
有机食品=零污染?
按现有国家标准,有机生产基地的土壤质量和空气质量都必须符合二级标准。并且,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要设置缓冲带。
合格的土壤并不容易找到。以2014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估算,19.4%的耕地污染超标。
有机生产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很高。按有机农业国家标准要求的空气质量来看,雾霾空气中的污染颗粒落在植物叶片上会直接影响植物生长,由一些颗粒形成的酸雨也将影响土壤和水质。
散养是有机饲养最大的卖点,但散养同样难避风险。一些土壤、植物和昆虫体内含有多氯联苯残留,一旦被散养的鸡觅食,会直接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严重者会破坏生殖和免疫系统,诱发癌症和神经性疾病等。此外,在山坡上、田野间自由活动的散养鸡还喜欢随处排泄,在鸡场土壤中,氮含量往往超标,长期接触这种超标泥土,鸡又会多发寄生虫和肠道疾病。
由此可见,有机农业和养殖业无法完全回避环境的影响,有机企业所吹捧的“零污染”只是个理想化的状态。
有机食品=无毒害?
有机食品拒绝化学农药,施用“有机肥”。殊不知这些“有机肥”自身其实也带毒性。
多利农业创始人张同贵称,中国市场上的有机肥大部分来自于规模化养殖的牛羊等牲畜,这些牲畜体内含有大量重金属和抗生素。
安石榴、鱼藤、葛薯、红花除虫菊等是有机农业中常用的植物类农药。然而科学研究证明,这些天然的杀虫剂自身含毒。比如,鱼藤酮具有肝毒性,还可能诱发帕金森病;除虫菊酯有的具有神经毒性,其毒性有时比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还高得多。
为防御天敌,水果蔬菜体内还会产生天然的杀虫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学教授布鲁斯•埃姆斯研究发现,被测试的64种植物体内产生的天然杀虫剂中,有35种是致癌物质。只施用“有机肥”而不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经过几代生长后,植物体内会产生更高浓度的天然致癌物质。
有机食品=更营养?
科学界尚未拥有足够确凿的科学证据支持有机食品更有营养的观点。相反,国内外已有的多项研究表明,有机、散养和圈养鸡所产的蛋在营养价值方面并无区别。斯坦福大学健康政策学院德纳•布拉瓦塔博士及其团队则于2012年得出结论:有机蔬果的维生素类、蛋白质、膳食纤维等主要营养物质跟常规蔬果相比并无差别。
虽然大多数人将有机食品与安全无污染划上等号,但事实是,科学界对有机食品的研究和争论仍在继续。
对有机食品的认识误区正在使人们逐渐偏离有机农业的初衷。如果我们回顾有机农业的源头,就不难发现,本世纪20年代有机农业理念在德国和瑞士兴起之初,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而更多是对刚刚起步的石油农业的一种反思。之所以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更多的是考虑降低能源消费、减少资源损耗、削减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污染。
国外有机食品发展已经有将近90年的历史,而在我国才发展了近20年,快速发展只是在2004年国家认监委建立了我国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以后。今年4月21日,国务院明确2014年质量工作重点之一,是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的监管机制。我国的有机食品产业要长久、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应着重解决对发展有机食品理念认识的问题。加大对有机食品的宣传,使消费者不但了解其产品的安全、品质的健康,更要了解其环境保护的内涵。消费有机食品不单纯是一种纯粹的产品消费,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健康,实际是倡导一种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消费有机食品来支持农业环境保护,为控制农业源污染作贡献,为子孙后代留净土洁水。
“那种认为靠有机农业来挽救食品安全危机的思路是完全错误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应该回归本义,才能真正持续健康的发展。”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向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