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一种紧张心理。如果一个人内心持续恐慌,有可能会发展为恐慌症。有资料显示,一半以上的恐慌症患者会出现重度忧郁的症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恐慌足以使人精神崩溃,尤其是老年人。
但话说回来,老年人一旦有了恐慌也不要害怕。用专家的话来说,恐慌就像我们精神中的一个“坏孩子”,我们不要怕他,而是要教育他,让他往正确的路上走,使负面的精神变成正面。
只有我们内心无恐慌了,才会真正得到快乐。因为真正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只有心灵深处的平衡才能保持这种快乐的情绪。而一个老人的心情好,气血足,就能百病不生,颐养天年。
人老心不老,跟衰老恐慌说不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习惯说:我老了。这句话其实暗示的是你的内心并不想衰老。肌体一定会走向衰老,可人又不想衰老,所以很多人就在这种心理冲突中感到恐慌。
自古以来,衰老恐慌一直是人们的心理阴影。尤其是老年人,衰老和死亡恐慌几乎伴随着人的整个老年期,挥之不散。尽管身体的衰老是一个不可抗拒的生命现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一个人步入老年并不意味着他的生命状态也完全暮色苍茫。
一个人的心理衰老与躯体衰老往往不是同步进行的。因为人的心理衰老不仅与大脑有密切关系,还与其个人身体健康状态、个人修养以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就好比你挑选什么号码、款式和质地的内衣,与你的个人身体和审美情趣有关一样。在影响心理衰老的诸多因素中,个人心理特点和社会心理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推迟心理衰老是完全可能的。
一个人只要心理不衰老,即使年龄在增大,那他也不会有衰老恐慌。大连最长寿的老人温杨氏性格开朗,完全没有衰老的心理困惑。百岁时她不但能生活自理,而且还能做针线活。2006年她已经111岁时,生日前在医院体检,医生惊讶地发现她心脏的年龄却只有60岁。
这个例子说明,老年人的心理年龄与身体的健康状况有关。自我感觉年轻的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则更为相近。而普遍的现象是,人的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平均年轻约13岁,其中男性心理年龄更显年轻。
衰老不可抗拒,但绝对可以延缓。其中心理因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健康的身体能给人带来正面的精神暗示。所以,老年人要快乐,先从心理上跟衰老恐慌说不。
转移注意力,逐渐克服孤独恐慌
老年孤独恐慌大多是在老人退休、丧偶、儿女成家或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出现的。如果一个老人失去了经济再收入,只靠积蓄生活,而积蓄在不断地减少,他就会产生一种日薄西山的无助感和凄楚情怀,悲从中来,孤独感油然而生。
即使是富裕的老人,在社会角色发生改变或家庭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种心灵的孤寂感和焦虑感。一方面他们担心被社会边缘化,另一方面也担心儿女不孝,朋友疏离。而如果老人体力衰退或有病在身,孤独和焦躁的情绪则会更加严重。
其实,孤独恐慌的危害不在于生活上的独处,而在于心灵上的感受。一般来说,孤独的环境并不一定会导致心理疾病,很多在孤独的环境中生活的老人并不觉得有孤独恐慌,而很多与儿女同处一室、甚至三代同堂的老人,却依然有孤独恐慌的感觉。这说明,错误的孤独感认知要比孤独的环境严重得多。
什么是错误的孤独感认知?就是老年人在不经意中对“孤独”采取“接受”和“忍耐”的态度,认为“老来孤独”是天经地义的。这样他们就会把注意力放在对孤独的恐惧上,其他的思维都被排斥,以致整日忧心忡忡,久而久之,孤独感会像病毒一样在不经意中慢慢侵蚀老人的身心。
医学研究显示,孤独恐慌会使一个65岁的老人收缩压达到150毫米汞柱以上,其危害相当于一天吸50根香烟。在排除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有孤独恐慌的老人死亡率和癌症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两倍。这是因为,孤独者的体内容易产生各种高水平的压力荷尔蒙,其大脑后下丘脑区的活动增强,导致有害物质分泌率升高,从而影响人的正常血压、心搏,并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另外,孤独恐慌造成的心理压力增加了身体组织发生病变的可能性。
老年孤独恐慌的危害如此之大,所以千万不要忽视。除了社会要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关心外,心病还要心药医。有孤独恐慌的老人就得把心放正了,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娱乐或工作上,而不是纠结于孤独之中。
人老不中用?那是本领恐慌在作怪
中国大约有一半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患有本领恐慌症。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远离社会第一线的老年人也会出现本领恐慌。
老年本领恐慌主要是指知识恐慌和技能恐慌。知识恐慌是指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因信息爆炸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知识对老年人所形成的心理压力。如现在流行的“拇指经济”、“山寨”、“3G”等新名词,很多老年人可能会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技能恐慌主要是指“科技恐慌”,有调查统计,70岁以上的中国老年人中,有四成的人不会使用手机接发短信息,五成的人不会使用电脑上网,七成的人不会使用自动提款机提取小额钞票。
老年人的本领危机主要源于三个心理状态:第一是有“不想学”的思想。大多数老年人在离退休后心生“知识无用论”的思想,认为自己有几十年的经验可以拿来吃老本,新知识、高科技产品对他们来说已派不上什么用场,所以就自暴自弃,把自己束缚起来。这其实是一种自卑心理在作怪。第二是误认为自己“学不进”。一些老年人由于精力的衰退和社会活动的减少,对新鲜事物缺乏学习的动力,老认为那是年轻人的事,自己的任务就是享清福。第三是总觉得自己“玩不了”。现代高科技产品在设计上存在“年轻化倾向”,比如手机键盘字号太小,输入复杂,自动取款机程序太麻烦等,这些产品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让老年人从心理上对新科技产品产生排斥,最后对它敬而远之。
要克服本领恐慌,首先要解决自卑心理,培养对新生事物的兴趣。人们常说:你越怕鬼,鬼就越会找你。对新知识和新技能也是一样,你越是畏惧和排斥,就越会产生恐慌,而如果你每天接受一点新知识新技能,积累下来,这些恐慌就会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