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献血记录保持30

  在德国,虽不能保证血液100%安全,但检验失误率仅为百万分之一。这主要归功于德国从献血者体检、收集血液,再到运输、储存等各环节都千方百计保障血液安全。

  献血前,献血服务机构会免费为献血者做多项严格体检。据德国红十字会网站介绍,人们通过免费体检可以获知自己的血型,有无各类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疾病。两周后,献血者可获得献血证和体检证明。如血液没问题,以前保存的血液才被允许使用,否则血液会被处理掉。

  出于对安全的谨慎考虑,身上有文身的献血者,往往会被排除。因为文身意味着皮肤曾被扎过无数针,这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德国法律还规定,献血和输血者的资料必须保存30年,以便在出现问题时找到原因。

  为保障血液安全,德国还实行“自我禁止给人输血”制度,即每个献血者在献血后都必须在保密情况下匿名填一份问卷,表明是否愿意将自己的血用于给人输血。如果不愿意,那么他所献出的血就只能用作科学实验。这样,有过不利于献血的隐私病史的人,既可满足其献血的愿望,又可保护隐私,还增加了血液的安全性。

  德国献血服务机构都配有先进的献血车和专业运输配送系统,可在23小时内把血液运送到储存库。采集到新鲜血浆后,会在4小时内快速冷冻到零下30℃。血浆被保存在专业血库里,保存期不超过1年。

  德国不仅在采集血液时谨慎,医院为病人输血时也很小心。用血前,医院必须扫描血液储存袋上超过5张的条码标签,以确认准确性及保存时间。如果过期,必须上交过期血液处理中心,集中销毁。

   日本:明星做献血宣传员

  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也是每一个健康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现在还有70多个国家的献血率未达到全国人口的1%,无法满足国家对血液的基本需求,中国便是其中一员。面对“血荒”,我们不妨看看国外是如何点燃人们献血热情的。

  在日本,管理献血的红十字会, 非常重视在小学生以及青少年中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因为年轻人献血,不论血液的质量还是对献血者的影响,都很理想。

  红十字会的献血宣传十分巧妙借偶像人气教导青少年。红十字会每年都举办有日本青少年偶像歌手、偶像明星出席的见面会。会上,由偶像亲自讲述自己献血的经历,并播放其献血过程录像。这样让台下的“粉丝”们产生追随偶像的想法。

  日本中小学生的教科书中还有“无偿献血是骄傲自豪的一件事”的宣传内容,让青少年从小就自觉加入到献血活动当中。这也是政府和红十字会通力合作的一个证明。同时,日本的皇室也非常重视义务献血活动,每年都出席红十字会在7月召开的献血活动表彰大会等,并且天皇也亲自献血。

  由于日本年轻人多数爱好动漫,所以红十字会每年都会选一个“献血吉祥物”。在宣传活动中,打扮成动漫人物的“吉祥物”会和青少年合影留念等,并给献血的年轻人颁发“好青年”证书。

  日本的大学也很注重献血宣传。在街头、地铁站口经常能见到大学生举着写有“献血”字样的大牌子。这些呼吁者往往自己也是“献血积极分子”,他们有时一边弹吉他,一遍唱自己写的歌:献血为了美丽的女孩,为了快乐的儿童,为了慈祥的爷爷,为了每个需要挽救的生命!

  加拿大:大力推广结伴献血

  加拿大只有3000万人口,但在2009年就有超过42万人参加了献血。这与加拿大全方位的社会宣传密不可分。

  加拿大血液服务中心是负责血液管理的非营利机构,在全国设立了43个固定采血站,还有2万多个流动采血车,深入大学、中学、公司、社区等,方便人们献血。加拿大血液服务中心负责官员安杰拉·普恩说,为动员人们献血,他们通过大量媒体广告,不断提醒人们“几乎每天每分钟都有人需要血液制品”,增强人们对献血重要性的认识。

  加拿大血液服务中心还经常在全国各地开展宣传献血的活动,“挽救生命的伙伴”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根据该计划,中心与数以百计的政府部门、公司、学校、社团等结成伙伴关系,动员人们与自己的同事、同学、好友等组成献血团队,制定年度献血目标,推出献血次数最多的团队成员。加入“挽救生命的伙伴”计划有助于提升员工的精神面貌、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公司的形象和知名度。

  多年来的积极宣传,使义务献血在加拿大深入人心。现在,很多人结婚、生子、大学毕业、领到驾照、找到新工作都要去献血,作为纪念。

  英国:全家一起去献血

  2011613日至19日,被英国定为第一个献血周。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社会学家理查德·狄特玛斯介绍,英国人的传统理念就是:自己不必对医院为他输血治疗支付任何费用,而献血者也不索取任何报酬。

  在英国,自愿无偿献血在许多家庭中已形成一种习惯。不分时节,只要想献血,任何时候都会受到欢迎。连小学生都会去参观血液中心。父母还会带着孩子,尤其是男孩一起去献血,让孩子了解献血的全过程。10岁的男孩汤姆森说:“全家一起去血站已成为了家庭项目之一,一年总会有一两次这样的活动。第一次看到爸爸献血时,吓得我大哭。但爸爸说,这样可以救活其他的人,我觉得爸爸特别勇敢。我长大也要像他一样。”汤姆森的父亲艾德沃德说:“通过自己献血,可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献血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和献血不影响健康的道理,长大后成为一名自愿的光荣献血者。”

奥地利:作为对喜庆日子的纪念

  在奥地利,手术用血是无偿的,除了个别私人公司进行医药试验用血外,没有卖血一说,手术用血全部靠无偿献血。奥地利的献血工作90%由红十字会献血中心负责。献血中心的口号简单而明确:血就是生命,你的血能挽救他人的生命。

  奥地利人把献血看作是自己的义务。到中心献血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有条不紊地填写健康卡片,静静地躺到采血床上,献完血后到餐室吃些由中心免费提供的面包,喝些饮料,稍事休息便又投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不要报酬,不要病假条。还有些人在休假前、升大学前或婚礼前去献血,以此作为对喜庆日子的纪念。

  献血中心的医务人员经常开着献血车到厂矿、机关、农村或繁华的步行街去采血,献血车上挂着一块“请无偿献血”的牌子,不少过往行人看了便上车撸起袖子准备献血,连共和国总理弗拉尼茨基看到街上的献血车也轻松地上车献血。红十字会献血中心掌握着6万志愿者的名录,只要拨通电话,随时都会有志愿者来献血,只是遇有特殊紧急状况,献血中心才通过新闻媒介向全民呼吁献血。

  奥地利人视义务献血为荣誉,有人一生献过100次血。在奥地利献过5次血的人可以得到红十字会的纪念章,献血次数更多的人还被授予勋章。 韦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