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家》刊收到通讯员李庆余提供的线索,说的是平阴县66岁老人丁连泉开办残疾人培训学校,免费培训残疾人助其上岗自立的感人事迹。我们说退休后大家都要老有所为,这样才能老有所乐,继而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殊不知这老有所为也大有作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付出可能就为别人撑起了一片蓝天。走进老丁的故事,您会觉得这样美好的生活其实离我们很近。

从厂长到校长,带着多年积蓄起征程

老丁是个老兵,在部队上一直和汽车打交道。他转业后由于企业破产50岁就提前退了休,于是他就利用一技之长办了家汽修厂。九十年代,汽修还是个很赚钱的行业,加上老丁技术好,名声在外,平阴县城大部分人修车都找他,他的收入很可观。老丁有个侄子是个残疾人,来找老丁当学徒。学了两年后,他自己回家支了个摊子,收入不错,生活得以改善。侄子生活的变化触动了善良的老丁,他琢磨着自己家的残疾小孩需要帮助,别人家的残疾孩子也需要帮助呀。可是,怎么帮?他一个小汽修厂一共十几个人,有五六个残疾人,其他都是他的老年朋友,能力有限。于是,老丁深思熟虑后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卖掉汽修厂,办残疾人培训学校,免费教给残疾人一些生存的技能。这个决定差点没让家里人和他闹翻,放弃一个哗哗赚钱的汽修厂,搭上老本办一个免收学费的残疾人培训学校,任谁也是想不通的。可老丁就是这么决定了。

1999年,老丁把开了5年的汽修厂转让了出去,拿着这几年开汽修厂赚的钱准备办学校了。

办残疾人培训学校需要教室、老师、金钱,甚至是一腔热血,这老丁都准备好了。可是,一个学校最大的主体是学生啊,免费培训都招不到残疾人入学这是老丁所始料未及的。折腾了一年多,老丁仍是孤家寡人一个,没人来领他的这份情。老丁一琢磨说这是有原因的,他给总结了三条:一是残疾人文化程度低,怕学不会;二是学会了本领怕没处施展,不好就业;三是家长担心孩子在外被欺负,不让来。这么想着老丁又有了信心,但是他可坐不住了。从2003年开始 ,一有空他要么就骑上自行车,要么骑着“黑老鸹”小摩托挨家挨户去有残疾人的家里游说招生。平阴县340多个村庄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跑遍了。这一年多的“上山下乡”让老丁感触颇深:“一般老百姓家里肉能经常吃,青菜天天有,但是残疾人家庭吃咸菜都困难。”这让老丁更加坚定了拉残疾人一把的决心。同时,他也了解了残疾人的技术需求,并在每个乡镇聘请了一名残疾人作为他的联络员。这下老丁心里有了底儿,准备建校了。

借用平阴镇党校的地方,老丁花了5万块钱盖起了200多平米的实习车间和学员宿舍,花2万多元焊起了学员床铺。大头花销是购买设备,车床、电焊机、汽焊机等让老丁掏了18万多。老本是砸出去了,但成了校长的老丁想到他即将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心里头很舒坦。

这个校长不简单,残疾人的事他都管

老丁的培训班开课了,第一批扫盲班共招收残疾学员105人,经过半年的培训使他们摘掉了文盲的帽子。接下来数控车床、电气焊、汽车维修、服装设计、养殖、按摩等培训班陆续开了班,老丁的残疾人培训学校就这么办起来了。老丁当校长了,可他这个校长跟别的校长不一样,没有人给他开工资,他还得往里贴钱;他这个校长没有助手,抓教学、跑外援、促就业、给学员找对象都他自己干。看起来他更像是这些残疾人的大家长,家里家外的大事小情他都给张罗着。不信,您看:

外联员老丁。老丁的办学理念是残疾人想学什么技术,他就办什么班。哪怕只有一个人想学也单独给他开个班。这就需要各项技术的教学老师和不同的教学设备。可买设备、盖房把老丁的家底都糟进去了,没钱怎么办?老丁从老友身上动起了脑筋。授课就请懂技术的老友帮忙,事先得跟人说好没有工资,只有每天5块钱伙食补助;设备能从老友那协调的就协调过来,没有的就找当地的企业求助。好在当地很多小企业都愿意伸出援手。老丁这个外联工作还不是很吃力。

推销员老丁。老丁说,让残疾青年接受培训学得技术不是目的,让他们上岗就业、自力更生才是他最大的心愿。残疾人就业有困难,老丁就一个个往外“推销”。他的推销没有技巧,话说过来掉过去也就这么几句:“让孩子来试试吧,给个几百块钱能有口饭吃就行,干不了你再让他回来。”27岁的刘岐被老丁推荐到铜套厂工作,因为他比正常人干活少,最初每月只有300元收入。现在老板已经给他涨到500元了,其中100元奖励他每天早晨主动早到打扫卫生,另100元奖励他全勤工作。这种“双赢”最让老丁高兴了。

调研员老丁。开设哪些技能培训班、给学员推荐哪项工作,这老丁都是经过市场调查的。听说哪有适合残疾人的创业项目,他都要亲自去考察。2011年春天,老丁听说阳谷县有家汽车装饰公司需要车内坐垫,他就主动联系了解情况。决定合作后,他还从厂房请来老师,在东阿镇办了个培训班。26名残疾青年经过20天的培训都学会了编织手艺,每月足不出户就可以赚取七八百元的收入。不过,合适的项目也不是都这么好找。老丁曾到北京考察红灯笼和鞋垫的项目,结果发现那是骗人的。说起这事老丁仍然气得直拍桌子。他说他在北京等了三天,但没能抓住骗子。

调解员老丁。平阴县残联原来有个老上访户,叫吴光路,今年40多岁。他脾气暴躁,没事好到处给别人找麻烦。老丁知道了这个情况,主动联系吴光路谈话。吴光路爬着就来了,老丁一看这架势,主动提出给他解决轮椅的问题,并许诺他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提供帮助。吴光路说他把媳妇气回娘家了,要跟他离婚。老丁二话没说就奔吴光路岳父家去了。他是做了媳妇工作,又做岳父工作,好说歹说总算把吴光路的小家给保全了。从此这个难缠的上访户很听老丁的话,老老实实地过日子了。

媒婆儿老丁。2009年,20岁出头的残疾姑娘小曹来老丁这学电脑,拜托老丁帮她说个对象。老丁一口答应了,正巧他一个老友的儿子三十多岁还单身,老丁给撮合成了。现在已结婚生子的小曹利用在老丁这学来的电脑技术开了个网店做着小生意,生活俨然已步入正轨。但老丁说自己这个媒婆当的并不成功,因为到目前为止他只促成了这一桩婚事。20117月老丁看上了“20111111日”这个百年难遇的光棍节,他谋划着在他的学员中搞一个单身青年联谊会,只可惜没有成功。因为他的残疾学员几乎都是男性,少有的女孩也都有对象了。目前,给这些男学员找对象仍是老丁的一块心头病。

老丁今年66岁了,但他的生活比“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都忙。每天七点半他就到办公室了,有时晚上九点多才回家,还会挨老伴的熊。其实,老丁对老伴挺有愧的,老伴的眼睛不好,快要看不见了,可他一天到晚在外边跑也照顾不上她。老丁说自己也不是多么有雄心壮志的人,他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平阴县的残疾人都能给自己挣口饭吃。如今,老丁的残疾人培训学校得到了平阴县和济南市残联的关注,成了“平阴县残疾人爱心培训基地”,也被济南市残联命名为“我的兄弟姐妹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得到了官方的一些支持老丁很欣慰,但挂上了“基地”的牌子也让他感到了更加沉甸甸的责任。

如今,当地教育资源整合,平阴镇党校的地方不能继续使用了,老丁又忙着协调其他的车间场地去了。希望新年到来之前,这个问题可以落实了,好让老丁过个轻松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