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家经公推和几番筛选,被评为贵溪市最美家庭。正如贵溪市领导在颁奖大会上所说:“在贵溪市60万人口中评出了你们10户最美家庭,确实不简单,这是你们的光荣,也是我市广大人民的骄傲!”20141028日,我家荣幸地出席了鹰潭市十佳最美家庭颁奖大会,受到鹰潭市委、市政府和市妇联的表彰。

  我家被评上最美家庭,还得从家风家教上讲起。母亲含辛茹苦地带大我们姐弟6人,常告诫我们:“人穷志不能短,要自力更生,努力奋斗……要与人友善,多帮助有困难的人。”良好的家教家风奠定了我的人生轨迹。

  20世纪50年代,我从上饶师范毕业,被分配到贵溪工作,足迹遍及贵溪南北两乡的中、小学。我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白天办公室、教室两点一线轮转;晚上备课改作业到深夜;星期天走村串户做家访。日复一日,我在三尺讲台上坚守了43个春秋。

  我谨记母亲的教诲,对家庭困难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们渡过难关,先后帮扶90位学生,有的长期供他们食宿,有的为之垫交学杂费,有的为之解决就业升学,甚至还帮过一些学生家长克服困难。

  对于子女,我以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教导他们要刻苦上进,自立自强,乐善好施,节俭勤奋。我的幼女幼子,也当上了人民教师。尽管我们做父母的已年老、身残、多病,但我从不给组织上添麻烦,至今仍让孩子们安心在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

  我们家也遭遇过不幸。我和老伴育有4个儿女。1985年,正值青春年华的26岁长女因患钩端螺旋体病去世,留下一个年仅3岁的外孙女。为了让她受到良好教育,我们把她接到城里上完高中,并安排就业直至她成家立业。福无双至,祸不单行。1986年,风华正茂才25岁的长子又因被误诊而永远离开了我们,撇下了一个刚满周岁的孙子。接连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我和老伴痛不欲生,但我们没有被多舛的命运所击倒,而是相互安慰鼓励,毅然决然地担负起养育孙子的责任。如今,孙子大学毕业后,应聘在上海一家企业任业务主管,外孙女在本地创业,和外孙女婿共同打理一个厂子。他们对我们非常关心、孝敬。外孙女每天中午买菜做饭与我们二老共进午餐,孙子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为我们二老装上了空调。他们几乎每周都要打电话问候我们二老,以表孝心。

  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我不幸遭遇车祸,造成左股骨头骨折并坏死,落下了残疾;2009年,我又因疑难病一年中6次住院,辗转南昌、上海各大医院,多亏了良医救治,也多亏了老伴和儿孙们的悉心照料和鼓励,最终才化险为夷。

  2011年,老伴突发脑溢血,脑中风至半瘫痪,2013年在康复期间又不幸摔成左股骨粉碎性骨折,也落下了残疾。这3年多来,全家以老伴为轴心,我不顾年已77岁,且又肢残的困境,和儿孙、媳妇、外孙女等共同照料老伴。全家人的精心照顾,使老伴能以良好心态面对生活,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

  尽管我们家历尽了磨难,但时刻都能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我始终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坚守党的信念,在有生之年,在陪伴照料老伴的同时,以龚全珍老阿姨为榜样,不遗余力地做些社会公益工作,我参与了《贵溪市志》《贵溪乡镇志》《贵溪市军事志》《贵溪市人民医院院史》等的编纂,并担任全市近2000人的老教师协会秘书长,兼任本系统老年体协主席,出任新四军研究会理事。我决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紧跟时代步伐,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