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也是根植于中国传统的重要思想。圣贤讲“礼之用,和为贵”,普通老百姓说“家和万事兴”。亲缘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密切的一环。只有亲人心声相应、和顺相依,家庭才会万事兴旺。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和谐的家庭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社会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与大大小小的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离开家庭的和谐,社会和谐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14年10月23日,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一起放火案,被告人张政放火烧掉了妻子娘家的房子。
张政与妻子结婚多年,但家庭生活一直不和睦,两人时常爆发争吵,动手更是经常发生。去年3月的一天,张政因为家庭琐事再次和妻子产生矛盾,一直以来对妻子的不满涌上了心头,继而将火气迁怒到了岳丈一家。他驾车来到妻子娘家所在的村子,用打火机将岳丈家房子东墙处地面上的一堆玉米秸秆点燃,然后迅速逃离了现场。由于天气较为寒冷,雪后玉米秸秆也较为湿润,火势蔓延不大,张政岳丈一家及时发现并控制住了火势,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火烧丈母娘家不成,张政心中的怒气未消,趁着岳丈一家对放火人毫无头绪的时候,他又一次将目标对准了小舅子家。这一次张政妻弟家中受损严重,沙发、床、衣柜等家具都被烧毁,所幸被烧的屋里没有住人,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2013年8月16日,广西南宁市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八旬空巢老人蒋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案子。这是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该院审理的首例年满七十五周岁以上涉嫌严重刑事犯罪的老年人犯罪案件。一日,当众多群众聚集在邕江边烧纸钱等物品祈福时,蒋某站在人群身后的台阶上,用铝盆盛装汽油泼向火堆,致使火势爆燃,造成4人死亡、3人重伤、4人轻伤。这个年纪的老人本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为何要走极端报复社会呢?原来,蒋某膝下有四个女儿,由于重组家庭产生的内部矛盾,女儿们对他不理不睬,四次住院治疗均得不到她们的关心和探望。家人的忽略、内心的孤独,使八旬老人逐渐产生泄愤报复社会的想法。
2014年4月28日,福州闽侯发生一起恶性撞人事件。一名男子开着载有煤气瓶的汽车沿途数公里横冲直撞,甚至一度威胁要引爆汽油。该行为造成7人死亡,12人受伤。究其原因,也是家庭不和、婚姻失败导致情绪失控,进而报复社会。
这些案件均是家庭关系出现失衡而引发的。由此可见,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先哲孟子说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连接“国”与“身”的桥梁,家庭之重要可想而知。社会和谐离不开家庭和谐和人的和谐,而人的和谐又与家庭和谐密不可分。没有万千家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和谐的家庭共同为和谐的社会奠定基石,而失和的家庭则成了是影响社会安宁的潜在风险。家庭产生矛盾,会通过其成员把不良情绪带到社会中来,从而激发社会矛盾。
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负有营造和谐家庭的义务和责任,都应该有家庭和谐大局观念。成员之间多些交流沟通,少些猜忌隔阂;多些体谅,少些埋怨;多些信任负责,少些怀疑推诿。通过全家共同努力,使家庭和谐幸福。
夫妻相敬相爱
夫妻关系是构成家庭人伦关系的根本,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存在、巩固和建设。夫妻相敬相爱是家庭伦理道德中的重要内容。共同生活的伴侣,只有在平等互爱的前提下才能处理好家庭关系,共同承担对家庭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钱锺书先生曾在《围城》中写道:“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番精妙比喻当然不限于婚姻,但从此以后,婚姻却几乎与围城划上了等号。
但钱锺书杨绛夫妇这一对文坛伉俪的婚姻却是对围城的另一种完满演绎,他们安然自得地在围城里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
从儿时的一面之缘,到青年时期的一见钟情,再到1935年正式结为夫妻。如果说这些都源自月老的眷顾,那么婚后的相爱相守就得益于钱杨二人的修养和才情。
1935年,杨绛陪丈夫去英国牛津就读。初到牛津,杨绛很不习惯异国的生活,而钱锺书则早已在厨房为杨绛煮起了她口中“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
1942年,当杨绛因创作话剧《称心如意》一鸣惊人,坐不住的大才子钱锺书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时,昔日娇生惯养的杨绛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劈材生火买菜做饭样样都来,只盼着钱锺书的大作早日问世。
钱锺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感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一日夫妻百日恩。”年轻时的爱与激情,到了晚年便化成浓浓的亲情和默默的陪伴。山东东营的赵清江、薛兰芬,是一对携手66年的夫妇。几年前,薛兰芬突发脑中风,治愈半年后又突发脑出血,从此出行只能依靠轮椅。“在家里闷得慌,我推她到锦华农贸市场,去小区公园,跟遛鸟的老头儿也拉上两句。” 赵清江说。只要天气好,赵清江基本每天推薛兰芬出去。在锦华小区,老两口走到哪儿,都会引来一些人羡慕的目光,有夸老头儿脾气好的,也有羡慕老太太命好的。
赵清江退休之前在单位做过多年的厨师,做得一手好菜,水饺、面条、馄饨等面食更是不在话下。薛兰芳一病,为了让她有个好胃口,尽快恢复健康,赵清江变着花样儿做饭,老伴儿想吃啥就做啥。
赵清江薛兰芬老两口,相濡以沫走过六十多年,育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算得上是儿女满堂。在小女儿的印象里,老两口总是和和气气,几乎就没有拌过嘴。他们眼中的父母不仅相敬相爱,对待长辈也是无微不至。这种和谐有序的家风也在无形中传承给了他们的下一代。
父母关爱子女
家庭伦理关系中,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和谐的父(母)子关系,要求父母除了关心爱护子女以外,还要重视教育教导。
香港富商李嘉诚是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他关爱、教育子女的方法很为人所称道。李嘉诚有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虽然儿子们出生于优渥的环境,但他希望儿子从小就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富家子弟,都需要付出心血。因此在公司开会的时候,他常常让两个儿子旁听,以便让儿子们明白,做生意需要不停地召开会议,依靠很多人的帮助。
在李嘉诚眼中,富家子弟就好像温室的花朵,根基不稳,经不起风吹。他将自己艰难创业的历史比喻成在岩石夹缝中生长壮大的小树。他认为,根基不稳的植物在外界的压力下不易存活,而夹缝中的小树却能傲立风霜而不倒。
李嘉诚在谈到对子女的教育时说,在教导子女时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即使现在他们长大了,也应该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如何做生意,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两个儿子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之后,他们想在父亲的公司一展拳脚,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被李嘉诚拒绝。他希望儿子们自己去闯,而不是未经社会的风雨就直接进入自己的公司。于是两人去加拿大发展,后来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在加拿大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兄弟俩一一克服,工作都小有业绩,成为加拿大商场中的佼佼者。兄弟俩于两年后返回香港,这一次,李嘉诚非常高兴接纳了他们,因为兄弟俩都非常出色,已经能够胜任公司里的工作。
子女赡养父母
百善孝为先。孝道在家庭伦理道德中体现为尊敬和赡养父母。这种赡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方面。
河南省洛阳监狱的退休干部王春来,被评为“2013年中原十大孝子”。1994年6月,时任司法部副部长的金鉴看到了王春来写成的《监狱中队管理学》一书,称赞此书“填补了国内监狱理论的一项空白”,并亲自邀请王春来到北京工作。此时,王春来的父母双双瘫痪在床。“事业确实很重要,但是父母是生我养我给我命的人,我不能在父母最艰难的时候抛下他们不管。”
谢绝了调遣,王春来的全部身心都放在了父母身上。他自学了《内科学》《外科学》《糖尿病预防》等多门医学课程,摘录了各类药方200多个,并且学会了打针、量血压、化验血糖等基本的医疗和护理技能。为了让父母多活动,他动手制作了很多特殊装置:客厅和卧室沿四壁装了一圈包着布的钢管,让父母练习站立、练习移步;用自来水管焊接成架子横在床上,让父母双手抓住在床上移动身体;还有能随时坐下休息的木凳子、便于大小便的椅子和床、便于移动母亲的特殊吊拉工具。
他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开始为父母穿衣、量血压、听心率、测血糖、打胰岛素、喂饭、擦身、清洗屎尿布……照料完父母后,王春来才能到单位工作。下班回到家的王春来再重复同样的事情。
照顾父母12年如一日,王春来的生活中没有应酬、也从不敢轻易出远门。除了自己发明瘫痪用具为父母省下治疗费用外,他省吃俭用,总是吃最便宜的饭菜;在洛阳大学上学的儿子每天从学校回到道北的家里吃、住;近20年中,王春来只是结婚时买过一套西服,以后再也没买过新衣服。长期超负荷劳累使王春来疲惫不堪,一次,他去卫生间好长时间没有出来。家人喊他也不答应,便赶紧打开卫生间的门,发现他坐在坐便器上睡着了。
“他照顾双双瘫痪在床的父母12年,坚持写亲情日记上万篇,12年的不眠之夜他时常躺在爸妈中间,一只手为母亲翻身,一只手为父亲换尿。”这是中原十大孝子颁奖典礼送给王春来的颁奖词。
家庭是亲情维系、道德养成、文化价值观念传承和家庭成员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个人社会规范养成、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就需要处理好家庭里不同的人伦关系,做到夫妻平等、相敬相爱,父母慈爱、言传身教,子女孝顺、关爱老人。这不仅对个人思想行为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将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