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家在农村,父母是农民,姐姐已出嫁,比他小两岁的弟弟早在三年前就已娶妻生子,只有老公一直读到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和我爸成了同事。我爸妈对他的人品非常肯定,就这样,我嫁给了他。

婚礼是在省城举办的。为了让公婆体面地参加我们的婚礼,我在商场逛了一整天帮他们买价格不菲的衣服。他们穿上我买的衣服,在婚礼上为我们赚足了面子。

新婚第一年春节,老公让我陪他回老家过年,我坚决不肯。我是独生女,我走了我爸妈咋办?他们肯定孤单。老公有兄弟姐妹一大家人,不差我一个。可老公说这是他们家的规矩,新媳妇第一年必须在婆家过年。争执不下,我摔门跑到娘家哭诉,爸妈却劝我必须回农村老家过年,要不然以后矛盾会更多。腊月二十九,在老公的百般哄劝下,我怀着满腹心事跟他回了老家。

婆婆和公公见到我们非常高兴,特意换上我们结婚时他们穿的新衣服。他们使出浑身解数,煎炒烹炸,做很多好吃的让我大饱口福。三十晚上一起吃团圆饭,婆婆端起了酒杯。老人家郑重地递给我:“第一杯我端给大儿媳,我们家娶到你这样知书达礼的媳妇是全家的福气。结婚时没要我家一针一线,还破费给我们买衣服,全村人都羡慕我呢!”说完婆婆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在婆婆的感染下,平素不喝酒的我也喝了一杯。

婆婆的第二杯酒端给了二媳妇,夸她对丈夫温柔体贴,是个百里挑一的好媳妇。接着婆婆又给两个儿子各端一杯酒,叮嘱说:“妈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任何时候都要心疼媳妇,好男人就是要给媳妇遮风挡雨。”老公和小叔子都点点头。

婆婆又把最后一杯酒端给公公说:“老头子,你看咱一家人过得红红火火、团团圆圆,这都是你这当家的当得好。我也敬你一杯!”公公接过酒一饮而尽。一家人欢声笑语,气氛热烈,那天的团圆饭吃了两个多小时。

从此,我不再拒绝和老公回老家,甚至对那个温暖热闹的家有了点思念。婆婆也会不时打个电话嘱咐我注意身体,还会把家乡的特产寄来,让我送给爸妈分享。而我也会在逢年过节时,给婆婆买衣服和礼品。婆婆的穿戴几乎都是我给她买的,她穿着这些款式新颖的衣服在村里一走,总会引得别人羡慕,于是婆婆便有了夸媳妇的由头。她在电话里对我说:“你给妈买的衣服,县城里都买不到,俺都快成村里的明星了!”

和婆婆相处久了,发现婆婆实在是大智若愚,她管理家庭的智慧让我钦佩不已。婆婆虽只有小学文化,却把尊重、理解、赞美和关爱运用得恰到好处。

婆婆对公公是尊重的。虽然她当家理事,但是当着外人的面,她从来都把公公捧得很高。婆婆对我说:“夫比天大,男人就是家里的天。你越尊重他、赏识他,他越像男人;你越看不起他,他越破罐子破摔。”所以,公公几乎是对婆婆言听计从。

婆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是欣赏和鼓励。我老公小时候学习并不好,是婆婆的鼓励让他有了不辜负母亲信任的劲头。小叔子对学习不感兴趣,高中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但是婆婆也没有因此对他失望,而是鼓励他:“只要肯吃苦,行行出状元。”小叔子用了8年时间,从打工族当上一家物流公司的老板,在省城买了房子和车子,家境比我们还殷实。

夫妻和睦,孝悌有序,家庭和谐,这就是婆婆操持的家。婆婆其实是个智慧女人,她是我学习的榜样。学着她,相信我家的小日子也会过得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