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是中国家庭文化中最具凝结力的部分,为倡导孝亲文化,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蒋秋桃联合其他34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设立“中华父母节”或者“中华母亲节”、“中华父亲节”的议案。

其实,往年两会上屡屡有类似声音响起,不仅有代表委员提出把孟母生孟子的农历四月初二,作为“中华母亲节”,甚至还有建议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设为“中国父亲节”,因为古人以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男为阳,女为阴,九是最大的阳数,“重阳”适宜作父亲节。显然,无论是“中华母亲节”还是“中华父亲节”以及这次两会上“中华父母节”的议案,都具有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衡量,远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设立的类似节日,都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样如此重要的人伦节日,理应该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的孝亲文化,应该在有中国特色的日子里发扬光大。

然而,有人认为,倡导孝亲没必要非得找个特殊的日子,功夫应该下在平时。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更多、更充分的相处机会,才能促进代际之间的和谐。而且,不管是父母的生日、春节、中秋节,还是外来的母亲节、父亲节,都会是家人相处的机会,都会有“中华”的内涵在其中。再专门多设立个节日,完全没有必要,只不过是为商家狂欢又提供了一次机会。

我们有必要设立“中华父母节”吗?各位“家”人,您怎么看?

 

“家”人精彩发言

秋水残红不务正业,多此一举。有节就孝,没有节就不孝了?

昔日老兵设立“中华父母节” 儿女孝顺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设立护士节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设立教师节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那设立农民节就可以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那设立穷人节,天下的穷人是不是就可以成为富人? 什么叫形而上学?设立“中华父母节”就可以让儿女知道孝顺了?儿女孝敬老人是年年,月月,天天的事情,设立一个节日那就太形式主义了,实惠一点的就是多给老年人发点钱,多给年轻人放点假。国家把老年人当宝贝供养着,那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乐天派旧社会不孝之子无人与他交朋友;一体到孝子人人敬仰。现在虽讲孝道,但还不够,在村中不孝之子无人口诛无人疏远。节不节的无所谓,今后提干,孝不孝可作为一个条件。

陈国领现在一不少人过外来的父亲节、母亲节。设立中国自己的父亲节、母亲节因势利导,顺理成章!设中国的节日,用以抵制外侮,发扬传统文化。

纪慎言:把九月九日设为“中国父母节”,定为法定节日,国家给儿女们放假一天,让孩子们与父母团聚奉献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