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骏(中海油公司退休职工)
中央组织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整改落实的重要任务,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这说明发动广大党员投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当前党组织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中央电视台2013年12月18日的新闻联播,节目介绍了山东省济南市甸柳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陈叶翠的先进事迹。我觉得陈叶翠同志“把社区建成居民的精神家园。”、“社区工作应以党建为龙头,党员要带头。”的工作理念是非常正确的,具有全国性的意义。基层党组织是我党的最可靠的政治资源,用于社区建设,就能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地位,功德无量。
在我们党内虽有少数腐败堕落分子,大多数党员都是国家的栋梁,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数量应当是多多益善,党员素质应当与时俱进。但据我观察,现在也确有若干不起作用和处在“休眠”状态的党员。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城市里的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尚未全面施行。许多离退休人员还依托原单位进行管理,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组织关系也在原单位。一些老同志反映:少数单位,如在党政机关单位离退休的公务员中还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党员组织活动。多数单位没有什么组织活动,只是有事通知、按期收党费(半年或一年一次)和年终(或年初)小聚。有些关停并转单位的党员就将档案和组织关系交到托管单位,无人关顾。外地随儿女来本地生活的党员那就更没有参加组织活动了。许多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虽分散住在社区,但与社区的党组织之间以及在党员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
离退休党员也是八千多万党员中的一部分,他们离退休前都是各行各业的骨干,是党和国家大厦的可靠的基石。他们党龄长,工作生活阅历丰厚、久经考验,许多人还曾是单位里的负责同志。只是因为年龄的关系才退休、离开了单位。现在离休干部大都年事已高,而随着时间的流驶,退休人员人数众多层出不穷。在许多单位, 离退休人员中党员的比例比在职人员中党员的比例高。在社会上离退休党员仍然是可靠的、宝贵的政治资源。
退休不是“落伍”的代名词,是换一种角色参与社会生活的阶段。党员退休不能“退潮”,更没有退党。每个人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就会产生被抛弃感、自卑感、孤独感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离退休后转变身份参与社会生活是很多人的共识。许多退休人员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都愿寻找自己喜欢的社会角色来参与社会生活、参加社会活动。
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我们的党员从入党那天起就志愿自觉地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退休并未退党。对于退休党员,虽不能要求每个人像在职一样出力流汗在工作中作贡献,但也应当按党章要求每个党员都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重要的是要能在思想上与党一致。人虽退休了,但红旗不倒,在任何场合积极维护党的政策方针路线,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德。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入党时的庄严誓词。退休后大多数党员能自觉保持革命青春、自觉学习与时俱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也有些同志面临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产生困惑。有些同志难以接受新事物,还受了社会上不良影响,言行难以自律。有的人终日沉湎于麻将、棋牌桌旁,甚至有个别人去信教,遇事去教堂或寺庙顶礼膜拜,或者在家燃香礼佛。现在,这部分党员同志成了组织工作的薄弱环节。
我建议将城市里的不参与原单位工作的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或临时关系转入街道社区。 我觉得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1、可以增强党在基层的政治力量,这部分退休党员可以在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有效地学习、宣传党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同时也可向组织反映社情民意,力所能及地帮助、支持街道社会建设工作,充实加强志愿者队伍,特别是帮助做好老龄人群的工作。如果组织、发挥得好,这部分政治资源在社区或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的管理、民事调解、居民互助、考察和发展党员、时政和法制宣传方面可助社区一臂之力。
2、可以适当减轻原工作单位对退休党员的宣传、组织工作。
3、可以在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把许多分散居住在社区的党员组织起来,可以健全党的组织生活,有利于党员自我教育和党员之间和党员与群众的互帮互学。党的组织生活健全了,可以让党员关心党员,让党员关心群众,有利于密切党员之间和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做些精神慰藉、心理沟通、团结互助工作。
我坚信,如果从四面八方来的大量退休党员能将党的关系转到城市基层社区,在城市基层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他们可以像部队复转军人回归社会基层那样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社会建设的可靠力量。同样,对于增强基层党组织队伍,激发党员对社区工作的支持,健全退休党员的组织生活都是有益的。我觉得将城市里的不参与原单位工作的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或临时关系转入街道社区,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希望得到全国老龄委和党中央组织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