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迷邂逅“命中女神”

威廉•林赛的长城梦,源于11岁刚读初中时。一天,校长对新生说,每个人一生都会用到的书有两本,一本是圣经,一本是地图。圣经在英国随处可见,勾不起威廉兴趣,他找来本《世界地图》翻看。

“我在地图上看到了长城,它蜿蜒横亘于中国北部,太美了。我梦想有一天,能从长城起点走到终点。”威廉把想法告诉校长,校长说梦想不错,可惜无法实现。的确,中国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

1982年,26岁的威廉以摄影家身份做客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获赠一个地球仪。“长城是地球仪上标出的惟一人类建筑物”。威廉说,那一刻他的梦想又被激活了。

为实现儿时梦想,威廉决定到中国,跑完整座长城!19868月,威廉从英国辞职来到北京。他计划从嘉峪关徒步出发,走到山海关结束,之后返回英国,写一本考察长城的书。

到北京威廉发现,他遇到的最大麻烦不是复杂的天气状况,不是资金不足,而是没有通行证。当时长城沿途有些地区不对外国人开放,他需持有相关部门开具的通行证才能通过。

一天,苦闷的威廉坐在北京一家单位门外发呆。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面带羞涩地过来,微笑着用英语问:“你好!你能讲英语吗?”在温暖的夕阳下,皮肤白皙、身材优美的中国女孩,仿若光芒万丈的“女神”。“当然能,我是英国人”。威廉被她的美丽征服了。

“你在中国干什么?”“我想徒步走完长城,为它写本书。”因为紧张,威廉有些结巴。女孩眨着大眼睛说:“太棒了!你会中文吗?”“会,‘你好’‘米饭’‘我饿了’。”威廉把在英国中餐馆学到的汉语词汇,一口气讲出来,带着浓重的广东腔。

女孩笑了,说会这些不够。互报姓名后,名叫吴琪的姑娘热心帮威廉在本子上写道:“你好,我是英国利物浦来的威廉,我要一个人跑完长城,请帮助我!我需要水和食物。”还加上“中英友谊万岁”!

威廉几天后悄无声息地离开北京,开始跋涉长城的壮举。一路上,吴琪帮他写的求助信发挥巨大作用。“沿途村民看到那段文字,就让我坐在热炕上休息,给我热水和食物,村里人闻讯都来看热闹……”当地农民的质朴友善,给威廉留下美好回忆。

但因天气炎热,水土不服,没跑一半,威廉便腹泻不止,只得暂回英国。临出发,他跟吴琪通电话:“谢谢你帮我,但我身体不争气,要先回国休整,明年再来中国圆梦!”吴琪安慰他,欢迎他再来北京。

 

洋女婿成了“长城垃圾王”

首次尝试失败,威廉不气馁,仅仅休整半年,他便于1987年春再次来到中国。这次威廉改变“战术”——由西向东,从嘉峪关向山海关方向进发。因威廉没有通行证,他的行动仍属“非法”。

19875月,在长城急速行进的威廉,已将甘肃和宁夏抛在身后,进入陕西定边县境。这时,当地公安局接到报告:长城上突然冒出一个形迹可疑的外国人。公安人员迅速赶来,将威廉擒获。在装模作样地答应“不再跑下去”后,威廉被放出来。

威廉很快又“摸”回长城,继续奔跑。尽管他提高了警惕,尽量避免被人发现,无奈他1.85米的高大身材与异国长相实在“醒目”,刚跑进横山地界,又被公安机关发现。这次,他们决定对这个“惯犯”施以重罚:终止旅行,没收相机及胶卷,罚款150元人民币,拘留7天。

此时,他已沿长城走了3个月,可想当时他心情有多糟。7天后他交了罚款,极不情愿地离开中国内地,刚到香港又扭头“杀”了回来。

1987年秋,他溜到内蒙古东胜市,以这里为起点继续沿长城向东奔跑,12月抵达长城尽头山海关。其间虽数次被抓,所幸未被遣返。他得以用双脚丈量2470公里长城,成为首位徒步走完长城的外国人!

威廉实现幼时梦想,对长城及其地理环境有了更深入了解:“长城不仅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还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蕴含着一种精神!”此时,威廉已迷恋上历史悠久的壮美长城。

在徒步长城的数月间,威廉不断给美丽善良的吴琪寄明信片,其间两次向女孩求婚,但吴琪拒绝了他。她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当时他们甚至怀疑威廉是“间谍”,提醒女儿慎重。

跑完长城,威廉专程到北京看望吴琪。以普通朋友相处那段时间,他不仅帮女孩提高英语水平,还给她讲了许多关于长城的典故。吴琪学的是历史专业,这个外国人比她更了解中国的长城,汗颜之余,她不禁被威廉的学识和对长城的热爱打动。1988年初,威廉第三次向吴琪求婚,她终于含羞答应!当年4月,两人在吴琪的家乡西安举行婚礼。威廉说,是长城成就了他们的跨国婚姻。

当时,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伴随着电视剧《霍元甲》风靡中国。然而,现实中的长城,已屡遭破坏,满目疮痍。威廉在《独步长城》中痛心地写道:“现存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虎山长城,全长8851.8公里,故称万里长城。但如今,明长城有较好墙体的部分已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址的部分不到30%。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长城实际上已消失殆尽。综观昔日坚不可摧的万里雄关,如今已成为一段段接不上的墙垛子。”

尽管长城现状十分堪忧,威廉在许多地方仍看到游人大量涌入带来的“灾难”:城墙被乱涂乱画,果皮、塑料袋乃至小便随处可见,有些村民在垛口私搭梯子,收点小费等;更具“杀伤力”的,是居住在长城沿线的村民,他们甚至会从已是残垣断壁的长城遗迹偷偷拉走古砖,用来盖院墙、垒猪圈。

这些现象,令洋女婿威廉痛心疾首!他对妻子感叹:“几十年后,也许我们就看不见长城了。”威廉不理解,为什么某些中国人反倒不热爱自己的长城!他写信给全国人大代表和文物保护单位,呼吁为保护长城立法。

婚后,威廉先在西安理工大学找了份教英语的工作;1994年,他带着妻子孩子移居北京,成为《中国日报》编辑。北京就在长城脚下,在北京,他牵挂的心踏实了。每逢周末,他会骑着山地车,风尘仆仆前去考察,拍摄京郊明长城。烽火台和长城脚下老乡家,就是他的“宾馆”。对威廉来说,教书、当编辑是“副业”,“探望”长城才是正事。

为蜿蜒巍峨的长城拍照时,威廉发现,每当夕阳西下,长城上下就一片狼藉,到处是餐盒、空瓶子、香烟盒、胶卷盒……“长城要是有感情,一定会哭的!”从此,登长城的游客常能看到一位外国人在捡垃圾。他们好奇地说:“快看,老外也靠捡垃圾卖瓶子挣钱啊。”

在残破的烽火台四周捡垃圾,杂乱的灌木枝条从威廉脸上划过,会留下一道道血迹;寒冬季节,这位“长城清洁工”的头发眉毛上,会结下厚厚冰霜,手指也冻得红肿。一次,在一段残存城墙外捡垃圾时,威廉脚下一滑,当即滚下几米深的山谷,头部被磕得鲜血直流。

 

“长城守护神”感动中英

伤愈后,妻子对威廉说:“靠你一个人,长城上的垃圾是捡不完的,我们应该想出更好的保护长城的办法。”这句话启发了威廉。很快,一个“让大家一块儿清洁长城”的构想渐渐清晰起来。

19984月,在北京长城饭店资助下,威廉召集12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我美化了长城”活动。他们艰难出入于人迹罕至的乱石间,甚至爬下十几米高的悬崖,将一个个发臭的瓶子和变质食物捡出来。

20005月,威廉在箭扣长城附近设立环保基地,雇用6名山民在长城沿线捡拾垃圾。他还提出“不爱长城非好汉”口号,呼吁游客爱护长城,并与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联合开展多项保护长城项目。比如竖起10块告示牌,用中英文提醒游人——“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保持长城古朴的魅力!”

环保基地的设立,也产生了让威廉始料不及的负作用:部分游客不再乱扔垃圾,他们将垃圾交给环保员,或摆放在明显处等人来收。这完全背离“我的垃圾我带走”初衷。“箭扣长城变干净”的消息迅速传播,引来更多游客,也产生更多垃圾。起初,环保基地只需三个月雇辆卡车来运垃圾,到了2002年秋,每月就需要一辆。

于是,威廉夫妇成立的国际长城之友协会,2002年推出“山野之约”野外活动行为准则,呼吁游客郊游后带走垃圾,不随地乱扔;走小路,不踩踏农田;不吸烟,不燃放鞭炮;使用背包,不用塑料袋;不破坏花果树木;背包空时,捡拾别人丢弃的垃圾等。

2002年与2004年,北京地区长城景观,先后两次被世界文化基金列入“濒危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该基金会每两年评选一次世界100处濒危历史遗迹。至此,社会才开始关注长城面临的危机。

与此同时,“长城洋清洁工”威廉的故事经媒体报道,感动了无数人。一次,威廉在长城捡垃圾,一名游客随手把手中垃圾扔在地上。威廉捡起来:“朋友,听说过‘国际长城之友’吗?”游客脸红了:“你不会就是威廉吧?”威廉笑了笑。游客不好意思地说:“Sorry!我更应该自觉,这是中国的长城。”威廉说:“这的确是中国的地方,但也是世界的一部分,地球人都有责任爱护它。”

2005年,国际长城之友协会已发展上千名“美化长城”志愿者,其中包括威廉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协会得到稳定赞助,各项目顺利开展:协会每年组织三四次捡垃圾活动,为长城募集并摆放垃圾箱,雇用当地农民成立长城环保站,在长城所在地设立绿色环保标志。

威廉的无私行动,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赞誉。继而获得中国政府授予的“友谊奖章”。2006712日,威廉在白金汉宫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帝国勋章”,以表彰他为保护长城所付出的努力及在英中文化交流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吴琪带着两个孩子陪同威廉参加颁奖典礼。颁奖后,威廉激动地对吴琪说,“奖章有你和孩子的一半。”

200612月,国家出台《长城保护条例》,首次明确长城上禁止从事取土、取砖(石)或种植作物、刻画、涂污等7种活动。至此,长期遭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损毁的万里长城,终于有了“护身符”。

2007年春天,威廉与北京市文物局和首都博物馆合作举办“万里长城,百年回望”大型摄影展。这是他花费3年时间奔走在玉门关到山海关长城,重拍长城老照片上的景物,作出长城沧桑变化的对比。

20123月,已是著名长城学者、保护者的威廉,走进《华夏地理》名家讲堂,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威廉与长城结缘25周年”,数百名长城爱好者被他的传奇经历和赤子之心打动,纷纷表示愿意成为国际长城之友协会的志愿者。

光阴荏苒。当年不远万里来中国看长城的英国小伙子威廉,如今已经59岁。2015年初接受记者采访时,威廉说长城充满无穷魅力,他对它的爱,终其一生也不会停止;长城急需人类保护,为此奔波辛劳很值得。“我会尽全力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事业。我会和妻子、孩子留在中国度过一生,为了长城。”